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包括氣彈簧,所述氣彈簧包括杠套、以及安裝在杠套上并與杠套伸縮滑動連接的光桿,所述杠套靠近光桿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上設置有安裝片,所述安裝片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位移距離的電容柵傳感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設置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與所述電容柵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上集成有通信單元、以及溫度和濕度檢測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當光桿沿著杠套滑動時,會帶動電容尺沿著電容柵傳感器滑動,電容柵傳感器會讀取電容尺上的刻度變化,從而可以測得裂縫的尺寸變化,并將位移數據轉化為電信號,上傳到控制終端,傳感器的內部設置的內置電源可以保證傳感器持續穩定工作。作。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
[0001]本技術涉及裂縫位移檢測設備
,特別是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
技術介紹
[0002]發生地震時,區域內的建筑普遍遭受嚴重破壞,隨時可能發生建筑物破裂或破裂擴大,進而墻體坍塌,并且道路可能會產生大量裂縫,對搜救隊員的安全存在極大威脅,為了保障搜救隊員的安全,廢墟搜救前需要對建筑物的裂縫進行檢測,一旦出現裂縫擴大,存在倒塌的危險及時發出報警,從而保障搜救隊員的安全。
[0003]目前主要測縫方式主要有塞尺目測、圖像顯示人工判讀和電子顯微鏡測量等,以上方式檢測精度都無法保證,存在人工測量誤差,而且不能長時間對裂縫進行監測,因此對于救援人員來說無法實時掌握裂縫的尺寸變化情況,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需要研發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實時監測裂縫的變化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
[0005]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包括氣彈簧,所述氣彈簧包括杠套、以及安裝在杠套上并與杠套伸縮滑動連接的光桿,所述杠套靠近光桿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基座,所述安裝基座上設置有安裝片,所述安裝片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位移距離的電容柵傳感器,所述安裝基座的底部設置有電路板,所述電路板與所述電容柵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上集成有通信單元、以及溫度和濕度檢測模塊;
[0006]所述光桿遠離杠套的一端設置有活動基座,所述活動基座上設置有壓塊和電容尺,所述電容尺的一端通過壓塊固定在所述活動基座上,另一端穿過電容柵傳感器,并與電容柵傳感器滑動連接,所述電容尺上標注有精度達到0.01毫米的刻度,所述電容尺相對于電容柵傳感器滑動時,通過所述電容柵傳感器讀取電容尺上的刻度,從而檢測得裂縫位移傳感器的位移距離。
[000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杠套端部的內側設置有杠頭塞,所述杠套的內部設置有活塞,所述光桿的一端穿過杠頭塞并伸入杠套內部,與活塞固定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活動基座的兩側均設置有軸承,所述光桿的一端依次穿過兩個軸承,并與兩個軸承活動連接,所述光桿上位于兩個軸承的外側均設置有用于固定軸承的擋圈。
[000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光桿的遠離杠套的一端、以及所述杠套遠離光桿的一端均設置有轉換端子,通過兩個轉換端子將裂縫位移傳感器的兩端固定在待檢測裂縫內兩側內壁上。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安裝基座內設置有備用電源,所述備用電源分別與所述電容柵傳感器和電路板電性連接,當裂縫位移傳感器的外部電源斷電時,通過備用電源給電容柵傳感器和電路板供電。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所述裂縫位移傳感器在使用時,包括以下系統模塊:485總線鏈路、電源、主控制器、網關上傳模塊和云端服務器,其中若干所述裂縫位移傳感器串聯連接后通過485總線鏈路與所述主控制器連接,所述主控制器分別與電源和所述網關上傳模塊連接,所述網關上傳模塊與所述云端服務器通信連接。
[0012]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說明,安裝在所述光桿上轉換端子上設置有活動桶,安裝在所述杠套上的轉換端子上設置有固定桶,且所述活動桶在光桿的帶動下,可相對于固定桶滑動。
[0013]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中當光桿沿著杠套滑動時,會帶動電容尺沿著電容柵傳感器滑動,電容柵傳感器會讀取電容尺上的刻度變化,從而可以測得裂縫的尺寸變化,并將位移數據轉化為電信號,上傳到控制終端,并且在傳感器的內部還設置有內置電源,可以保證傳感器的電源穩定,因此可以做到對裂縫的實時監測。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技術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技術中裂縫位移傳感器安裝時的系統框圖。
[0018]圖中,1、活動桶;2、固定桶;3、轉換端子;4、杠套;5、光桿;6、安裝基座;7、電路板;8、安裝片;9、電容柵傳感器;10、電容尺; 11、杠頭塞;12、活動基座;13、壓塊;14、擋圈;15、軸承;16、活塞。
具體實施方式
[0019]首先說明一下本技術的研發初衷,由于目前裂縫的監測通常都是采用塞尺目測、圖像顯示人工判讀和電子顯微鏡測量等方法進行檢測,上述這三種方式都無法做到對裂縫進行實時監測,一旦裂縫存在擴大的風險,就有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可以應用于地下管廊、樓梯建筑物、橋梁、山體、鐵塔等領域,并可以和物聯網相連,對裂縫的尺寸變化進行實時監控。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具體描述,如圖1和圖3所示,該裂縫位移傳感器主要包括氣彈簧、電容尺10、電容柵傳感器9、電路板7等幾大模塊,其中氣彈簧包括杠套4、以及安裝在杠套4上并與杠套4伸縮滑動連接的光桿5兩部分,而在杠套4端部的內側設置有杠頭塞11,在杠套4的內部還設置有活塞16,光桿5的一端穿過杠頭塞11并伸入杠套4內部,與活塞16固定連接,當光桿5運動時,可以帶動活塞16運動;在杠套4靠近光桿5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基座6,并且在安裝基座6上還設置有安裝片8,而在安裝片8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位移距離的電容柵傳感器9,在光桿5遠離杠套4的一端設置有活動基座12,而在活動基座12上設置有壓塊13和電容尺10,其中電容尺 10的一端通過壓塊13固定在活動基座12上,另一端穿過電容柵傳感器9,并與電容柵傳感器9滑動連接,在電容尺10上標注有精度達到 0.01毫米的刻度,當光桿5相對于杠套4滑動時,會帶動電容尺10相對于電容柵傳感器9滑動,這時通過電容柵傳感器9即可讀取電容尺 10上的刻度,從而檢測得裂縫位移傳感器的位移距離,比起傳統的位移傳感器,檢測精度更高,可以達到0.01毫米的精度。
[0021]在安裝基座6的底部設置有電路板7,其中電路板7與電容柵傳感器9電性連接,電容柵傳感器9會將位移信號轉化為電信號,然后將電信號發送給電路板7,而在電路板7上集成有通信單元、以及溫度和濕度檢測模塊,電信號會由電路板7上的通信單元發送給相關的處理終端,溫度和濕度檢測單元會隨時檢測裂縫位移傳感器所在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信息。
[0022]在安裝基座6內設置有備用電源,備用電源分別與電容柵傳感器9 和電路板7電性連接,正常情況下,備用電源是不工作的,這時由外部電源給裂縫位移傳感器供電,當外部電源斷電時,備用電源氣動,給電容柵傳感器9和電路板7供電,保證其能正常工作,正常情況下備用電源也能保證裂縫位移傳感器工作兩個月以上。
[0023]其中在上述的活動基座12的兩側還均設置有軸承15,光桿5的一端依次穿過兩個軸承15,并與兩個軸承15活動連接,在光桿5上位于兩個軸承15的外側均設置有用于固定軸承15的擋圈14,設置兩個軸承15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光桿5沿著活動基座12前后移動,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包括氣彈簧,所述氣彈簧包括杠套(4)、以及安裝在杠套(4)上并與杠套(4)伸縮滑動連接的光桿(5),其特征在于,所述杠套(4)靠近光桿(5)的一端設置有安裝基座(6),所述安裝基座(6)上設置有安裝片(8),所述安裝片(8)上設置有用于檢測位移距離的電容柵傳感器(9),所述安裝基座(6)的底部設置有電路板(7),所述電路板(7)與所述電容柵傳感器(9)電性連接,所述電路板(7)上集成有通信單元、以及溫度和濕度檢測模塊;所述光桿(5)遠離杠套(4)的一端設置有活動基座(12),所述活動基座(12)上設置有壓塊(13)和電容尺(10),所述電容尺(10)的一端通過壓塊(13)固定在所述活動基座(12)上,另一端穿過電容柵傳感器(9),并與電容柵傳感器(9)滑動連接,所述電容尺(10)上標注有精度達到0.01毫米的刻度,所述電容尺(10)相對于電容柵傳感器(9)滑動時,通過所述電容柵傳感器(9)讀取電容尺(10)上的刻度,從而檢測得裂縫位移傳感器的位移距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裂縫位移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套(4)端部的內側設置有杠頭塞(11),所述杠套(4)的內部設置有活塞(16),所述光桿(5)的一端穿過杠...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秦宗皇,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億客隆電子儀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