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36690470 閱讀: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7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散熱裝置的技術領域,公開了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包括底板件、第一散熱板、第二散熱板、第一管接件、第二管接件、彎接件及散熱鰭片組,底板件的內部用于存儲冷媒,第一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底板件和第一散熱板的內端呈連通布置,第二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底板件和第二散熱板的內端呈連通布置,第一散熱板的外端和第二散熱板的外端分別與彎接件的兩端呈連通布置,散熱鰭片組用于散發熱量。這樣,具備多種裝配方式,避免出現裝配錯誤;同時,縮短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設置區域,使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充分與散熱鰭片組配合,不會造成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空置,降低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材料設置,降低散熱裝置的造價。降低散熱裝置的造價。降低散熱裝置的造價。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


    [0001]本技術專利涉及散熱裝置的
    ,具體而言,涉及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

    技術介紹

    [0002]CPU是中央處理器的簡稱,是計算機系統的運算和控制核心,同時也是信息處理、程序運行的最終執行單元,是電腦的重要元器件之一。
    [0003]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散熱裝置被廣泛的應用到各行各業,人們通過散熱裝置對CPU進行散熱,防止CPU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堆積,易導致CPU燒毀,裝配時,將散熱裝置與CPU呈對應布置,實現對CPU產生的熱量進行吸收和散發,起到散熱作用。
    [0004]散熱裝置包括銅管和散熱鰭片,通過銅管內部的冷媒對熱量進行吸收,再通過散熱鰭片對外散發熱量,起到散熱效果;為了保證散熱效果,需要設置較多銅管,多個銅管需要多次組裝,組裝極其不便,且多個銅管導致造價高且占用空間大。
    [0005]因此,現有技術中,采用散熱板替代銅管,進行散熱,從而簡化散熱裝置的組裝步驟;但是,散熱板直接與底板件呈連接,部分散熱板呈空置布置沒有充分與散熱鰭片配合,部分散熱板無法有效達到散熱效果,且完全采用散熱板,導致散熱裝置的造價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散熱裝置的造價高的問題。
    [0007]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包括底板件、第一散熱板、第二散熱板、第一管接件、第二管接件、彎接件以及散熱鰭片組,所述底板件用于吸收熱源的熱量,所述底板件的內部用于存儲冷媒,所述第一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二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外端分別與所述彎接件的兩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和所述第二散熱板同步與所述散熱鰭片組呈連接布置,所述散熱鰭片組用于散發熱量。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接件包括第一管體和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呈長條狀布置,所述第一管板與所述底板件呈水平間隔布置,所述第一管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且所述第一管體沿背離所述底板件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端嵌設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布置。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接件包括兩個所述第一管體,兩個所述第一管體呈間隔對應布置,兩個所述第一管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管板的內部形成第一管板腔,所述第一管板腔呈長條狀布置,所述第一管體與所述第一管板腔呈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部形成多個第一散熱腔,各個所述第一散熱腔呈寬度方向呈間隔對應布置,各個所述第一散熱腔同步與所述第
    一管板腔呈連通布置。
    [0011]進一步的,沿背離所述第一管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熱板呈長條狀延伸布置。
    [0012]進一步的,所述彎接件包括第一彎接板、第二彎接板以及中接板,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外端與所述第一彎接板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外端與所述第二彎接板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中接板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彎接板和所述第二彎接板呈連接且連通布置。
    [0013]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彎接板具有第一進接口和第一出接口,所述第一進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接口分別呈長條狀布置,且所述第一進接口和所述第一出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一彎接板的內部呈導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外端嵌設所述第一進接口,各個所述第一管板腔分別與所述第一進接口呈連通布置,所述中接板的一端嵌設所述第一出接口,且所述中接板與所述第一出接口呈連通布置。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彎接板具有第二進接口和第二出接口,所述第二進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接口分別呈長條狀布置,且所述第二進接口和所述第二出接口分別與所述第二彎接板的內部呈導通布置,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外端嵌設所述第二出接口,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內部形成多個第二管板腔,各個所述第二管板腔分別與所述第二出接口呈連通布置,所述中接板的另一端嵌設所述第二進接口,且所述中接板與所述第二進接口呈連通布置。
    [0015]進一步的,所述中接板的內部形成有多個中板腔,各個所述中板腔呈間隔對應布置,各個所述中板腔分別與所述第一彎接板的內部呈連通布置,各個所述中板腔分別與所述第二彎接板的內部呈連通布置。
    [0016]進一步的,所述散熱鰭片組包括第一鰭片組、第二鰭片組以及第三鰭片組,所述第一鰭片組和所述第二鰭片組夾持所述第一散熱板布置,所述第二鰭片組和所述第三鰭片組夾持所述第二散熱板布置;所述第一管接件和所述第一彎接板同步夾持所述第一鰭片組和所述第二鰭片組,所述第二管接件和所述第二彎接板同步夾持所述第二鰭片組和所述第三鰭片組。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縱置裝配時,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呈上下對應布置,冷媒吸熱氣化流至第一散熱板,經過第一散熱板進行散熱后進入彎接件再轉移至第二散熱板,冷媒再次散熱,實現對熱源進行散熱;橫置裝配時,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呈水平間隔對應布置,冷媒吸熱氣化同步進入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經過彎接件,再從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流回底板件,實現對熱源進行散熱;這樣,具備多種裝配方式,避免出現裝配錯誤;同時,在第一管接件和第二管接件的作用下,便于冷媒沿底板件進出,縮短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設置區域,使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充分與散熱鰭片組配合,不會造成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空置,降低第一散熱板和第二散熱板的材料設置,降低散熱裝置的造價。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呈縱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19]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呈縱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第一管接件和第二管接件的布局立體示意圖;
    [0020]圖3是本技術提供的呈縱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第一散熱板和第二
    散熱板的布局立體示意圖;
    [0021]圖4是本技術提供的呈橫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0022]圖5是本技術提供的呈縱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多管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3]圖6是本技術提供的呈橫置裝配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多管體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24]圖7是本技術提供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第一管板的立體示意圖;
    [0025]圖8是本技術提供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的彎接件的分解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7]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實現進行詳細的描述。
    [0028]本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件、第一散熱板、第二散熱板、第一管接件、第二管接件、彎接件以及散熱鰭片組,所述底板件用于吸收熱源的熱量,所述底板件的內部用于存儲冷媒,所述第一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二管接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外端和所述第二散熱板的外端分別與所述彎接件的兩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和所述第二散熱板同步與所述散熱鰭片組呈連接布置,所述散熱鰭片組用于散發熱量。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件包括第一管體和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呈長條狀布置,所述第一管板與所述底板件呈水平間隔布置,所述第一管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且所述第一管體沿背離所述底板件呈垂直延伸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端嵌設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布置。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件包括兩個所述第一管體,兩個所述第一管體呈間隔對應布置,兩個所述第一管體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板件和所述第一管板的內端呈連接且連通布置。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的內部形成第一管板腔,所述第一管板腔呈長條狀布置,所述第一管體與所述第一管板腔呈連通布置;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內部形成多個第一散熱腔,各個所述第一散熱腔呈寬度方向呈間隔對應布置,各個所述第一散熱腔同步與所述第一管板腔呈連通布置。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沿背離所述第一管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散熱板呈長條狀延伸布置。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萬向管接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接件包括第一彎接板、第二彎接板以及中接板,所述第一散熱板的外端與所述第一彎接板呈連接且連通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申猛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鑫全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亚州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y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 精品亚洲成α人无码成α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直接看的成人无码视频网站| 不卡无码人妻一区三区音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中文AV人妻AV无码中文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国产莉萝无码AV在线播放|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 无码区日韩特区永久免费系列 |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无码人妻少妇色欲AV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中文字幕A级毛片|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国产精品| 欧洲黑大粗无码免费| 日韩毛片免费无码无毒视频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va无码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久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91久久九九无码成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