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壓線束、第一屏蔽層、第二屏蔽層、第一絕緣結構以及第二絕緣結構;所述高壓線束包括線纜;所述線纜包括外露的屏蔽網以及設置于所述電纜端部的端子;所述外露的屏蔽網包括隱藏部分和外翻部分;所述隱藏部分外部包覆有第一屏蔽層,第一屏蔽層外部包覆有外翻部分;所述線纜的外翻部分的外部和端子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絕緣結構,第一絕緣結構外部包覆有第二屏蔽層;所述第二屏蔽層底部設有連接電器端屏蔽元件的彈片結構;所述第二屏蔽層上部外部包覆有第二絕緣結構;所述第二絕緣結構與第一絕緣結構為一體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避免設置轉接結構和屏蔽罩。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避免設置轉接結構和屏蔽罩。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避免設置轉接結構和屏蔽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屬于電動汽車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已有的高壓線束連接器的屏蔽結構都包含:線纜屏蔽內環,線纜屏蔽外環,高壓連接器屏蔽罩,屏蔽內環和線纜屏蔽外環和導線屏蔽網連接后,整體再和屏蔽罩連接,屏蔽罩在和電器端的屏蔽結構連接,結構復雜,且經過多次轉接,連接電阻增大,降低了高壓線束的電磁屏蔽效果。
[0003]此外,現有技術中的高壓連接器結構直接注塑在線纜上,由于存在中間轉接屏蔽罩,需要先注塑屏蔽罩和端子之間的絕緣結構,再安裝屏蔽罩,再進行第二次注塑出屏蔽罩外面的絕緣外殼, 制作工藝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能夠避免設置轉接結構和屏蔽罩。
[000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包括高壓線束、第一屏蔽層、第二屏蔽層、第一絕緣結構以及第二絕緣結構;
[0007]所述高壓線束包括線纜;
[0008]所述線纜包括外露的屏蔽網以及設置于所述電纜端部的端子;
[0009]所述外露的屏蔽網包括隱藏部分和外翻部分;
[0010]所述隱藏部分外部包覆有第一屏蔽層,第一屏蔽層外部包覆有外翻部分;
[0011]所述端子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絕緣結構,第一絕緣結構外部和線纜的外翻部分的外部包覆有第二屏蔽層;
[0012]所述第二屏蔽層底部設有連接電器端屏蔽元件的彈片結構;
[0013]所述第二屏蔽層上部外部包覆有第二絕緣結構;
[0014]所述第二絕緣結構與第一絕緣結構為一體設置。
[0015]進一步地,所述線纜數量大于等于1。
[0016]進一步地,所述外翻部分的長度大于等于隱藏部分的長度;
[0017]所述第一屏蔽層的長度小于等于外翻部分的長度。
[001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絕緣結構的底端超出或對齊端子的底端;
[0019]第一絕緣結構的頂端超出或對齊端子的頂端。
[0020]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層底端與第一絕緣結構底端對齊;
[0021]所述彈片結構的數量為多個。
[002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屏蔽層是側壁為非開口式的圓管結構。
[0023]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彈片結構等距設在第二屏蔽層底部。
[0024]進一步地,所述彈片結構與所述第二屏蔽層為一體設置。
[002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屏蔽層、第二屏蔽層和彈片結構均為銅合金、鋁合金或不銹鋼制成。
[002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絕緣結構和第二絕緣結構均為聚酰胺66或尼龍66制成。
[002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本技術屏蔽結構的第二屏蔽層、第二絕緣結構與第一絕緣結構為一體設置,沒有轉接結構和屏蔽罩,不僅降低了連接電阻,提高了高壓線束的屏蔽效果,還能夠減少零件設置,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本技術第二屏蔽層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30]圖2為本技術線纜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31]圖3為本技術屏蔽結構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32]圖4為本技術線纜的一種實施例截面圖;
[0033]圖5為本技術第二屏蔽層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0034]圖中:1、第一屏蔽層,2、第二屏蔽層,3、線纜,9、彈片結構,11、導體,12、絕緣層,13、屏蔽網,14、外護套層,15、第一絕緣結構,16、第二絕緣結構,17、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
[0036]實施例1
[0037]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
[0038]本實施例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包括高壓線束、第一屏蔽層1、第二屏蔽層2、第一絕緣結構15以及第二絕緣結構16。應用時,第一屏蔽層1和第二屏蔽層2均為銅合金、鋁合金或不銹鋼制成,第一絕緣結構和第二絕緣結構均為PA66。實際應用時,第一絕緣結構和第二絕緣結構為聚酰胺66或尼龍66制成。
[0039]參考圖2,高壓線束包括線纜3。應用中,線纜數量大于等于1。參考圖4,線纜包括從內到外依次設置的導體11、絕緣層12、屏蔽網13以及外護套層14。
[0040]本實施例的線纜3包括外露的屏蔽網以及設置于電纜端部的端子17。應用中,端子17包覆在電纜端部外露的絕緣層上。
[0041]本實施例的外露的屏蔽網包括隱藏部分和外翻部分。其中,隱藏部分外部包覆有第一屏蔽層1,第一屏蔽層外部包覆有外翻部分。應用中,外翻部分的長度大于等于隱藏部分的長度,且第一屏蔽層的長度小于等于外翻部分的長度。
[0042]本實施例端子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絕緣結構15,應用中,第一絕緣結構的底端超出或對齊端子的底端;第一絕緣結構的頂端超出或對齊端子的頂端。參考圖3,線纜的外翻部分的外部和第一絕緣結構外部包覆有第二屏蔽層2,應用中,第二屏蔽層底端與第一絕緣結構底端對齊,且第二屏蔽層上部外部包覆有第二絕緣結構16。實際應用時,參考圖5,第二屏
蔽層是側壁為非開口式的圓管結構。
[0043]參考圖1,第二屏蔽層底部設有連接電器端屏蔽元件的彈片結構9。應用中,彈片結構的數量為多個,且多個彈片結構等距設在第二屏蔽層底部。用于連接電器端的屏蔽元件,以減少壓阻力,從而降低電阻。實際應用時,彈片結構與所述第二屏蔽層為一體設置,且第二屏蔽層2和彈片結構9均為銅合金、鋁合金或不銹鋼制成。
[0044]實際應用時,本實施例的第二屏蔽層2、第二絕緣結構15與第一絕緣結構16為一體設置。
[004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屏蔽結構的第二屏蔽層、第二絕緣結構與第一絕緣結構為一體設置,沒有轉接結構和屏蔽罩,不僅降低了連接電阻,提高了高壓線束的屏蔽效果,還能夠減少零件設置,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
[0046]實施例2
[0047]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
[0048]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屏蔽結構包括線纜3,端子17,第一屏蔽層15和第二屏蔽層16。
[0049]其中,第一屏蔽層是圓筒或圓管結構,第二屏蔽層是與第一屏蔽層內徑不一致的圓筒或圓管結構。應用中,第二屏蔽層是側壁為非開口式的圓管結構。實際應用時,第一屏蔽層和第二屏蔽層的材質都可以為銅合金,鋁合金或不銹鋼等。
[0050]此外,線纜3包括導體11、絕緣層12、屏蔽網13、外護套層14。其中導體11和端子17連接,屏蔽網13和第一屏蔽層與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壓線束、第一屏蔽層(1)、第二屏蔽層(2)、第一絕緣結構(15)以及第二絕緣結構(16);所述高壓線束包括線纜(3);所述線纜(3)包括外露的屏蔽網以及設置于所述線纜端部的端子(17);所述外露的屏蔽網包括隱藏部分和外翻部分;所述隱藏部分外部包覆有第一屏蔽層(1),第一屏蔽層外部包覆有外翻部分;所述端子的外部包覆有第一絕緣結構(15),第一絕緣結構外部和線纜的外翻部分的外部包覆有第二屏蔽層(2);所述第二屏蔽層底部設有連接電器端屏蔽元件的彈片結構(9);所述第二屏蔽層上部外部包覆有第二絕緣結構(16);所述第二屏蔽層(2)、第二絕緣結構(16)與第一絕緣結構(15)為一體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線纜數量大于等于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車高壓線束的屏蔽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部分的長度大于等于隱藏部分的長度;所述第一屏蔽層的長度小于等于外翻部分的長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成三榮,金成成,宋營,喻東,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滬光汽車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