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該護岸結構分布于侵蝕溝兩側坡腳處,包括活體柳樁,多組活體柳樁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定植于土體內形成一排狀柳樁單元;多組排狀柳樁單元自溝底線至溝緣線方向間隔分布形成一柳樁定植群;相鄰排狀柳樁單元之間設有裝土生態袋;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活體柳樁之間設有定植于土體內的活體柳苗;多組活體柳苗編織成籬;還包括橫梁,兩組橫梁分別固定安裝位于溝底線處的排狀柳樁單元上形成對立方向;支撐梁垂直連接于兩組橫梁之間;攔沙木板,沿侵蝕溝水流方向間隔分布多組攔沙木板;本裝置因其獨特的結構形式,施工材料輕便,能夠實現就地取材,同時具備攔蓄泥沙、恢復植被的作用。恢復植被的作用。恢復植被的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
[0001]本技術涉及生態護岸
,尤其涉及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
技術介紹
[0002]坡耕地中侵蝕溝溝底及溝坡長期受水流沖刷不斷下切和擴張,溝道規模及危害日益增加吞噬良田并造成土壤流失;在坡耕地侵蝕溝治理中,現有采用的護岸技術主要包括柳樁護岸、生態袋護岸、生態砌塊護岸、石籠護岸等。
[0003]生態袋護岸適用于流量較小的侵蝕溝邊坡,徑流量較大時因徑流攜帶的泥沙碎石等雜物易于袋體造成破壞,使袋內土體流失造成生態袋護岸坍塌失去防護功能;生態砌塊和石籠護岸所需的生態砌塊及塊石質量大、成本高,不易于施工;柳樁護岸適用于流量較小的侵蝕溝道,其不具備攔蓄泥沙功能。
[0004]因此,結合現有技術中的柳樁護岸無支撐結構,易發生柳樁傾倒,也不具備攔蓄泥沙和徑流消能功能的問題,設計一款結構優化,實現就地取材,降低施工成本,具備攔蓄泥沙、徑流消能,同時利于恢復植被的柳樁編籬護岸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優化,實現就地取材,具備攔蓄泥沙、徑流消能,同時利于恢復植被的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該設施分布于侵蝕溝兩側坡腳處,包括:
[0008]活體柳樁,多組所述活體柳樁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定植于土體內形成一排狀柳樁單元;
[0009]多組所述排狀柳樁單元自溝底線至溝緣線方向間隔分布形成一柳樁定植群;以及
[0010]相鄰所述排狀柳樁單元之間設有裝土生態袋;其中
[0011]沿所述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活體柳樁之間設有定植于土體內的活體柳苗;且
[0012]多組所述活體柳苗編織成籬;
[0013]還包括:
[0014]橫梁,兩組所述橫梁分別固定安裝位于溝底線處的排狀柳樁單元上形成對立方向;
[0015]支撐梁,所述支撐梁垂直連接于兩組橫梁之間;
[0016]攔沙木板,沿侵蝕溝水流方向間隔分布多組所述攔沙木板。
[0017]進一步的,所述活體柳樁與活體柳苗通過裝土生態袋提供生長介質;
[0018]所述裝土生態袋通過相鄰活體柳樁與活體柳苗夾持固定以實現阻擋徑流沖刷。
[0019]進一步的,所述橫梁配合支撐梁形成穩固安裝以實現阻擋排狀柳樁單元及裝土生態袋傾倒。
[0020]進一步的,所述攔沙木板阻擋徑流泥沙形成沉積以實現抬高侵蝕基準面;其中
[0021]所述徑流泥沙形成沉積以實現為活體柳樁與活體柳苗提供生長介質。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技術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裝置因其獨特的結構形式,施工材料輕便,能夠實現就地取材,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時具備攔蓄泥沙、恢復植被的作用。
附圖說明
[0024]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5]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的立面剖視圖;
[0026]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的平面俯視圖。
[0027]附圖標記說明:
[0028]1、活體柳樁;2、裝土生態袋;3、活體柳苗;4、橫梁;5、支撐梁;6、攔沙木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30]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術語“上”、“相鄰”、“之間”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31]參見圖1~圖2所示;
[0032]本技術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該設施分布于侵蝕溝兩側坡腳處,包括:
[0033]活體柳樁1,多組活體柳樁1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定植于土體內形成一排狀柳樁單元;
[0034]多組排狀柳樁單元自溝底線至溝緣線方向間隔分布形成一柳樁定植群;以及
[0035]相鄰排狀柳樁單元之間設有裝土生態袋2;其中
[0036]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活體柳樁1之間設有定植于土體內的活體柳苗3;且
[0037]多組活體柳苗3編織成籬;
[0038]還包括:
[0039]橫梁4,兩組橫梁4分別固定安裝位于溝底線處的排狀柳樁單元上形成對立方向;
[0040]支撐梁5,支撐梁5垂直連接于兩組橫梁4之間;
[0041]攔沙木板6,沿侵蝕溝水流方向間隔分布多組攔沙木板6。
[0042]活體柳樁1與活體柳苗3通過裝土生態袋2提供生長介質;
[0043]裝土生態袋2通過相鄰活體柳樁1與活體柳苗3夾持固定以實現阻擋徑流沖刷。
[0044]橫梁4配合支撐梁5形成穩固安裝以實現阻擋排狀柳樁單元及裝土生態袋2傾倒。
[0045]攔沙木板6阻擋徑流泥沙形成沉積以實現抬高侵蝕基準面;其中
[0046]徑流泥沙形成沉積以實現為活體柳樁1與活體柳苗3提供生長介質。
[0047]具體的,目前柳樁護岸只能起到坡腳防護作用,不具備攔蓄泥沙和徑流消能的功能;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將活體柳樁1成排定植于侵蝕溝底兩側坡腳處,配合活體柳苗3夾持裝土生態袋2,在活體柳樁1之間壘砌裝土生態袋2起到護坡作用;為防止活體柳樁1傾倒,在外側活體柳樁1,即位于溝底線處的活體柳樁1之間布設橫梁4和支撐梁5,起到支撐和穩定活體柳樁1的作用;
[0048]進一步的,沿溝道方向,每間隔一定距離布設一道攔沙木板6,起到攔蓄泥沙、抬高侵蝕基底并為植物提供生長介質的作用;
[0049]優選的,本技術提供的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柳樁和柳苗采用活體種植于侵蝕溝內,柳樁和柳苗成活后更有利于防沙阻流,恢復植被穩定生態環境。
[0050]實施例一:
[0051]沿侵蝕溝坡腳成排打入活體柳樁1,活體柳樁1樁距0.3m,排距0.3m,可打2
?
3排;
[0052]在各排活體柳樁1之間利用活體柳苗3編籬;
[0053]編籬后在各排活體柳樁1之間裝填裝土生態袋2;
[0054]在侵蝕溝溝底兩側活體柳樁1的外側布設沿水流方向的橫梁4;
[0055]每間隔一定距離在橫梁4之間布設一道垂直水流方向的支撐梁5進行穩定支撐;
[0056]沿侵蝕溝水流方向每間隔一定距離布設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穩固溝道的生態治溝設施,該設施分布于侵蝕溝兩側坡腳處,其特征在于,包括:活體柳樁(1),多組所述活體柳樁(1)沿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定植于土體內形成一排狀柳樁單元;多組所述排狀柳樁單元自溝底線至溝緣線方向間隔分布形成一柳樁定植群;以及相鄰所述排狀柳樁單元之間設有裝土生態袋(2);其中沿所述侵蝕溝坡腳長度方向間隔分布的活體柳樁(1)之間設有定植于土體內的活體柳苗(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瑜,崔斌,蘆貴君,徐子棋,孫玥,楊獻坤,李昊倫,李紅蕊,于艷秋,馮利民,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學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