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能有效地使基坑與外部富水軟弱土質隔離,實現基坑的堅實可靠的基坑支護方法,屬于建筑工程領域,適用于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本發明專利技術灌注樁、高壓旋噴樁與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形成整體,有效地使基坑與外部富水軟弱土質隔離,實現基坑的堅實可靠。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加固與降水井形成基坑保障體系,采用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加固,基坑外設置降水井,在地下水位較高時,及時進行降水。有效的解決了在富水軟弱地質情況下基坑支護問題,避免基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坑壁坍塌、地下水突涌、基底隆起等情況。情況。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建筑工程領域,適用于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具體為一種能有效地使基坑與外部富水軟弱土質隔離,實現基坑的堅實可靠的基坑支護方法。
技術介紹
[0002]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行業也在進行著高速的發展,大型的建筑物也越來越多,因此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就更加頻繁。由于部分軟土地區存在地下水位高,軟土承載力低、自穩性差等地質特殊性,基坑支護結構必須同時具備防坍塌、防滲、防基底隆起能力,就必須切實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如何有效地保證基坑整體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成為必須面對和研究的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不足,故此提出一種適用于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具備同時具備防坍塌、防滲、防基底隆起能力,且能有效地使基坑與外部富水軟弱土質隔離,保證基坑整體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實現基坑的堅實可靠的基坑支護方法。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支護步驟如下:
[0006]步驟一、施工準備:
[0007]測量放線,在基坑外側修臨時排水溝,將地面水排除,同時打設降水井以備基坑開挖過程中施工降水;
[0008]步驟二、鉆孔灌注樁、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和鋼管撐格構柱:
[0009]施工場地的平整,并對樁位進行測量放線,然后進行鉆孔灌注樁、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和鋼管撐格構柱施工;
[0010]步驟三、鉆孔灌注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進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加固施工;
[0011]步驟四、高壓旋噴樁施工,對鉆孔灌注樁樁間土進行加固;
[0012]步驟五、施工鋼筋混凝土冠梁結構;
[0013]步驟六、鋼筋混凝土冠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基坑開挖至鋼管撐格構柱頂面,安裝頂托及鋼管撐管托;
[0014]步驟七、基坑開挖至基底,安裝鋼管撐,施工坑底排水盲溝;
[0015]步驟八、基槽處理,基坑開挖到底層時安裝鋼立柱止水片,施工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施工至鋼管撐底部時,進行換撐塊施工,通過換撐塊、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和鉆孔灌注樁形成剛性接觸;
[0016]步驟九、結構完成部分土方回填后,進行鋼管撐拆除。
[0017]在任意方案中優選地,所述鋼立柱止水片包括由中部向外側依次布設的隔擋體和變形體,變形體包括內部為空腔結構的本體和設置于本體內部的柔性支撐體,空腔結構內
部填充有膨潤土,且本體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進水孔。
[0018]在任意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本體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且本體的下表面設置有多個防水凸起結構。
[0019]在任意方案中優選地,所述柔性支撐體在膨潤土遇水膨脹前處于彎曲狀態,本體整體向上翻卷布設,柔性支撐體在膨潤土遇水膨脹后處于線性狀態,本體整體向下翻卷布設且防水凸起結構的迎水側斜度小于背水側高度。
[002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21](1)灌注樁、高壓旋噴樁與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形成整體,有效地使基坑與外部富水軟弱土質隔離,實現基坑的堅實可靠。
[0022](2)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加固與降水井形成基坑保障體系,采用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加固,基坑外設置降水井,在地下水位較高時,及時進行降水。有效的解決了在富水軟弱地質情況下基坑支護問題,避免基坑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坑壁坍塌、地下水突涌、基底隆起等情況。
[0023](3)采用新型鋼立柱止水片,采用本體、柔性支撐體和膨潤土、進水孔的結構設計,經過混凝土砂漿內部的水進入到本體內部,使得其膨潤土遇水膨脹,將本體脹開使得其柔性支撐體進行展開成線性狀態,進而提供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和剛度,本體的外側展開尺度大于內側的展開尺度,進而使得原本向上翻卷的本體轉換為向下翻卷的本體,同時使防水凸起結構翻轉至迎水側的斜度小于背水側的斜度,結合向下翻卷的本體達到更為高效地防水結構,同時還能對止水片底部混凝土進行壓實處理,提高防水效果。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平面布置圖。
[0025]圖2為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剖面圖。
[0026]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鋼立柱止水片的端部(變形體部分)工況下剖面圖;
[0027]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鋼立柱止水片的端部(變形體部分)非工況下剖面圖;
[0028]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鋼立柱止水片的端部(變形體部分)工況下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30]實施例1
[0031]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支護步驟如下:
[0032]步驟一、施工準備:
[0033]測量放線,在基坑外側修臨時排水溝,將地面水排除,同時打設降水井以備基坑開挖過程中施工降水;
[0034]步驟二、鉆孔灌注樁5、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11和鋼管撐格構柱6:
[0035]施工場地的平整,并對樁位進行測量放線,然后進行鉆孔灌注樁5、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11和鋼管撐格構柱6施工;
[0036]步驟三、鉆孔灌注樁5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進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
拌樁止水帷幕1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12加固施工;
[0037]步驟四、高壓旋噴樁4施工,對鉆孔灌注樁5樁間土進行加固;
[0038]步驟五、施工鋼筋混凝土冠梁2結構;
[0039]步驟六、鋼筋混凝土冠梁2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基坑開挖至鋼管撐格構柱6頂面,安裝頂托15及鋼管撐管托14;
[0040]步驟七、基坑開挖至基底,安裝鋼管撐3,施工坑底排水盲溝9;
[0041]步驟八、基槽處理,基坑開挖到底層時安裝鋼立柱止水片8,施工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7,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7施工至鋼管撐3底部時,進行換撐塊10施工,通過換撐塊10、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7和鉆孔灌注樁5形成剛性接觸;
[0042]步驟九、結構完成部分土方回填后,進行鋼管撐3拆除。
[0043]其上沒有展開描述具體操作過程之處均為建筑施工常規操作流程。
[0044]實施例2:如圖3至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作出如下改進,所述鋼立柱止水片8包括由中部向外側依次布設的隔擋體81和變形體82,變形體82包括內部為空腔結構的本體821和設置于本體內部的柔性支撐體822,空腔結構內部填充有膨潤土,且本體821的上表面上設置有多個進水孔,本體821采用柔性材料制作而成,且本體821的下表面設置有多個防水凸起結構823,柔性支撐體822在膨潤土遇水膨脹前處于彎曲狀態,本體821整體向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富水軟弱地質基坑支護方法,其特征在于,支護步驟如下:步驟一、施工準備:測量放線,在基坑外側修臨時排水溝,將地面水排除,同時打設降水井以備基坑開挖過程中施工降水;步驟二、鉆孔灌注樁(5)、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11)和鋼管撐格構柱(6):施工場地的平整,并對樁位進行測量放線,然后進行鉆孔灌注樁(5)、鋼管撐格構柱灌注樁(11)和鋼管撐格構柱(6)施工;步驟三、鉆孔灌注樁(5)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時,進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1)和三軸深層水泥土攪拌樁坑底土(12)加固施工;步驟四、高壓旋噴樁(4)施工,對鉆孔灌注樁(5)樁間土進行加固;步驟五、施工鋼筋混凝土冠梁(2)結構;步驟六、鋼筋混凝土冠梁(2)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時,基坑開挖至鋼管撐格構柱(6)頂面,安裝頂托(15)及鋼管撐管托(14);步驟七、基坑開挖至基底,安裝鋼管撐(3),施工坑底排水盲溝(9);步驟八、基槽處理,基坑開挖到底層時安裝鋼立柱止水片(8),施工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7),結構底板及上部結構(7)施工至鋼管撐(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寧,馬品軍,王海波,張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