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包括:內徑千分尺,其兩端均同軸固定安裝有連接頭,每一所述連接頭上均同軸固定安裝有測量頭;以及兩工裝接頭,其一一對應可拆卸安裝在兩連接頭上,每一工裝接頭均包括連接端和與連接端固定相連的檢測端,所述連接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上并與對應連接頭同軸相連,所述檢測端用于伸入窄槽內;根據工件內孔側壁上沿其周向加工的窄槽的寬度,選取具有合適檢測端的兩工裝接頭,然后將兩工裝接頭的連接端一一對應套在內徑千分尺的兩測量頭上,并且與兩連接頭連接固定,然后將兩檢測端均插入窄槽內,調節內徑千分尺使得兩檢測端均與窄槽的槽底相抵,隨后讀取內徑千分尺上的數值。取內徑千分尺上的數值。取內徑千分尺上的數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
[0001]本技術涉及內徑檢測設備
,具體涉及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
技術介紹
[0002]在機械加工過程中,工件上開設的內孔有時會需要在其內側壁上沿周向加工窄槽,加工完成的窄槽需要對其直徑進行測量,從而檢驗加工精度是否準確。現在的測量方法一般是采用百分表或者內徑千分尺對窄槽直徑進行測量;具體方法為:采用百分表則將百分表的測量頭伸入窄槽,將百分表測得的數值乘二倍,再加上內孔的直徑,從而確定窄槽的直徑;采用內徑千分尺則將其置于工件內孔內,使得內徑千分尺兩端的測量頭均與窄槽槽底相抵,從而得到窄槽的直徑。
[0003]但是很多情況下工件內孔側壁上加工的窄槽的槽寬要比百分表以及內徑千分尺的測量頭直徑都小,此時則無法直接對窄槽的直徑進行測量;在這種情況下,加工人員則一般會根據工件的內孔側壁至窄槽槽底的相對深度直接進行切削,使得加工出來的窄槽直徑無法準確測量,導致窄槽直徑無法保證精確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工件內孔側壁加工的窄槽直徑無法準確測量的問題。
[0005]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包括:
[0006]內徑千分尺,其兩端均同軸固定安裝有連接頭,每一所述連接頭上均同軸固定安裝有測量頭;以及
[0007]兩工裝接頭,其一一對應可拆卸安裝在兩連接頭上,每一工裝接頭均包括連接端和與連接端固定相連的檢測端,所述連接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上并與對應連接頭同軸相連,所述檢測端用于伸入窄槽內。
[0008]相比于現有技術,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時,根據工件內孔側壁上沿其周向加工的窄槽的寬度,選取具有合適檢測端的兩工裝接頭,然后將兩工裝接頭的連接端一一對應套在內徑千分尺的兩測量頭上,并且與兩連接頭連接固定,然后將兩檢測端均插入窄槽內,調節內徑千分尺使得兩檢測端均與窄槽的槽底相抵,隨后讀取內徑千分尺上的數值,記錄數據后調節內徑千分尺將兩檢測端退出窄槽,取出后將內徑千分尺恢復到測量時的讀數,隨后用外徑千分尺進行校對,即可得到窄槽的直徑;操作簡單方便,能夠快速準確的測得窄槽的直徑,并且工裝接頭與連接頭可拆卸連接,使得工裝接頭能夠根據窄槽的寬度進行更換,使得工裝接頭具有更好的適用性。
[0009]優選地,每一所述工裝接頭的連接端均為安裝頭,每一工裝接頭的檢測端均為頂針,所述頂針與安裝頭同軸固定相連,所述安裝頭為筒狀結構,安裝頭的開口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上并與連接頭可拆卸相連,所述頂針安裝在安裝頭的封閉端上。
[0010]優選地,每一所述安裝頭與對應連接頭之間均通過卡接件旋轉卡接相連。
[0011]優選地,所述卡接件包括相向固定安裝在安裝頭開口端內壁上的兩卡塊以及開設在對應連接頭側壁上的兩卡槽,兩卡槽關于連接頭的軸心中心對稱,每一卡槽均包括沿連接頭軸向開設在其自由端側壁上的半通槽以及沿連接頭周向開設在其側壁上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與半通槽的封閉端的側壁連通;裝配時,將每一卡塊插入對應半通槽內,并旋轉安裝頭使卡塊與對應弧形槽卡接。
[0012]優選地,每一所述安裝頭的內壁上均設有內螺紋,每一連接頭的外壁上均設有外螺紋,每一所述安裝頭均與對應連接頭螺紋相連。
[0013]本技術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技術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內徑千分尺和工裝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Ⅰ的局部放大圖。
[0016]圖3為圖1中Ⅱ的局部放大圖。
[0017]圖4為圖1中內徑千分尺的連接頭的剖視圖。
[0018]圖5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內徑千分尺和工裝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6為圖1和圖5中內徑千分尺與工裝接頭的裝配示意圖。
[0020]圖7為圖6的裝配示意圖。
[0021]圖中標號依次為:1、內徑千分尺;2、連接頭;21、測量頭;22、半通槽;23、弧形槽;3、安裝頭;31、卡塊;4、頂針;5、工件;51、內孔;52、窄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闡述:
[0023]如圖1、圖5
?
7所示,本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包括:內徑千分尺1,其兩端均同軸固定安裝有連接頭2,每一所述連接頭2上均同軸固定安裝有測量頭21;以及兩工裝接頭,其一一對應可拆卸安裝在兩連接頭2上,每一工裝接頭均包括連接端和與連接端固定相連的檢測端,所述連接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21上并與對應連接頭2同軸相連,所述檢測端用于伸入窄槽52內。
[0024]使用時,根據工件5內孔51側壁上沿其周向加工的窄槽52的寬度,選取具有合適檢測端的兩工裝接頭,然后將兩工裝接頭的連接端一一對應套在內徑千分尺1的兩測量頭21上,并且與兩連接頭2連接固定,然后將兩檢測端均插入窄槽52內,調節內徑千分尺1使得兩檢測端均與窄槽52的槽底相抵,隨后讀取內徑千分尺1上的數值,記錄數據后調節內徑千分尺1將兩檢測端退出窄槽52,取出后將內徑千分尺1恢復到測量時的讀數,隨后用外徑千分尺進行校對,即可得到窄槽52的直徑;操作簡單方便,能夠快速準確的測得窄槽52的直徑,并且工裝接頭與連接頭2可拆卸連接,使得工裝接頭能夠根據窄槽52的寬度進行更換,使得工裝接頭具有更好的適用性。
[0025]其中內徑千分尺1的具體結構及使用方法均為現有技術,這里不做詳細描述。
[0026]如圖1
?
4所示,根據本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所述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
對其包括的工裝接頭進一步優化,每一所述工裝接頭的連接端均為安裝頭3,每一工裝接頭的檢測端均為頂針4,所述頂針4與安裝頭3同軸固定相連,所述安裝頭3為筒狀結構,安裝頭3的開口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21上并與連接頭2可拆卸相連,所述頂針4安裝在安裝頭3的封閉端上;每一所述安裝頭3與對應連接頭2之間均通過卡接件旋轉卡接相連;所述卡接件包括相向固定安裝在安裝頭3開口端內壁上的兩卡塊31以及開設在對應連接頭2側壁上的兩卡槽,兩卡槽關于連接頭2的軸心中心對稱,每一卡槽均包括沿連接頭2軸向開設在其自由端側壁上的半通槽22以及沿連接頭2周向開設在其側壁上的弧形槽23,所述弧形槽23與半通槽22的封閉端的側壁連通。
[0027]裝配時,將每一卡塊31插入對應的半通槽22內,并旋轉安裝頭3將卡塊31轉入對應弧形槽23內并與之卡接,從而將安裝頭3套在對應測量頭21上并與連接頭2卡接固定,隨后對窄槽52的直徑進行測量,需要取下安裝頭3時,反向轉動安裝頭3,使得卡塊31與弧形槽23脫離卡接,然后將卡塊31從對應半通槽22內滑出,從而將安裝頭3取下。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內徑千分尺(1),其兩端均同軸固定安裝有連接頭(2),每一所述連接頭(2)上均同軸固定安裝有測量頭(21);以及兩工裝接頭,其一一對應可拆卸安裝在兩連接頭(2)上,每一工裝接頭均包括連接端和與連接端固定相連的檢測端,所述連接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21)上并與對應連接頭(2)同軸相連,所述檢測端用于伸入窄槽(52)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工裝接頭的連接端均為安裝頭(3),每一工裝接頭的檢測端均為頂針(4),所述頂針(4)與安裝頭(3)同軸固定相連,所述安裝頭(3)為筒狀結構,安裝頭(3)的開口端用于套在對應測量頭(21)上并與連接頭(2)可拆卸相連,所述頂針(4)安裝在安裝頭(3)的封閉端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內孔窄槽直徑測量工裝,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凌,朱桐清,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市江津區禾豐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