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包括機架、皮帶傳送機構、下料斗和篩選出料機構;傳送機構包括傳送帶和驅動部件,傳送帶為上下循環傳送,在傳送帶中軸線單向傳送路線方向上設置有磁性部件;下料斗傾斜式安裝于機架的下側部位,下料斗的上側進料端遠離傳送帶,下側出料端靠近傳送帶并且與傳送帶之間形成供不合格品掉落的篩選口;篩選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槽、轉向板和高速攝像機;出料槽安裝于架體上端并且與傳送帶上端銜接,出料端具有兩個出料口;高速攝像機對進入進料端的集電體拍攝、檢測;轉向板設置于出料槽,轉向板連接有帶動轉向板轉動的旋轉驅動部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收集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的特點。人工成本低的特點。人工成本低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集電體分裝篩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集電體由銅針、負極底以及密封圈組成,是堿錳電池重要的部件之一,在電池中起著絕緣和密封作用,直接影響電池耐漏液性能和安全性能。隨著一體化設備運行速度越來越快,對設備的實用性、智能性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不僅要提高設備運行效率,而且要保證集電體質量。
[0003]現有傳統的集電體收集工序,是單一下料口結構設計,集電體沿著下料斗進入專用儲存容器、無法剔除次品,需要員工密切關注裝入狀態,并且及時更換專用容器,不但影響本設備運行效率而且會造成廢損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具有收集效率高、人工成本低的特點。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機架、皮帶傳送機構、下料斗和篩選出料機構;
[0007]所述皮帶傳送機構包括搭建于機架中的傳送帶和帶動傳送帶運行的驅動部件,所述傳送帶為上下循環傳送,在傳送帶中軸線單向傳送路線方向上設置有磁性部件,用于吸附集電體并使集電體保持整齊,有序;
[0008]所述下料斗傾斜式安裝于機架的下側部位,下料斗的上側進料端遠離傳送帶,下側出料端靠近傳送帶并且與傳送帶之間形成供不合格品掉落的篩選口;
[0009]所述篩選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槽、轉向板和高速攝像機;所述出料槽安裝于架體上端并且出料槽的進料端與傳送帶上端銜接以接收集電體,出料端具有兩個出料口;所述高速攝像機對進入進料端的集電體拍攝、檢測;所述轉向板設置于出料槽中并位于進料端和兩個出料口之間,轉向板連接有帶動轉向板朝向兩個出料口轉動的旋轉驅動部件,所述驅動部件與高速攝像機電性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機架包括底座和安裝于底座上的提升倉,所述皮帶搭建于提升倉中,下料斗安裝于提升倉的下端側壁上,出料槽安裝于提升倉的上端側壁上。
[0011]優選的,所述傳送帶分為上料段和回轉段,在提升倉內設置有限位擋板,所述限位擋板位于上料段的兩側。
[0012]優選的,所述上料段分為垂直傳送部和位于垂直傳送部上端的水平傳送部,在提升倉內設置有磁鐵,所述磁鐵與傳送帶水平傳送部上的磁性部件對應。
[0013]優選的,所述出料槽包括相互銜接的第一槽體和第二槽體,所以第一槽體與傳送
帶銜接,兩個出料口位于第二槽體背向第一槽體的一端上。
[0014]本技術的優點為:
[0015]篩選口具有阻集電體通負極底、銅針的功能,因此未完成組裝的單個負極底或是銅針進入下料斗后,會從篩選口中掉出,實現不合格品篩選的目的;
[0016]合格的集電體通過磁性部件吸附在傳送帶上,自下而上輸送至篩選出料機構中,最后通過各個出料口被分裝;由于轉向板以及高速攝像機的設置,當出現不合格品時,被高速攝像機拍攝獲取,高速攝像機同時向旋轉驅動部件反饋,使旋轉驅動部件帶動轉向板切換至另一出料口,精準剔除不良品。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的立體圖;
[0018]圖2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的剖視圖;
[0019]圖3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從動輪與磁鐵固定座的配合示意圖;
[0020]圖4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篩選出料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結合圖1至圖4對本技術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2]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機架1、皮帶傳送機構、下料斗3和篩選出料機構2。所述皮帶傳送機構包括搭建于機架1中的傳送帶41和帶動傳送帶41運行的驅動部件42,該驅動部件為電機;所述傳送帶41為上下循環傳送,在傳送帶41沿單向傳送路線上設置有能將集電體吸附的磁性部件,該磁性部件為磁鐵,居中布置在傳送帶41的內側面,用于對集電體的吸附;所述下料斗3傾斜式安裝于機架1的下側部位,下料斗3的上側進料端遠離傳送帶41,下側出料端靠近傳送帶41并且與傳送帶41之間形成供不合格品掉落的篩選口7;所述篩選出料機構2包括出料槽21、轉向板22和高速攝像機;所述出料槽21安裝于機架1上端并且出料槽21的上側進料端與傳送帶41上端銜接以接收集電體,下側出料端具有兩個出料口2121;所述高速攝像機通過安裝支架安裝在高于出料槽21的位置上,對進入進料端的集電體拍攝,以檢測集電體表面是否存在瑕疵;所述轉向板22設置于出料槽21中,并位于進料端和兩個出料口之間,并且連接有帶動轉向板22朝向兩個出料口2121轉動的旋轉驅動部件24,所述驅動部件與高速攝像機電性連接。
[0023]具體的,所述機架1包括底座12和安裝于底座12上的提升倉11。底座12由底板和螺紋連接在底板四個角上的支撐腳組成;旋轉支撐腳后,能夠調節支撐腳相對于底板的高度,適應不平整地面的固定。所述傳送帶41搭建于提升倉11中,下料斗3安裝于提升倉11的下端側壁上,出料槽21安裝于提升倉11的上端側壁上。
[0024]提升倉11由前后左右四塊側板首位拼接形成,在左右兩塊側板之間架設有主動輪65、從動輪、導向輪63和張緊輪64,主動輪65位于下方,從動輪具有兩個并且水平分布位于提升倉11的上側部位。傳送帶41繞設在主動輪65、從動輪、導向輪63以及張緊輪64之間。
[0025]兩個從動輪分為直徑較大的大從動輪61和直徑較小的小從動輪62,大從動輪61位于主動輪65的正上方,小從動輪62位于主動輪65的斜上方。傳送帶41對應主動輪65至大從動輪61之間的部位為垂直傳送部,對應大從動輪61至小從動輪62之間的部位為水平傳送
部,對應小從動輪62至主動輪之間的部位為回轉段,垂直傳送部和水平傳送部組成上料段。垂直傳送部和水平傳送部之間的過度采用大從動輪61銜接,能夠提升半徑尺寸,避免集電體從磁性部件上脫落的問題。
[0026]在前側板的下側位置上具有進料口,下料斗3的下側出料端與進料口對應,使集電極通過進料口與傳送帶41接觸,并且傳送;后側板的上側部位具有出料口,篩選出料機構2對應配合于出料口位置上。前側板和后側板為透明板,以便于工作人員觀察。
[0027]在提升倉11內設置有限位擋板13,所述限位擋板13位于上料段的兩側,以將集電體限定在傳送帶41范圍內。
[0028]在提升倉11內設置有磁鐵71,所述磁鐵71與傳送帶41水平傳送部上的磁性部件對應。即在兩塊側板之間搭建有磁鐵固定座7,磁鐵固定于磁鐵固定座7的頂面,并且與水平傳送部中的磁鐵對應,以增加水平傳送部的磁力,將集電體穩定吸附。
[0029]磁鐵固定座7包括架設在兩側板之間的橫梁72以及固定于橫梁上的固定板73,固定板73上具有供大從動輪61的轉軸穿過的避讓孔。
[0030]所述出料槽21包括相互銜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堿性電池集電體篩選提升裝置,其特征是:包括機架、皮帶傳送機構、下料斗和篩選出料機構;所述皮帶傳送機構包括搭建于機架中的傳送帶和帶動傳送帶運行的驅動部件,所述傳送帶為上下循環傳送,在傳送帶中軸線單向傳送路線方向上設置有磁性部件,用于吸附集電體并使集電體保持整齊,有序;所述下料斗傾斜式安裝于機架的下側部位,下料斗的上側進料端遠離傳送帶,下側出料端靠近傳送帶并且與傳送帶之間形成供不合格品掉落的篩選口;所述篩選出料機構包括出料槽、轉向板和高速攝像機;所述出料槽安裝于架體上端并且出料槽的進料端與傳送帶上端銜接以接收集電體,出料端具有兩個出料口;所述高速攝像機對進入進料端的集電體拍攝、檢測;所述轉向板設置于出料槽中并位于進料端和兩個出料口之間,轉向板連接有帶動轉向板朝向兩個出料口轉動的旋轉驅動部件,所述驅動部件與高速攝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昱,史振華,吳顯宏,冉華明,任麗俐,張金艷,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長虹飛獅電器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