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該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包括以下步驟:1)預測城市人口:手機公司可以通過手機基站對手機用戶手機卡發出的信號位置進行檢測,然后通過手機基站檢測手機信令在這個城市出現的數量,即可統計在該城市出現超過6個月的手機信令的手機卡的數量,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擁有裝有手機卡的手機。該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可以通過調查、統計和計算來調整土地利用指標與城市交通規劃的關系,解決了城市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為中小型城市下一步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城市規劃
,具體為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
技術介紹
[0002]"城市規劃"是規范城市發展建設,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運行三個階段中的前提。
[0003]由于中國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編制來源于不同的行政機關,因此城市規劃編撰的過程中,土地利用指標與城市交通規劃相互依存的關系發生了割裂,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這些問題對中小型城市表現最為明顯,需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具備為中小型城市下一步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等優點,解決了中國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編制來源于不同的行政機關,因此城市規劃編撰的過程中,土地利用指標與城市交通規劃相互依存的關系發生了割裂,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這些問題對中小型城市表現最為明顯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包括以下步驟:
[0006]1)預測城市人口:手機公司可以通過手機基站對手機用戶手機卡發出的信號位置進行檢測,然后通過手機基站檢測手機信令在這個城市出現的數量,即可統計在該城市出現超過6個月的手機信令的手機卡的數量,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擁有裝有手機卡的手機,因此根據生成的手機信令數據在居住區的數據量,通過樣本擴樣獲得城市總的居民數量N;
[0007]2)抽樣調查,通過對部分社區居民的出行方式進行抽樣調查,統計小區居民在工作日高峰小時的乘坐小汽車出行的出行比例p%,以及小汽車的平均載客系數m;
[0008]3)計算小汽車出行需求量:通過將步驟1)中城市總預測人口N
×
居民乘坐小汽車出行比例p%/小汽車的平均載客系數m,得出該城市工作日高峰小時的小汽車出行需求量;
[0009]4)計算總公交車流量:由于城市公交車線路和發車間隔是固定的,通過該城市公交車線路和發車時間間隔,得出該城市工作日高峰小時內的總公交車流量=公交車線路數量
×
(1h/公交車的平均發車間隔時間);
[0010]5)歸一化處理交通流量:由于單個公交車與小汽車的道路資源占有量的平均比值為1.5:1,因此將總公交車流量按照1:1.5比例換算成小汽車流量,并將轉化后的流量與步驟3)中算出的小汽車交通出行需求量進行相加算出城市高峰小時內總的交通需求量X(輛小汽車/小時),因此可以算出該城市的高峰小時內人均機動車交通需求系數q=X/N;
[0011]6)計算交通承載力:通過各級道路的高峰小時交通通勤能力和城市現有的各級別
城市道路的數量計算出城市在高峰小時的總交通通勤能力也就是總的交通承載力(標準車/小時),如公式所示:其中,Y為城市高峰小時內總交通承載力,gi為第i類道路的道路通行能力,hi為第i類道路的車道數;
[0012]7)計算道路交通飽和度:計算道路交通飽和度VOC=V/C,其中,V就是該城市的交通需求量,就是在步驟5)中通過手機信令數據測算出來的城市總的交通需求量,C代表交通供應量,就是在步驟6)中算出來的城市道路的道路交通總的承載力;
[0013]8)評估標準:評估該城市路網是否擁堵,當1≤VOC<1.5時,城市開發強度較高,交通條件較擁堵,當VOC≥1.5,城市開發強度過高,交通非常擁堵;
[0014]9)提出停止優化方案建議:根據步驟8),當算出該城市VOC<1時,系統輸出“停止優化方案”建議;
[0015]10)提出優化居住區土地用地指標建議:根據步驟8),當VOC≥1時,該城市內交通比較擁堵,這個時候有兩種緩解交通擁堵的方式,第一種是降低該城市內的開發強度,也就是居住區的容積率強度,第二種是優化該城市的交通路網,提升路網的整體交通承載力,由于路網的優化和建設成本較高,因此,該系統模型優先輸出“優化居住區土地用地指標”反饋建議;
[0016]11)確定閾值:為了保證未來城市中不會出現住房短缺的現象,系統模型反饋降低后的城市居住區總容積率不能低于某一閾值,該閾值=統計的通過手機信令檢測出來的現狀人口
×
(1-該城市人口最高凈流失率)
×
人均居住建筑面積/該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居住區的總用地面積;
[0017]12)計算調整后的交通需求量:規劃師通過對方案的用地容積率指標調整過后,將調整過后的土地利用規劃方案重新輸入到系統中,系統重新計算該區域內的模擬交通需求量:系統通過上一版的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統計出當前城市的居住區的總建筑面積A,通過步驟1)中手機信令獲取的當前城市的總人口數N,計算出當前城市居住區的人均建筑面積E=A/N,一般情況下,城市的人均建筑面積E和人均機動車交通需求系數q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統計出方案用地容積率指標調整過后的城市居住區的總建筑面積C,算出方案調整過后的城市人口預測值F=C/E,可以根據步驟5)中該城市的人均機動車交通需求系數可以算出該城市的在調整方案后的城市交通需求量Q=F
×
q;
[0018]13)輸出結果:系統重新計算優化用地指標后的VOC比值,若VOC<1,則系統輸出“停止優化方案”,輸出最終方案,若VOC>1,且規劃方案居住區容積率已經降低至閾值,則系統輸出“優化交通”反饋建議;
[0019]14)停止優化方案:規劃師將修改后的交通規劃方案重新輸入到系統中,系統通過步驟6)的方法重新計算城市交通承載力并重新計算VOC的值,該過程將持續到VOC的值小于1,此時系統對外反饋結果為“停止優化方案”。
[0020]進一步,步驟2)所述小汽車的平均載客系數m為全市范圍內高峰小時出行的小汽車的平均載客量。
[0021]進一步,步驟11)所述該城市人口最高凈流失率取近10年的最高人口凈流失率。
[0022]進一步,步驟13)所述總建筑面積=容積率
×
總用地面積。
[002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該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可以通過調查、
統計和計算來調整土地利用指標與城市交通規劃的關系,解決了城市交通擁堵等一系列城市問題,為中小型城市下一步的土地利用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和建議。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專利技術流程示意圖;
[0026]圖2為本專利技術各等級道路通行能力表。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基于手機信令的城市土地利用與交通一體化互動反饋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預測城市人口:手機公司可以通過手機基站對手機用戶手機卡發出的信號位置進行檢測,然后通過手機基站檢測手機信令在這個城市出現的數量,即可統計在該城市出現超過6個月的手機信令的手機卡的數量,由于大部分居民都擁有裝有手機卡的手機,因此根據生成的手機信令數據在居住區的數據量,通過樣本擴樣獲得城市總的居民數量N;2)抽樣調查:通過對部分社區居民的出行方式進行抽樣調查,統計小區居民在工作日高峰小時的乘坐小汽車出行的出行比例p%,以及小汽車的平均載客系數m;3)計算小汽車出行需求量:通過將步驟1)中城市總預測人口N
×
居民乘坐小汽車出行比例p%/小汽車的平均載客系數m,得出該城市工作日高峰小時的小汽車出行需求量;4)計算總公交車流量:由于城市公交車線路和發車間隔是固定的,通過該城市公交車線路和發車時間間隔,得出該城市工作日高峰小時內的總公交車流量=公交車線路數量
×
(1h/公交車的平均發車間隔時間);5)歸一化處理交通流量:由于單個公交車與小汽車的道路資源占有量的平均比值為1.5:1,因此將總公交車流量按照1:1.5比例換算成小汽車流量,并將轉化后的流量與步驟3)中算出的小汽車交通出行需求量進行相加算出城市高峰小時內總的交通需求量X(輛小汽車/小時),因此可以算出該城市的高峰小時內人均機動車交通需求系數q=X/N;6)計算交通承載力:通過各級道路的高峰小時交通通勤能力和城市現有的各級別城市道路的數量計算出城市在高峰小時的總交通通勤能力也就是總的交通承載力(標準車/小時),如公式所示:其中,Y為城市高峰小時內總交通承載力,gi為第i類道路的道路通行能力,hi為第i類道路的車道數;7)計算道路交通飽和度:計算道路交通飽和度VOC=V/C,其中,V就是該城市的交通需求量,就是在步驟5)中通過手機信令數據測算出來的城市總的交通需求量,C代表交通供應量,就是在步驟6)中算出來的城市道路的道路交通總的承載力;8)評估標準:評估該城市路網是否擁堵,當1≤VOC<1.5時,城市開發強度較高,交通條件較擁堵,當VOC≥1.5,城市開發強度過高,交通非常擁堵;9)提出停止優化方案建議:根據步驟8),當算出該城市VOC<1時,系統輸出“停止優化方案”建議;10)提出優化居住區土地用地指標建議:根據步驟8),當VOC≥1時,該城市內交通比較擁堵,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尚進,胡凱,蘇海龍,
申請(專利權)人:尚進,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