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包括工裝主體,所述工裝主體的縱截面呈“倒U字型”,工裝主體的一側設有由多個第一螺紋孔和第一調節螺栓組成的水平夾緊機構,頂部設有由第二螺紋孔、調節螺栓和壓塊組成的豎直夾緊機構;還包括置于工裝主體底部的分離式定位板,其頂部沿前后方向開設有用于放置待磨拋板材的條狀凹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工裝主體、定位板、水平和豎直夾緊機構的協同配合,能夠穩固夾持不同厚度的板材,且待夾緊后取出定位板,即可手持該工裝對板材進行磨拋作業,解決了現有磨拋需直接手持板材的各種弊端,通過該工裝簡化了板材磨拋的難度,提高人工磨拋作業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同時提高了板材金相制樣的質量。金相制樣的質量。金相制樣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
[0001]本技術屬于金屬材料研磨制樣輔助裝置
,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
技術介紹
[0002]金相分析是金屬材料試驗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定量金相學原理,由二維金相試樣磨面或薄膜的金相顯微組織的測量和計算來確定合金組織的三維空間形貌,從而建立合金成分、組織和性能間的定量關系。因此,對于成分、組織和性能等有嚴格要求的材料,必須在使用前對其進行金相分析,尤其是核設備使用的如鋯合金、鈦鋁合金和鎳基合金等各種合金板材需要通過金相顯微鏡研究材料內部組織結構。
[0003]其中,在進行金相分析前需要得到金相試樣,其制備金相試樣過程通常包括取樣、鑲嵌或夾持、磨光、拋光、侵蝕等5道工序。其中,針對磨拋工序一般采用機器磨拋和人工磨拋,由于機器磨拋難以保障金相試樣全部位置均可獲得比較理想的磨拋狀態,故只能采用人工徒手對試樣進行磨拋,但由于板材試樣的形狀問題導致在磨制過程中,板材試樣極其容易從手中滑落和發燙,從而對操作人員造成傷害,并且直接手持試樣進行磨拋時,其穩定性差,試樣表面容易在磨制過程中出現多面現象,增加了試樣磨拋的難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0004]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人設計了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該夾緊工裝通過“倒U字型”工裝主體、定位板、水平和豎直方向的夾緊機構協同配合可將不同規格待磨拋板材牢固夾緊,板材位置鎖定后將定位板取出,操作人員僅需手持該夾緊工裝即可對板材進行磨拋作業,避免了板材滑落和發燙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簡化了板材磨拋的難度,提高人工金相制樣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另外該夾緊工裝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且在該工裝的寬度范圍內一次能夠同時搭載多個板材,便于批量金相制樣時磨拋作業。
[0006]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
[0007]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包括工裝主體,所述工裝主體的縱截面呈“倒U字型”,所述工裝主體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橫向固定待磨拋板材的水平夾緊機構,所述工裝主體的頂部設置用于豎向固定待磨拋板材的豎直夾緊機構;
[0008]所述夾緊工裝還包括置于工裝主體底部的分離式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頂部沿前后方向開設有用于放置待磨拋板材的條狀凹槽,所述條狀凹槽位于工裝主體內頂面的正下方、且貼近工裝主體含有水平夾緊機構的相對一側內壁設置,所述條狀凹槽的深度根據待磨拋板材露出夾緊工裝的高度設定,所述定位板用于輔助夾緊固定待磨拋板材,當待磨拋
板材位置鎖定后將定位板取出,便于人工手持所述夾緊工裝對待磨拋板材進行金相試樣磨拋。
[0009]進一步地,所述水平夾緊機構包括若干個均勻布設于工裝主體側面第一螺紋孔以及與所述第一螺紋孔數量一一對應的第一調節螺栓,每個所述第一螺紋孔的軸線與工裝主體側面垂直,所述第一調節螺栓與第一螺紋孔螺紋連接,并且其端部伸入工裝主體內部夾持待磨拋板材。
[0010]進一步地,所述豎直夾緊機構包括垂直開設于工裝主體頂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螺紋孔以及與所述第二螺紋孔螺紋連接的第二調節螺栓,所述第二調節螺栓的底部穿過第二螺紋孔后與設置于工裝主體內的壓塊連接,通過扭動第二調節螺栓控制壓塊在工裝主體內做豎直方向的一端,用于垂直固定待磨拋板材。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調節螺栓與壓塊通過軸承轉動連接;
[0012]其中,所述壓塊的中心位置開設有安裝盲孔,所述軸承的外圈與安裝盲孔過盈配合,內圈與第二調節螺栓的底端固定連接。
[0013]進一步地,所述壓塊的兩側均設置有T型滑塊或者燕尾滑塊,所述工裝主體兩側內壁沿豎直方向均設置有與T型滑塊或者燕尾滑塊相匹配的T型槽或者燕尾槽。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調節螺栓伸入工裝主體的一端端面和壓塊的底面均鋪設有橡膠層,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同時避免夾傷待磨拋板材。
[0015]進一步地,所述定位板的上部、遠離條狀凹槽的一側端部設置有卡位臺階,所述卡位臺階與工裝主體含有水平夾緊機構的一側底部卡合。
[0016]進一步地,所述工裝主體的兩側底部與定位板的頂部采用平面配合,且所述平面與條狀凹槽的底面平行。
[0017]進一步地,所述工裝主體采用硬質合金材料制成。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該夾緊工裝主要由“倒U字型”的工裝主體、水平夾緊機構、豎直夾緊機構和定位板組成,通過以上部件的協同配合能夠將單個或者多個不同厚度的待磨拋板材(可多層疊放)穩定、可靠的鎖定在夾緊工裝(倒U字型腔)內,當磨拋時取出定位板,操作人員僅需手持該夾緊工裝即可對板材進行磨拋作業,其優點為:一是可避免操作人員直接手持板材試樣而導致磨拋過程中產生多面現象;二是不需直接接觸板材試樣,因而磨拋過程中板材試樣產生的熱量不會直接傳導到操作人員手上,同時避免板材試樣從手中滑落而與砂輪片意外接觸的可能,即避免燙傷或者碰傷操作人員。相比與現有技術,簡化了板材磨拋的難度,提高磨拋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同時保證了磨拋的質量。
[0020]2、本技術提供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該夾緊工裝設計新穎、結構簡單便于生產制作,且該夾緊工裝能夠重復使用,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21]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的原理。
[0022]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3]圖1為本技術夾緊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2為本技術夾緊工裝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0025]其中:1為工裝主體;2為水平夾緊機構;3為豎直夾緊機構;4為定位板;5為橡膠層;21為第一螺紋孔;22為第一調節螺栓;31為第二螺紋孔;32為第二調節螺栓;33為壓塊;34為軸承;41為條狀凹槽;42為卡位臺階;331為安裝盲孔;A為待磨拋板材。
具體實施方式
[0026]這里將詳細地對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說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圖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圖時,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圖中的相同數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并不代表與本技術相一致的所有實施方式。相反,它們僅是與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詳述的、本技術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裝置的例子。
[0027]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8]請參見圖1、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裝主體(1),所述工裝主體(1)的縱截面呈“倒U字型”,所述工裝主體(1)的一側設置有用于橫向固定待磨拋板材(A)的水平夾緊機構(2),所述工裝主體(1)的頂部設置用于豎向固定待磨拋板材(A)的豎直夾緊機構(3);所述夾緊工裝還包括置于工裝主體(1)底部的分離式定位板(4),所述定位板(4)的頂部沿前后方向開設有用于放置待磨拋板材(A)的條狀凹槽(41),所述條狀凹槽(41)位于工裝主體(1)內頂面的正下方、且貼近工裝主體(1)含有水平夾緊機構(2)的相對一側內壁設置,所述條狀凹槽(41)的深度根據待磨拋板材(A)露出夾緊工裝的高度設定,所述定位板(4)用于輔助夾緊固定待磨拋板材(A),當待磨拋板材(A)位置鎖定后將定位板(4)取出,便于人工手持所述夾緊工裝對待磨拋板材(A)進行金相試樣磨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夾緊機構(2)包括若干個均勻布設于工裝主體(1)側面第一螺紋孔(21)以及與所述第一螺紋孔(21)數量一一對應的第一調節螺栓(22),每個所述第一螺紋孔(21)的軸線均與工裝主體(1)側面垂直,所述第一調節螺栓(22)與第一螺紋孔(21)螺紋連接,并且其端部伸入工裝主體(1)內部夾持待磨拋板材(A)。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板材金相制樣的夾緊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直夾緊機構(3)包括垂直開設于工裝主體(1)頂面中心位置的第二螺紋孔(31)以及與所述第二螺紋孔(31)螺紋連接的第二調節螺栓(32),所述第二調節螺栓(32)的底部穿過第二螺紋孔(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蛟,衛強,梁偉,楊耀虎,路陽陽,李維敏,李帆,惠泊寧,
申請(專利權)人:西部新鋯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