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膜式氧合器及制作方法
[0001]本公開涉及氧合器
,具體涉及一種膜式氧合器及制作方法。
技術介紹
[0002]膜式氧合器是心臟停跳代替肺的醫療器械,具有調節血液內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功能,是心血管手術的必備的醫療設備。膜式氧合器的原理是將從機體引流出來的靜脈血,在膜式氧合器中進行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變成動脈血后,再回輸患者體內,以維持人體臟器組織氧合血的供應。
[0003]現有的氧合器從形狀上可以分為圓柱狀氧合器和平板狀氧合器。圓柱狀氧合器,血液是從內芯向圓柱形外殼擴散,若要實現氧合功能,并滿足臨床應用,對氧合器的結構設計要求很高。而對于平板狀氧合器,其對設計要求不高,但平板狀氧合器的血液流路靠近邊角位置,容易形成流動性死區,影響氧合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相關技術中的問題,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膜式氧合器及制作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公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膜式氧合器。
[0006]具體地,所述膜式氧合器,包括:
[0007]殼體;
[0008]氧合室,所述氧合室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氧合室的兩側為氣道;
[0009]位于所述氧合室內的氧合元件,兩端具有封膠段;
[0010]兩個通液管,位于所述封膠段之間,且所述通液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氧合室導通的液流通道。
[0011]可選地,所述液流通道從所述通液管的首端延伸至所述通液管的尾端。
[0012]可選地,所述通液管的首端為入口或者出口,尾端為封閉端;r/>[0013]所述通液管的尾端的管徑小于所述首端;優選地,所述通液管的管徑由所述首端至所述尾端逐漸縮小。
[0014]可選地,所述液流通道的一側邊沿與所述封膠段的膠面接觸,另一側邊沿與所述氧合元件形成液流通道;優選的,所述接觸面形成連續平滑曲面。
[0015]可選地,所述膠面為具有坡度的膠面,優選的,所述坡度選自10
?
80度。
[0016]可選地,所述具有坡度的膠面經離心式灌膠形成。
[0017]可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兩個端蓋,分別固定于所述殼體兩側;和/或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與所述通液管平行設置。
[0018]可選地,所述端蓋上還設置有液體排放口。
[0019]可選地,所述氧合元件為氧合膜絲布編織而成;或者
[0020]所述氧合元件為氧合膜絲編織而成。
[0021]可選地,所述氧合膜絲布的層間隙相同或者不同。
[0022]可選地,同一層的所述氧合膜絲的間隙相同或者不同;或者,不同層的所述氧合膜絲的層間隙相同或者不同。
[0023]第二方面,本公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膜式氧合器的制作方法。
[0024]具體地,所述膜式氧合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5]將氧合元件置入殼體內固定,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兩個通液管,兩個通液管的側壁各自具有與殼體的內腔導通的液流通道;
[0026]對固定后的氧合元件進行灌膠,在氧合元件的兩端形成封膠段;
[0027]切削封膠段露出氧合元件的端孔;
[0028]在氧合元件的兩端分別設置端蓋得到膜式氧合器。
[0029]可選地,所述對固定后的氧合元件進行灌膠,在氧合元件的兩端形成封膠段,包括:
[0030]將固定后的氧合元件置入離心機,殼體上設置通液管的一側更靠近離心機的中心;
[0031]在殼體設置通液管的相對側上開設溢膠孔;
[0032]開啟離心機分別對氧合元件的兩端進行離心式灌膠,多余的膠液從溢膠孔流出進入離心機上設置的溢膠池中,從而在氧合元件的兩端形成封膠段。
[0033]可選地,還包括:
[0034]以氧合膜絲布或者氧合膜絲為原料編織得到氧合元件。
[0035]可選地,所述以氧合膜絲布為原料編織得到氧合元件,包括:
[0036]將氧合膜絲布鋪設在矩形編織框架的支撐板上,使中空纖維管的軸向與支撐板垂直;
[0037]在矩形編織框架的拉線板上,將尼龍線在第一點固定,然后進行S形走線,至第二點固定;
[0038]在尼龍線上再次鋪設一張氧合膜絲布,重復上述編織過程,得到氧合元件;
[0039]進一步的,調整S形走線的松緊度和/或尼龍線對氧合膜絲布的壓緊度來調整氧合膜絲布的層間隙。
[0040]可選地,所述以氧合膜絲為原料編織得到氧合元件,包括:
[0041]利用纏繞機在矩形編織框架的支撐板上纏繞一層氧合膜絲,使中空纖維管的軸向與支撐板垂直;
[0042]在矩形編織框架的拉線板上,將尼龍線在第一點固定,然后進行S形走線,至第二點固定;
[0043]在支撐板上再次纏繞一層氧合膜絲,重復上述編織過程,得到氧合元件;
[0044]進一步的,調整纏繞的氧合膜絲的間隙;和/或
[0045]調整S形走線的松緊度和/或尼龍線對氧合膜絲的壓緊度來調整氧合膜絲的層間隙。
[0046]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47](1)本公開的膜式氧合器,通過液流通道實現了氧合室內穿過中空纖維管外表面的均勻血流路徑,相比于平板狀氧合器通常采用的血液進出口的設計方式,改善了血液流向靠近邊角的位置時容易形成的流動性死區的問題,提升了氧合效果。
[0048](2)本公開的膜式氧合器,血液從通液管的首端流向尾端,通過縮小尾端的管徑,減少了流向尾端的血流量,能夠防止血液在尾端發生堵塞,減少了血栓的形成,提升了氧合效果。
[0049](3)本公開的膜式氧合器,可以控制部分膠液進入到通液管內,形成覆蓋液流通道的一側邊沿的膠面,從而消除血液流經液流通道T的邊沿可能產生的有害渦流。在覆蓋液流通道的一側邊沿的基礎上,形成的膠面還可以具有坡度,一方面可以增加血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進一步提升氧合效果,另一方面血液由液流通道沿膠面向下流動,可以改善氧合室區域內的壓力分布。
[0050](4)本公開的膜式氧合器,氧合元件可以采用氧合膜絲布編織而成,編織時可以調整氧合膜絲布的層間隙,從而改善不同層之間的壓力分布,使得血液流速在各層之間平穩、均勻,以提升氧合效果。
[0051](5)本公開的膜式氧合器,氧合元件可以直接采用氧合膜絲編織而成,編織時可以調整同一層氧合膜絲的間隙,以及不同層的氧合膜絲的層間隙,從而從兩方面改善不同層之間的壓力分布,使得血液流速在各層之間平穩、均勻,以提升氧合效果。
[0052]應當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細節描述僅是示例性和解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開。
附圖說明
[0053]結合附圖,通過以下非限制性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明顯。在附圖中:
[0054]圖1示出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膜式氧合器的主視圖。
[0055]圖2示出圖1中A
?
A面的剖視圖。
[0056]圖3示出根據本公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氧合室,所述氧合室置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氧合室的兩側為氣道;位于所述氧合室內的氧合元件,兩端具有封膠段;兩個通液管,位于所述封膠段之間,且所述通液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氧合室導通的液流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從所述通液管的首端延伸至所述通液管的尾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液管的首端為入口或者出口,尾端為封閉端;所述通液管的尾端的管徑小于所述首端;優選地,所述通液管的管徑由所述首端至所述尾端逐漸縮小。4.根據權利要求1
?
3任一項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通道的一側邊沿與所述封膠段的膠面接觸,另一側邊沿與所述氧合元件形成液流通道;優選的,所述接觸面形成連續平滑曲面。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膠面為具有坡度的膠面,優選的,所述坡度選自10
?
80度。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坡度的膠面經離心式灌膠形成。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兩個端蓋,分別固定于所述殼體兩側;和/或所述端蓋上設置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與所述通液管平行設置。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蓋上還設置有液體排放口。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元件為氧合膜絲布編織而成;或者所述氧合元件為氧合膜絲編織而成。10.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合膜絲布的層間隙相同或者不同。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膜式氧合器,其特征在于,同一層的所述氧合膜絲的間隙相同或者不同;或者,不同層的所述氧合膜絲的層間隙相同或者不同。12.一種膜式氧合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越,賴亞明,黃健兵,劉新,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都市賽恒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