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包括輸送線、擴散區和差速區,差速區包括若干相機,相機采集差速區的范圍,相鄰兩個相機的視野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拼接,當若干相機拼接后的視野長度大于差速區長度時,將拼接后的視野依次延伸至擴散區和輸送線區,相機拍攝的圖片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進行圖像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對相機進行圖像處理,能夠有效的防止對相機的高度提高后帶來的目標成像畸變的問題,同時能夠增大相機的視野,使得相機的數量使用相對減少,進而節約了成本,同時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對相機的視野進行拼接,使得相鄰的相機視野之間不存在重復無效區,進而提高了包裹單件分離的準確。分離的準確。分離的準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物料分揀
,具體涉及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
技術介紹
[0002]視覺單件分離系統原理是視覺成像后通過算法定位包裹實時位置,后通過伺服電機進行模組差速控制,達到使包裹有序排隊的效果。其核心內容是通過差速區頂部安裝3D 或者2D相機對差速區進行實時高幀率采集圖像,然后通過對每一幀圖像進行包裹識別、定位、跟蹤、坐標解算及坐標系換算等一系列操作實現系統功能。
[0003]中國專利號CN202010903742.0公開了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包括包裹分離裝置、包裹單件輸送裝置、中間傳送帶和包裹歸中裝置,所述包裹單件輸送裝置的進料端連接所述包裹分離裝置,所述包裹單件輸送裝置的出料端連接所述中間傳送帶,所述包裹分離裝置用于將貼合在一起的包裹從寬度方向相互分離;所述包裹單件輸送裝置用于識別多個包裹的位置并將多個包裹單一輸送至所述中間傳送帶;所述中間傳送帶的進料端連接所述包裹單件輸送裝置,所述中間傳送帶的出料端連接所述包裹歸中裝置,所述包裹歸中裝置用于將所述中間傳送帶輸送的包裹導向所述包裹歸中裝置的中間并輸送至下一工序。
[0004]傳統單件分離系統圖像識別采用基于深度信息匹配RGB的快遞包裹實時檢測識別算法,即用高度來識別,因此對于成像需要較高的參數需求,不能將相機高度設置過高獲得更多的拍攝范圍,因為這樣會產生目標成像畸變,導致目標邊緣不準確,計算出錯誤的深度信息。因此,亟需設計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包括輸送線、擴散區和差速區,所述差速區包括若干相機,所述相機采集差速區的范圍,相鄰兩個所述相機的視野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拼接,當若干相機拼接后的視野長度大于差速區長度時,將拼接后的視野依次延伸至擴散區和輸送線區,所述相機拍攝的圖片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進行圖像處理。
[0007]進一步地,所述相機采用型號為圖漾:FM850
?
GI
?
E1的雙目深度相機,所述相機采用橫置的方式安裝。
[0008]進一步地,所述相機由縱向拍攝視角為46度,轉為橫向拍攝視角為56度。
[0009]進一步地,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克服橫向布局產生的更大畸變。
[0010]進一步地,采用多相機拼接算法拼接各個相機采集到的圖像。
[0011]進一步地,所述相機距離差速區水平面的豎直拍攝高度為1.9m
?
2.4m。
[0012]進一步地,所述差速區的規格包括8*4列、8*6列和8*8列。
[0013]進一步地,所述規格為8*4列、8*6列和8*8列的差速區分別對應的效率為6000件/小時、8000件/小時和10000件/小時。
[0014]進一步地,當差速區的規格為8*4列時,所述相機的數量為1。
[0015]進一步地,當差速區的規格為8*6列時,所述相機的數量為2。
[0016]進一步地,當差速區的規格為8*8列時,所述相機的數量為3。
[0017]進一步地,當拍攝高度為2.4m時,所述相機的視野為2m*1.5m。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對相機進行圖像處理,能夠有效的防止對相機的高度提高后帶來的目標成像畸變的問題,同時能夠增大相機的視野,使得相機的數量使用相對減少,進而節約了成本,同時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對相機的視野進行拼接,使得相鄰的相機視野之間不存在重復無效區,進而提高了包裹單件分離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實施例提供的相機數量為2的意圖。
[0021]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實施例提供的相機數量為1的示意圖。
[0022]圖3為傳統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的分布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24]如圖1
?
3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包括輸送線、擴散區和差速區,輸送線、擴散區和差速區均為傳動的單件分離系統,傳統的單件分離系統中至少為兩個相機,既傳統的單件分離采用多相機參數關聯,實現包裹坐標定位,就是相機1計算他負責的區域,相機2計算他負責的區域,最后采用坐標轉換將信息動態匹配,因此在匹配過程,需要視野重復區域進行光學校正,如圖3所示,那么在系統實際生產過程中這部分是無效重復區域,差速區包括若干相機,相機的數量至少為1個,降低了相機使用的最少數量,相機采集差速區的范圍,相鄰兩個相機的視野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拼接,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為現有技術,通過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拼接,使得兩個相機的視野之間不存在無效的重復區域,當若干相機拼接后的視野長度大于差速區長度時,將拼接后的視野依次延伸至擴散區和輸送線區,將多余的視野延伸至擴散區和輸送線區,使得相機還能對擴散區和輸送線區進行檢測,進而使得擴散區和輸送線區無需單獨的設置相機,相機拍攝的圖片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進行圖像處理,徑向畸變矯正算法為現有技術的算法,能夠有效的降低相機的高度提高后帶來的目標成像畸變的問題,使得相機在高度提高的情況下能夠獲得包裹目標清晰的邊緣范圍。
[0025]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對相機進行圖像處理,能夠有效的防止對相機的高度提高后帶來的目標成像畸變的問題,同時能夠增大相機的視野,使得相機的數量使用相對減少,進而節約了成本,同時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對相機的視野進行拼接,使得相鄰的相機視野之間不存在重復無效區,進而提高了包裹單件分離的準確性。
[0026]優選的,相機采用型號為圖漾:FM850
?
GI
?
E1的雙目深度相機,相機采用橫置的方式安裝,相機縱向拍攝視角為46度,橫向拍攝視角為56度,傳統的方式為縱置安裝,既將相機縱向拍攝視角對應差速區的列,將相機橫向拍攝視角對應差速區的行,相機距離差速區水平面的豎直拍攝高度2.4m,現有技術相機距離差速區水平面的豎直拍攝高度為1.9m,由于相機高度提高后會產生目標成像畸變,所以無法進行提高到2.4m,相機的視野為2m*1.5m,本專利技術采用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包括輸送線、擴散區和差速區,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區包括若干相機,所述相機采集差速區的范圍,相鄰兩個所述相機的視野采用多相機圖像拼接算法拼接,當若干相機拼接后的視野長度大于差速區長度時,將拼接后的視野依次延伸至擴散區和輸送線區,所述相機拍攝的圖片采用徑向畸變矯正算法進行圖像處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采用型號為FM850
?
GI
?
E1的雙目深度相機,所述相機采用橫置的方式安裝。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縱向拍攝視角為46度,橫向拍攝視角為56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包裹單件分離系統相機分布結構新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距離差速區水平面的豎直拍攝高度為1.9m
?
2.4m。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路,陳鑫,李滾,何文華,何俊依,尹皓,湯斌,王紫浩,狄波,張貴平,
申請(專利權)人:電子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