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包括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金屬調節推桿、夾具裝置、金屬支架、金屬反力支架、應變儀、位移計、數碼相機;所述手動吸盤與開啟窗扇內側玻璃粘貼緊密,手動吸盤把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一端連接固定,上下方向轉動軸另一端與壓力傳感器連接,壓力傳感器與液壓千斤頂前端連接,液壓千斤頂后端與調節金屬推桿一端抵緊,調節金屬推桿另一端與所述金屬反力架抵緊;壓力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位移計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檢測裝置還配有數碼照相機。本發明專利技術既可以用于既有玻璃幕墻開啟扇結構安全性鑒定,又可以用于在建玻璃幕墻開啟扇施工質量檢驗。質量檢驗。質量檢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專利涉及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具體涉及明框玻璃幕墻、隱框玻璃幕墻及半隱框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未鎖閉、鎖閉狀態下的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技術介紹
[0002]伴隨著玻璃幕墻使用量的增多及服役年限的增加,由于施工安裝質量及結構膠老化等因素,幕墻的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幕墻玻璃突發破裂或墜落事故時有發生,特別是開啟窗在未鎖閉狀態下抗風壓能力不足,導致鉸鏈和撐擋斷裂,及在鎖閉狀態下鎖點和鉸鏈抗風壓不滿足要求,使得整個開啟窗墜落,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研究開啟窗在未鎖閉和鎖閉狀態下抗風裝置,確定建筑幕墻啟窗在未鎖閉和鎖閉狀態下安全檢測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未鎖閉、鎖閉狀態下的抗風壓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該裝置既可以用于既有隱框玻璃幕墻、明框玻璃幕墻及半隱框玻璃幕墻結構安全性鑒定,又可以用于在建隱框玻璃幕墻、明框玻璃幕墻及半隱框玻璃幕墻施工質量檢驗。
[0004]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包括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金屬調節推桿、夾具裝置、金屬支架、金屬反力支架、應變儀、位移計、數碼相機;
[0005]所述夾具裝置為兩個,分別與開啟窗扇左右兩邊的立柱采用螺栓連接,夾具裝置還分別連接兩根金屬支架,垂直于兩根金屬支架末端用螺栓連接一根橫向金屬反力架;
[0006]所述手動吸盤與開啟窗扇內側玻璃粘貼緊密,手動吸盤把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一端采用螺栓連接固定,上下方向轉動軸另一端與壓力傳感器用螺栓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液壓千斤頂前端連接,液壓千斤頂后端與調節金屬推桿一端抵緊,調節金屬推桿另一端與所述金屬反力架抵緊,所述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調節金屬推桿均在一水平線上;
[0007]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所述位移計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所述檢測裝置還配有數碼照相機。
[0008]作為優選,開啟窗扇未鎖閉狀態下采用壓力傳感器;鎖閉狀態下所述位移計包括第一位移計、第二位移計、第三位移計。
[0009]作為優選,所述夾具裝置與立柱間設有橡膠墊片。
[0010]本專利技術專利裝置千斤頂施加等效風荷載,傳感器和應變儀顯示等效風荷載力值,位移儀和應變儀記錄等效風荷載下玻璃變形量,數碼照相機采集開啟窗鉸鏈、撐擋和玻璃結構膠在等效風荷載下變形形態。
[0011]一種使用上述裝置的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現場檢測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2]第一步驟:隱框玻璃幕墻、明框玻璃幕墻、半隱框玻璃幕墻現場選一扇試驗開啟窗扇,兩個夾具裝置分別安裝固定在開啟窗扇兩邊的兩根立柱上;
[0013]第二步驟:兩個夾具裝置分別與兩根金屬支架采用螺栓連接,兩根金屬支架與金屬反力架連接;
[0014]第三步驟:手動吸盤吸附在開啟窗扇室內側玻璃上,手動吸盤手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連接;
[0015]第四步驟:上下方向轉動軸與壓力傳感器一端連接,壓力傳感器另一端與液壓千斤頂連接;
[0016]第五步驟:液壓千斤頂與金屬調節推桿一端連接,金屬調節推桿另一端抵到與金屬反力支架上,調節金屬推桿,使得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金屬調節推桿在同一水平線上;
[0017]第六步驟:開啟狀態下,壓力傳感器與應變儀采用導線連接,壓力傳感器和應變儀顯示分級等效風荷載力值,數碼照相機采集開啟窗鉸鏈、撐擋在分級等效風荷載下變形破壞形態;在鎖閉狀態下,壓力傳感器與應變儀采用導線連接,位移計與應變儀連接,位移計和應變儀記錄分級等效風荷載下玻璃變形量及數碼照相機采集結構膠變形形態,對照國家玻璃幕墻開啟窗設計規范,評定幕墻開啟窗扇未鎖閉、鎖閉狀態下的抗風壓是否滿足規范要求,得出玻璃幕墻開啟窗扇現場檢測結論。
[0018]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通過明框玻璃幕墻、隱框玻璃幕墻及半隱框玻璃幕墻開啟扇未鎖閉、鎖閉狀態下的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不僅能現場模擬隱框玻璃幕墻、明框玻璃幕墻、半隱框玻璃幕墻開啟扇在未鎖閉、鎖閉狀態下承受設計風荷載,而且能記錄開啟扇鉸鏈、撐擋和玻璃及結構膠受力力學形態和參數,可以現場檢驗等效風荷載條件下開啟扇鉸鏈、撐擋和玻璃及結構膠是否滿足國家規范要求,得出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的明框玻璃幕墻、隱框玻璃幕墻及半隱框玻璃幕墻開啟扇現場檢測結論,主要用于既有隱框玻璃幕墻結構安全性鑒定,也可以用于在建隱框玻璃幕墻施工質量檢驗。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專利技術玻璃幕墻開啟扇未鎖閉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使用狀態正面圖;
[0020]圖2為本專利技術玻璃幕墻開啟扇未鎖閉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使用狀態側面圖;
[0021]圖3為本專利技術玻璃幕墻開啟扇鎖閉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使用狀態正面圖;
[0022]圖4為本專利技術玻璃幕墻開啟扇鎖閉抗風壓現場檢測裝置使用狀態側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4]如圖1
?
4所示: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包括手動吸盤1、上下方向轉動軸2、壓力傳感器3、液壓千斤頂4、金屬調節推桿5、夾具裝置6、金屬支架7、金屬反力支架8、應變儀9、第一位移計10、第二位移計11、第三位移計12、數碼相機;
[0025]所述夾具裝置6為兩個,分別與開啟窗扇13左右兩邊的立柱14采用螺栓連接,夾具
裝置6還分別連接兩根金屬支架2,垂直于兩根金屬支架2末端用螺栓連接一根橫向金屬反力架8;所述夾具裝置6與立柱14間設有橡膠墊片;
[0026]所述手動吸盤1與開啟窗扇13內側玻璃粘貼緊密,手動吸盤1把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2一端采用螺栓連接固定,上下方向轉動軸2另一端與壓力傳感器3用螺栓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3與液壓千斤頂4前端連接,液壓千斤頂4后端與調節金屬推桿5一端抵緊,調節金屬推桿5另一端與所述金屬反力架8抵緊,所述手動吸盤1、上下方向轉動軸2、壓力傳感器3、液壓千斤頂4、調節金屬推桿5均在一水平線上;
[0027]所述壓力傳感器3通過導線與應變儀9連接,所述第一位移計10、第二位移計11、第三位移計12通過導線與應變儀9連接,所述檢測裝置還配有數碼照相機13。
[0028]一種使用上述裝置的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現場檢測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9]第一步驟:隱框玻璃幕墻、明框玻璃幕墻、半隱框玻璃幕墻現場選一扇試驗開啟窗扇13,兩個夾具裝置6分別安裝固定在開啟窗扇13兩邊的兩根立柱14上;
[0030]第二步驟:兩個夾具裝置6分別與兩根金屬支架7采用螺栓連接,兩根金屬支架7 與金屬反力架8采用螺栓連接;
[0031]第三步驟:手動吸盤1吸附在開啟窗扇13室內側玻璃上,手動吸盤1手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2采用螺栓連接;
[003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金屬調節推桿、夾具裝置、金屬支架、金屬反力支架、應變儀、位移計、數碼相機;所述夾具裝置為兩個,分別與開啟窗扇左右兩邊的立柱采用螺栓連接,夾具裝置還分別連接兩根金屬支架,垂直于兩根金屬支架末端用螺栓連接一根橫向金屬反力架;所述手動吸盤與開啟窗扇內側玻璃粘貼緊密,手動吸盤把柄與上下方向轉動軸一端采用螺栓連接固定,上下方向轉動軸另一端與壓力傳感器用螺栓連接,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液壓千斤頂前端連接,液壓千斤頂后端與調節金屬推桿一端抵緊,調節金屬推桿另一端與所述金屬反力架抵緊,所述手動吸盤、上下方向轉動軸、壓力傳感器、液壓千斤頂、調節金屬推桿均在一水平線上;所述壓力傳感器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所述位移計通過導線與應變儀連接,所述檢測裝置還配有數碼照相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計包括第一位移計、第二位移計、第三位移計。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壓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裝置與立柱間設有橡膠墊片。4.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種玻璃幕墻開啟窗扇抗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云,王文博,楊放,周家明,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工大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