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蛙類養殖設備,包括:桶體,其底部設置有排污口,頂端敞口;飼料網,其被設置在所述桶體底部,且所述飼料網和所述桶體底部之間相隔一定距離,二者并不直接接觸;噴霧裝置,其被安裝在所述桶體上方,所述噴霧裝置裝有水、藥水或者連通于外界的水源,所述噴霧裝置的噴霧頭朝向所述桶體內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蛙類養殖設備設置有噴霧裝置,保持蛙體表濕潤的同時為蛙降溫,而且底部有彈性的紗網可在蛙活動過程中產生彈力使飼料進行移動,蛙能夠正常進食飼料,平常只需將飼料倒在紗網食臺上即可,解決蛙類只能取食活食的問題。解決蛙類只能取食活食的問題。解決蛙類只能取食活食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蛙類養殖設備
[0001]本技術涉及蛙類養殖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本技術涉及一種室內蛙類養殖設備。
技術介紹
[0002]蛙類養殖一般有室外養殖和室內養殖兩個方式,室外養殖通常采用采用養殖池的方式,室內養殖可能就是簡單的養殖桶,但是經常會出現積水問題,不利于蛙類生長,而且投放食物也是直接投放在固定的投食盤內,但是蛙類屬于取食活食的動物,這種食物投放方式經常導致食物利用率不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實現根據本技術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提供了一種蛙類養殖設備,包括:
[0004]桶體,其底部設置有排污口,頂端敞口;
[0005]飼料網,其被設置在所述桶體底部,且所述飼料網和所述桶體底部之間相隔一定距離,二者并不直接接觸;
[0006]噴霧裝置,其被安裝在所述桶體上方,所述噴霧裝置裝有水、藥水或者連通于外界的水源,所述噴霧裝置的噴霧頭朝向所述桶體內部。
[0007]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桶體的高度不低于70cm。
[0008]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桶體為圓柱狀,且底部為弧形,且所述桶體的底部的中心和側邊之間存在坡度,且中心低于側邊。
[0009]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飼料網被固定在固定臺上,所述固定臺呈環形,將所述飼料網圈設固定在內,所述飼料網將所述固定臺沿高度方向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固定臺的下部的高度和所述飼料網與所述桶體底部之間的距離相一致,且固定臺與桶底連接處不能完全密封。
[0010]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固定臺的尺寸小于所述桶體底部的尺寸。
[0011]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進一步包括污水處理池,所述污水處理池通過管道連通于所述桶體底部的排污口。
[0012]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進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連接于所述噴霧裝置,控制所述噴霧裝置定時定量向所述桶體噴霧。
[0013]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噴霧裝置包括噴霧機和噴霧管道,所述噴霧管道上安裝有噴霧頭,噴霧管道被安裝在所述桶體上方邊緣處,所述噴霧裝置通過軟管連接水桶或者連通于外界的水源,所述噴霧裝置的噴霧頭朝向所述桶體內部。
[0014]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桶體為一個或多個,當所述桶體為多個時,所述噴霧管道有多段,彼此相通并連通于所述噴霧機的噴霧出口,且每個桶體均對應一
端噴霧管道,每段噴霧管道上安裝至少一個所述噴霧頭。
[0015]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飼料網為彈性可形變。根據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所述飼料網為彈性可形變。
[0016]本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的蛙類養殖設備的底部有彈性的紗網可在蛙活動過程中產生彈力使飼料進行移動,蛙能夠正常進食飼料,平常只需將飼料倒在紗網食臺上即可,解決蛙類只能取食活食的問題;其次是蛙類聚集問題,桶的圓形底部沒有物理死角,蛙類會平均散步在桶底,不會出現聚集現象,極大減少了病害傳染的風險;最后本養殖模式配套的高壓噴霧器能夠定時定量給每個桶內噴灑水霧,只需在養殖區域附近設置一個存水點,將抽水管放置進去便可以進行工作,桶內全程無積水,避免積水造成的病菌滋生,同時均勻的水霧可有效避免水資源浪費,并且可以在保持蛙體表濕潤的同時為蛙降溫。
[0017]本技術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技術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一實施方案中桶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一實施方案中蛙類養殖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術以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本技術。以下描述中的優選實施例只作為舉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其他顯而易見的變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術的基本原理可以應用于其他實施方案、變形方案、改進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其他技術方案。
[0022]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在本技術的揭露中,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其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上述術語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3]可以理解的是,術語“一”應理解為“至少一”或“一個或多個”,即在一個實施例中,一個元件的數量可以為一個,而在另外的實施例中,該元件的數量可以為多個,術語“一”不能理解為對數量的限制。
[0024]如圖1
?
2所示,本技術的一優選實施方案提供了一種蛙類養殖設備,包括:
[0025]桶體100,其底部設置有排污口,頂端敞口;
[0026]飼料網200,其被設置在所述桶體100底部,且所述飼料網200和所述桶體1底部之間相隔一定距離,二者并不直接接觸;
[0027]噴霧裝置300,其被安裝在所述桶體100上方,所述噴霧裝置300裝有水或藥水或者連通于外界的水源,所述噴霧裝置的噴霧頭朝向所述桶體內部。
[0028]上述實施方案中,所述噴霧裝置300為高壓噴霧器,其能夠定時定量給每個桶內噴灑水霧,只需在養殖區域附近設置一個水源,將抽水管放置進去便可以進行工作,或者,噴霧裝置300本身自帶儲蓄功能。所述桶體100底部設置有排污口,可以保證桶內全程無積水,避免積水造成的病菌滋生,同時均勻的水霧可有效避免水資源浪費,并且可以在保持蛙體表濕潤的同時為蛙降溫。
[0029]高壓噴霧器能夠以3~5MP的壓力噴出水霧,霧徑0.0001~0.001mm,并且可以控制噴霧時長及間隔時間,正常工作時用水量為1L/min,并且在養殖過程中如需進行水溶性藥物或疫苗的噴灑,同樣可以通過噴霧系統進行噴灑,一舉多得。
[0030]考慮到蛙類的平均跳高能力,為了避免蛙類從桶體1內跳出,因此另一優選實施方案對桶體的高度進行了規定,所述桶體100的高度不低于70cm。
[0031]為了提高桶體100的排污能力,避免有積水,另一優選實施方案提供了一種技術方案,其中,所述桶體100為圓柱狀,且底部為弧形,圓形底部沒有物理死角,蛙類會平均散步在桶底,不會出現聚集現象,極大減少了病害傳染的風險。
[0032]且所述桶體100的底部的中心和側邊存在坡度,且中心低于側邊,這樣更容易排放積水。
[0033]另一優選實施方案提供了飼料網200的具體安裝方式,所述飼料網200被固定在固定臺400上,所述固定臺400呈環形,將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蛙類養殖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桶體,其底部設置有排污口,頂端敞口;飼料網,其被設置在所述桶體底部,且所述飼料網和所述桶體底部之間相隔一定距離,二者并不直接接觸;噴霧裝置,其被安裝在所述桶體上方,所述噴霧裝置裝有水、藥水或者連通于外界的水源,所述噴霧裝置的噴霧頭朝向所述桶體內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蛙類養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桶體的高度不低于70c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蛙類養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桶體為圓柱狀,且底部為弧形,且所述桶體的底部的中心和側邊之間存在坡度,且中心低于側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蛙類養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飼料網被固定在固定臺上,所述固定臺呈環形,將所述飼料網圈設固定在內,所述飼料網將所述固定臺沿高度方向分為上部和下部,所述固定臺的下部的高度和所述飼料網與所述桶體底部之間的距離相一致,且固定臺與桶底連接處不能完全密封。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蛙類養殖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立強,朱澤亮,魏朝輝,鄧平,何彎彎,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市農業科學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