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開挖覆蓋層的表層至混凝土墊座底部高程形成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與混凝土墊座基坑之間存在交叉區,澆注墊座混凝土并與位于墊座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一體成型;在墊座頂面繼續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并同步施工瀝青混凝土心墻,直至壩體施工完成;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將位于深厚覆蓋層內的混凝土防滲墻、墊座和深厚覆蓋層連接成一個整體,可顯著改善瀝青心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壩體施工
,特別是涉及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
技術介紹
[0002]截至目前,我國在利用覆蓋層建壩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已在覆蓋層上修建了粘土心墻堆石壩、瀝青混凝土心墻堆石壩、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混凝土重力壩、拱壩等各種類型的大壩。但受西部地區特殊的地形、地質環境控制,西部地區的大部分江河干流都普遍存在一個特殊的地質問題—河床深厚覆蓋層問題,覆蓋層深度多則幾百米,少則50余米。在如此深的覆蓋層上修建高土石壩,深厚覆蓋層引起的防滲體變形不協調和地震引起的深層抗滑穩定等工程技術問題十分突出,如何經濟有效地對壩基深厚覆蓋層進行加固處理,也仍處在不斷的探索之中。
[0003]為解決深厚覆蓋層上建高土石壩的深層抗滑問題和壩體與壩基不協調變形問題,現階段深厚覆蓋層壩基加固設計主要有全部挖除壩體區域的覆蓋層土體、采用振沖碎石樁加固、壩基固結灌漿加固和上、下游布置壓重等。上述方法對于百米以上深厚覆蓋層且存在深部軟弱夾層時均存在經濟代價過大或加固效果的合理性評價問題。
[0004]如公開號為CN 112195910A的一種振沖碎石樁與堆石體加筋的土石壩軟基處理結構與施工方法中公開了在軟弱覆蓋層設置振沖碎石樁群,對壩基深厚軟弱基礎加固處理;碎石樁底部位于覆蓋層密實層或風化基巖之上;土石壩防滲體系由覆蓋層基礎防滲墻和壩體防滲體構成;在防滲墻下游側碎石樁頂部布置基礎反濾墊層;在防滲墻上游側碎石樁上部和下游側基礎反濾墊層上部填筑壩殼堆石體加筋區;該現有技術中采用的樁基加固法對軟弱覆蓋層進行加固處理,而樁基施工不僅施工周期長而且成本高昂。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來解決以往的覆蓋層壩體施工成本高昂且覆蓋層內部存在軟弱夾層上部結構深部抗滑穩定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在低施工成本和技術難度下達到提高壩基的承載能力和壩體深層抗滑穩定性的目的。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包括以下內容:
[0009]確定防滲墻的頂面標高,開挖覆蓋層的表層并形成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完成防滲墻成孔和施工,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與所述混凝土墊座基坑之間存在交叉區,所述交叉區位于所述防滲墻的頂面標高以上,在所述交叉區內從下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并伸入位于所述交叉區內的混凝土墊座區域,澆注混凝土墊座至頂面標高并與位于所述墊座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一體成型;
[0010]沿所述交叉區至壩體上、下游壩腳范圍內繼續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完成壩殼料回填并與位于墊座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一體成型,構成壩體底部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加筋復合地基;
[0011]在所述墊座頂面繼續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至設計高度并同步施工瀝青混凝土心墻,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與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不交叉;
[0012]每層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時均向兩側延伸至上游壩腳和下游壩腳;
[0013]在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兩側施工堆石區直至壩體施工完畢。
[0014]優選地,與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同步施工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的高度為壩體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0015]優選地,所述壩體的迎水面和背水面均設置干砌石護坡。
[0016]優選地,所述墊座混凝土施工完畢后,沿垂直于墊座走向的方向鋪設復合土工膜并延伸至墊座上。
[0017]優選地,在所述復合土工膜上施做反濾層。
[0018]優選地,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與墊座的連接處設置有瀝青馬蹄脂和止水銅片。
[0019]優選地,所述覆蓋層的開挖深度為2米至5米。
[0020]優選地,覆蓋層內相鄰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之間的間距為1.0米,壩體內部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之間的間距為2.0米至3.0米。
[0021]優選地,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為極限延伸率大于3%、極限抗拉強度大于80kN/m和橫縱結點剝離力大于300N。
[0022]優選地,所述墊座內部沿所述防滲墻的走向設置有灌漿和檢查廊道。
[0023]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0024]1.本專利技術采用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將位于深厚覆蓋層內的混凝土防滲墻、墊座和深厚覆蓋層連接成為一個整體,并對瀝青混凝土心墻上、下游兩側進行包裹式加固,顯著改善瀝青心墻
?
墊座
?
防滲墻構成的整體防滲體系抵抗壩體填筑、蓄水和地震荷載引起的深厚覆蓋層大變形導致的不協調變形能力,且可大幅提高坐落在存在軟弱夾層的深厚覆蓋層上瀝青心墻壩深層抗滑穩定性;此外,本專利技術的施工工藝簡單且耗材少,不僅加快了施工進度,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5]2.本專利技術中每層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時均向兩側延伸至上游壩腳和下游壩腳,形成復合地基提高位于深厚覆蓋層上瀝青心墻壩壩基承載力。
附圖說明
[002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7]附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2為A處放大圖;
[0029]其中,1、防滲墻;2、鋼塑雙向土工格柵;3、墊座;4、灌漿和檢查廊道;5、瀝青馬蹄脂;6、止水銅片;7、瀝青混凝土心墻;8、壩體;9、復合土工膜;10、覆蓋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1]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達到提高壩基承載力和壩體深層抗滑穩定性以及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0032]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33]參考圖1至圖2,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確定防滲墻1的頂面標高,開挖覆蓋層10的表層至防滲墻1頂部標高并形成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2設區,完成混凝土防滲墻1施工,鋼塑雙向土工格柵2鋪設區與混凝土墊座3基坑之間存在交叉區,交叉區位于防滲墻1的頂面標高以上,在交叉區內從下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2并伸入位于交叉區內的混凝土墊座3區域,澆注混凝土墊座3至頂面標高并與位于墊座3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2一體成型;沿交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內容:確定防滲墻的頂面標高,開挖覆蓋層的表層至防滲墻頂部標高并形成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完成混凝土防滲墻施工,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區與所述混凝土墊座基坑之間存在交叉區,所述交叉區位于所述防滲墻的頂面標高以上,在所述交叉區內從下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并伸入位于所述交叉區內的混凝土墊座區域,澆注混凝土墊座至頂面標高并與位于所述墊座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一體成型;沿所述交叉區至壩體上、下游壩腳范圍內繼續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完成壩殼料回填并與位于墊座內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一體成型,構成壩體底部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加筋復合地基;在所述墊座頂面繼續向上逐層鋪設鋼塑雙向土工格柵至設計高度并同步施工瀝青混凝土心墻,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與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不交叉;每層所述鋼塑雙向土工格柵鋪設時均沿壩體上、下游方向延伸至上游壩腳和下游壩腳;在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兩側施工堆石區構成鋼塑雙向土工格柵復合壩體直至壩體施工完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與所述瀝青混凝土心墻同步施工的鋼塑雙向土工格柵的高度為壩體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坐落在深厚覆蓋層上的瀝青心墻壩壩體加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祖文,李紅軍,鐘紅,康飛,徐澤平,李志遠,劉詩岳,郎子樊,陳棟,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理工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