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換膜座圈及其智能馬桶,座圈本體包括:座圈上蓋,座圈上蓋包括一體成型的座體以及第一U型圈,第一U型圈的一端與座體連通,第一U型圈的另一端與座體分體設置,座體遠離第一U型圈的弧頂點的一側開設安裝槽,座體與第一U型圈相連接的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轉軸,轉軸上沿軸向開設有貫通座體的過線孔,安裝槽遠離轉軸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阻尼器,座圈上蓋通過轉軸以及阻尼器轉動設置于基座上;座圈下蓋,固設于座圈上蓋的下端表面,座圈下蓋包括與第一U型圈適配的第二U型圈,第二U型圈在與第一U型圈及座體連接的部位相應位置處向下一體成型連接有底板座;加熱裝置的加熱導線通過過線孔伸入座圈本體內。熱導線通過過線孔伸入座圈本體內。熱導線通過過線孔伸入座圈本體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換膜座圈及其智能馬桶
[0001]本技術涉及智能馬桶構件
,尤其涉及一種換膜座圈。
技術介紹
[0002]智能馬桶最初起源于美國,用于醫療和老年保健,后經中日韓等國的衛浴公司引進技術并進行技術改造,目前智能馬桶的應用場景逐漸擴大到居民居家使用。
[0003]其中,智能馬桶通常具有座圈加熱以及自動換套的功能。而目前市面上可更換座圈卷套并加熱座圈的智能馬桶,其馬桶蓋圈基本是由一個U型座圈配合一個連接件固定在馬桶底座上,加熱座圈以及換套用的線圈線路排布麻煩,在翻轉座圈時容易破皮或斷線,帶來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部分衛浴廠家在座圈下放基本采用彈簧式,因為彈簧的扭力問題,座圈與馬桶底座接觸的距離高低不平,導致便器密封性欠缺、美觀度下降以及用戶使用體驗下降。
[0004]因此,需要一種可以方便加熱線過線,并且可以實現座圈緩降的馬桶座圈。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換膜座圈,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
[0006]一種換膜座圈,設置于馬桶底座上端開口處的基座上,包括座圈本體,所述座圈本體包括:
[0007]座圈上蓋,所述座圈上蓋包括一體成型的座體以及第一U型圈,所述第一U型圈的一端與所述座體連通,所述第一U型圈的另一端與所述座體分體設置,所述座體遠離所述第一U型圈的弧頂點的一側開設安裝槽,所述座體與所述第一U型圈相連接的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沿軸向開設有貫通所述座體的過線孔,所述安裝槽遠離所述轉軸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阻尼器,所述座圈上蓋通過所述轉軸以及所述阻尼器轉動設置于所述基座上;
[0008]座圈下蓋,固設于所述座圈上蓋的下端表面,所述座圈下蓋包括與所述第一U型圈適配的第二U型圈,所述第二U型圈在與所述第一U型圈及所述座體連接的部位相應位置處向下一體成型連接有底板座;
[0009]所述加熱裝置的加熱導線通過所述過線孔伸入所述座圈本體內。
[0010]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底板座與所述座體相適配。
[0011]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座體包括與所述第一U型圈一體成型設置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遠離所述第一U型圈的一端一體成型設置蓋體部,所述蓋體部呈三角棱柱狀,所述安裝槽開設于所述蓋體部上;
[0012]所述底板座包括與所述第二U型圈一體成型設置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遠離所述第二U型圈的一端一體成型設置底板部,所述底板部遠離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延伸形成搭接部;
[0013]所述蓋體部與所述底板部相適配,所述搭接部在所述座圈本體回落時搭接于所述
馬桶底座的上端開口邊緣處。
[0014]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蓋體部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側設置有薄膜切割口。
[0015]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第二U型圈的下端表面還間隔設置有若干個緩沖腳墊。
[0016]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智能馬桶,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種換膜座圈。
[0017]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通過由座體和第一U型圈一體成型形成座圈上蓋,并且在座體遠離第一U型圈的弧頂點的一側開設安裝槽,在座體與第一U型圈相連接的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轉軸,轉軸上沿軸線開設有貫通座體的過線孔,實現了將加熱導線通過過線孔伸入座圈本體內,避免因為頻繁的掀起或放下座圈帶動導線彎折而導致導線的膠皮疲勞破損。
[0019]除此之外,通過在安裝槽遠離轉軸的一側設置有阻尼器,使得座圈在放下時不會過快導致牽拉到座圈本體內的導線。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整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的座圈上蓋從下方觀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的座圈下蓋的下視圖。
[0023]圖4為本技術的一種智能馬桶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技術實施方式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方式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方式,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技術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技術的選定實施方式。
[0025]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
[0026]如圖1
?
圖3所示,一種換膜座圈,設置于馬桶底座上端開口處的基座 3上,包括座圈本體,所述座圈本體包括:
[0027]座圈上蓋1,所述座圈上蓋1包括一體成型的座體12以及第一U型圈 11,所述第一U型圈11的一端與所述座體12連通,所述第一U型圈11的另一端與所述座體12分體設置,所述座體12遠離所述第一U型圈11的弧頂點的一側開設安裝槽1221,所述座體12與所述第一U型圈11相連接的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轉軸13,所述轉軸13上沿軸向開設有貫通所述座體 12的過線孔,所述安裝槽1221遠離所述轉軸13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阻尼器14,所述座圈上蓋1通過所述轉軸13以及所述阻尼器14轉動設置于所述基座3上;
[0028]座圈下蓋2,固設于所述座圈上蓋1的下端表面,所述座圈下蓋2包括與所述第一U型圈11適配的第二U型圈21,所述第二U型圈21在與所述第一U型圈11及所述座體12連接的
部位相應位置處向下一體成型連接有底板座22;
[0029]所述加熱裝置的加熱導線通過所述過線孔伸入所述座圈本體內。
[0030]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底板座22與所述座體12相適配。
[0031]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座體12包括與所述第一U型圈11一體成型設置的第一延伸部121,所述第一延伸部121遠離所述第一U型圈11的一端一體成型設置蓋體部122,所述蓋體部122呈三角棱柱狀,所述安裝槽 1221開設于所述蓋體部122上;
[0032]所述底板座22包括與所述第二U型圈21一體成型設置的第二延伸部 221,所述第二延伸部221遠離所述第二U型圈21的一端一體成型設置底板部222,所述底板部222遠離所述延伸部的一端延伸形成搭接部223;
[0033]所述蓋體部122與所述底板部222相適配。
[0034]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蓋體部122靠近所述第二延伸部221的一側設置有薄膜切割口。其中,當智能馬桶的自動換套機構進行工作時,所述薄膜切割口將套膜切開,方便設置于基體內的套膜回收機構對更換下的套膜進行卷收。
[0035]作為進一步改進的,所述第二U型圈21的下端表面還間隔設置有若干個緩沖腳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換膜座圈,設置于馬桶底座上端開口處的基座上,所述基座內設置有加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圈本體,所述座圈本體包括:座圈上蓋,所述座圈上蓋包括一體成型的座體以及第一U型圈,所述第一U型圈的一端與所述座體連通,所述第一U型圈的另一端與所述座體分體設置,所述座體遠離所述第一U型圈的弧頂點的一側開設安裝槽,所述座體與所述第一U型圈相連接的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上沿軸向開設有貫通所述座體的過線孔,所述安裝槽遠離所述轉軸一側的槽壁上設置有阻尼器,所述座圈上蓋通過所述轉軸以及所述阻尼器轉動設置于所述基座上;座圈下蓋,固設于所述座圈上蓋的下端表面,所述座圈下蓋包括與所述第一U型圈適配的第二U型圈,所述第二U型圈在與所述第一U型圈及所述座體連接的部位相應位置處向下一體成型連接有底板座;所述加熱裝置的加熱導線通過所述過線孔伸入所述座圈本體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換膜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毓青,吳佳諭,鄭新木,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衛鷹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