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3D細胞培養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包括培養基板,所述培養基板上開設有多個常規樣孔,多個所述常規樣孔的一側均設有輔助小孔,所述輔助小孔開設在所述培養基板上并與所述常規樣孔連通,即通過此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降低了實驗人員在換液和加入處理試劑等操作時對培養膠滴的機械擾動,從而將整個培養基板上各常規樣孔中培養的類器官在操作時因干擾所造成的差異降到最低,以利于后續對常規樣孔中類器官批量進行標準化檢測等操作,使結果盡量避免因操作上的差異而導致的失真。異而導致的失真。異而導致的失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
[0001]本技術涉及3D細胞培養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
技術介紹
[0002]類器官(Organoids)指利用成體干細胞或多能干細胞進行體外三維(3D)培養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組織類似物,其能在結構和功能上模擬真實器官,能夠最大程度地模擬體內組織結構及功能并能夠長期穩定傳代培養。相比傳統的二維培養模型,類器官代表著一種能夠概括整個生物體生理過程的創新技術,具有更接近生理細胞的組成和行為、更穩定的基因組、更適合于生物轉染和高通量篩選等優勢。而與動物模型相比,類器官模型的操作更簡單,還能用于研究疾病發生和發展等機理。因而在器官發育、精準醫療、再生醫學、藥物篩選、基因編輯、疾病建模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前景。2013年,類器官被《科學》雜志評為年度十大技術。2018年初,類器官被評《自然
·
方法》評為2017年度方法。
[0003]盡管類器官在基礎研究及藥物篩選中有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缺乏相應的類器官技術相關標準,特別是類器官培養及傳代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類器官在培養過程中涉及在培養孔板中吸棄培養基和加入培養基,與常規的二維細胞培養不同,由于類器官培養在三維基質膠滴中,吸棄培養基和加入培養基的常規操作,無論是人工還是機械自動化操作,都容易對膠滴造成沖擊等機械作用,干擾膠滴的穩定培養,甚至破壞膠滴結構。為解決操作過程中的干擾問題,本技術對常規使用的96孔板進行了改造。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旨在降低實驗人員在換液和加入處理試劑等操作時對培養膠滴的機械擾動。
[0005]為實現以上技術目的,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包括培養基板,所述培養基板上開設有多個常規樣孔,多個所述常規樣孔的一側均設有輔助小孔,所述輔助小孔開設在所述培養基板上并與所述常規樣孔連通。
[0006]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多個所述常規樣孔的底部均呈圓臺狀結構設置。
[0007]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多個所述常規樣孔呈矩陣式分布在所述培養基板上。
[000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輔助小孔呈圓柱狀結構設置。
[0009]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輔助小孔呈矩陣式分布在所述培養基板上。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培養基板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25.72mm
?
129.72mm和83.48mm
?
87.48mm。
[0011]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常規樣孔的上直徑、下直徑和深度分別為8.64mm
?
9.04mm、2.5mm
?
6mm和9.17mm
?
11.17mm。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輔助小孔的直徑和深度分別為1.5mm
?
4mm和7.08mm
?
7.68mm。
[0013]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常規樣孔之間的中心距離為8.00mm
?
10.00mm。
[0014]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培養基板由純聚苯乙烯材料制成。
[0015]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本技術可以讓實驗人員在換液和加入處理試劑等操作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培養膠滴的機械擾動,從而維持膠滴穩定培養,將整個培養基板上各常規樣孔中培養的類器官在操作時因干擾所造成的差異降到最低,以利于后續對常規樣孔中類器官批量進行標準化檢測等操作,使結果盡量避免因操作上的差異而導致的失真。
附圖說明
[001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圖1是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的部分結構俯視圖。
[0020]附圖標記:1、培養基板;2、常規樣孔;3、輔助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2]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前”、“后”、“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3]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還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無線連接,也可以是有線連接。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4]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技術不同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結合。
[0025]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包括培養基板1,培養基板1上開設有多個常規樣孔2,多個常規樣孔2的一側均設有輔助小孔3,輔助小孔3開設在培養基板1上并與常規樣孔2連通,在本實施例中常規樣孔2的數量優選為96個,每個常規樣孔2對應連通設置有一個輔助小孔3。
[0026]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實驗人員一方面采用200ul吸頭吸取150ul的培養基插入輔助小孔3,從而通過輔助小孔3將培養液注入常規樣孔2中,另一方面同樣是通過輔助小孔3對
常規樣孔2中的培養基進行吸棄操作,即通過此輔助小孔3的設置,本實施例可以讓實驗人員在換液和加入處理試劑等操作時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培養膠滴的機械擾動,從而將整個培養基板1上各常規樣孔2中培養的類器官在操作時因干擾所造成的差異降到最低,以利于后續對常規樣孔2中類器官批量進行標準化檢測等操作,使結果盡量避免因操作上的差異而導致的失真。
[0027]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以膀胱癌類器官換液為優選,在膀胱癌類器官培養3天后,其培養液變黃,細胞球體和密度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包括培養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基板(1)上開設有多個常規樣孔(2),多個所述常規樣孔(2)的一側均設有輔助小孔(3),所述輔助小孔(3)開設在所述培養基板(1)上并與所述常規樣孔(2)連通。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常規樣孔(2)的底部均呈圓臺狀結構設置。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常規樣孔(2)呈矩陣式分布在所述培養基板(1)上。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小孔(3)呈圓柱狀結構設置。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小孔(3)呈矩陣式分布在所述培養基板(1)上。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3D細胞培養的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基板(1)的長度和寬度分別為125.72mm
?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潔琳,吳萬軍,黃奕錕,余磊,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明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