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涉及油墨輸送技術領域,改善現有一些油墨儲存箱由于油墨長期在油墨儲存箱內靜止放置會出現沉積或者結塊現象,易造成油墨輸送泵或者輸送管路堵塞的問題,包括儲存箱,所述儲存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設備箱,所述設備箱的內頂壁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轉盤,所述轉盤的外表面偏心固定安裝有限位柱。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使用時,工作人員可通過第一電機控制移動板移動,實現移動板的上下升降,同時,移動板可帶動支撐架和第二電機移動,第二電機在移動過程中可帶動升降桿和攪拌桿轉動,從而對儲存箱內部的油墨進行上下攪動,減少油墨沉淀結塊的情況。減少油墨沉淀結塊的情況。減少油墨沉淀結塊的情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油墨輸送領域,尤其是涉及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
技術介紹
[0002]不干膠也叫自粘標簽材料,是以紙張、薄膜或特種材料為面料,背面涂有膠粘劑,以涂硅保護紙為底紙的一種復合材料,使用印刷機將油墨印刷在不干膠頂面從而制得不干膠標簽;現有的不干膠標簽印刷機油墨輸送機構大多是油墨輸送泵以及油墨儲存箱,通過油墨輸送泵將油墨儲存箱內的油墨抽出實現油墨輸送。
[0003]在實現本技術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該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有一些油墨儲存箱由于油墨長期在油墨儲存箱內靜止放置會出現沉積或者結塊現象,易造成油墨輸送泵或者輸送管路堵塞,因此,現在提出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改善現有一些油墨儲存箱由于油墨長期在油墨儲存箱內靜止放置會出現沉積或者結塊現象,易造成油墨輸送泵或者輸送管路堵塞的問題,本技術提供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
[0005]本技術提供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0006]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包括儲存箱,所述儲存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設備箱,所述設備箱的內頂壁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轉盤,所述轉盤的外表面偏心固定安裝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設置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內部開設有與所述限位柱相適配的通槽,所述移動板的兩側與設備箱的兩側內壁滑動抵觸;
[0007]所述移動板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內壁固定安裝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貫穿支撐架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貫穿至儲存箱的內部,所述升降桿遠離第二電機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攪拌桿。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時,工作人員可通過第一電機控制移動板移動,實現移動板的上下升降,同時,移動板可帶動支撐架和第二電機移動,第二電機在移動過程中可帶動升降桿和攪拌桿轉動,從而對儲存箱內部的油墨進行上下攪動,減少油墨沉淀結塊的情況。
[0009]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橡膠減震墊。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使用時,橡膠減震墊可減少儲存箱的晃動,使儲存箱能夠更加穩定的運行。
[0011]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內部開設有加熱槽,所述加熱槽的內壁固定安裝有電加熱板,所述電加熱板通過導線與電源電性連接。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冬季,電加熱板可對儲存箱內部的油墨進行加熱保溫,減少因天氣寒冷使油墨出現凝固的情況。
[0013]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外表面設置有防腐層。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腐層可增加儲存箱的防腐性能。
[0015]可選的,所述移動板的相對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滑塊,所述設備箱的內壁開設有與所述滑塊相適配的滑槽。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塊和滑槽可對移動板可限制移動板的移動范圍,同時可使移動板移動的更加平穩。
[0017]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外壁固定安裝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貫穿支撐板的進液端固定安裝有進液管,所述進液管貫穿至儲存箱的內部。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抽液泵可通過進液管將儲存箱內部的油墨抽出。
[0019]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內部設置有觀察窗,所述觀察窗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線。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觀察窗和刻度線可方便工作人員實時查看儲存箱內部油墨的剩余余量。
[0021]可選的,所述儲存箱的內底壁設置有斜面。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斜面可使儲存箱內部的有油墨集中在進液管附近,從而方便抽液泵對油墨的抽取。
[0023]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技術在使用時,工作人員可通過第一電機控制移動板移動,實現移動板的上下升降,同時,移動板可帶動支撐架和第二電機移動,第二電機在移動過程中可帶動升降桿和攪拌桿轉動,從而對儲存箱內部的油墨進行上下攪動,減少油墨沉淀結塊的情況,該結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有利于范圍性的推廣和使用。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技術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技術正視結構示意圖。
[0027]圖3是本技術設備箱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儲存箱;2、設備箱;3、第一電機;4、轉盤;5、限位柱;6、移動板;7、支撐架;8、第二電機;9、升降桿;10、攪拌桿;11、橡膠減震墊;12、電加熱板;13、滑塊;14、滑槽;15、抽液泵;16、進液管;17、觀察窗;18、斜面;19、防腐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結合附圖1
?
3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31]請參照圖1,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包括儲存箱1,儲存箱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橡膠減震墊11,在使用時,橡膠減震墊11可減少儲存箱1的晃動,使儲存箱1能夠更加穩定的運行。儲存箱1的外表面設置有防腐層19,防腐層19為環氧酚醛漆層,環氧酚醛漆具有良好的附著力、柔韌性、耐磨性,防腐性能優異。
[0032]請參照圖1,儲存箱1的內部開設有加熱槽,加熱槽的內壁固定安裝有電加熱板12,電加熱板12通過導線與電源電性連接,在冬季,電加熱板12可對儲存箱1內部的油墨進行加熱保溫,減少因天氣寒冷使油墨出現凝固的情況。
[0033]請參照圖1和圖2,儲存箱1的內部設置有觀察窗17,觀察窗17的外表面設置有刻度線,觀察窗17和刻度線可方便工作人員實時查看儲存箱1內部油墨的剩余余量。
[0034]請參照圖1和圖3,儲存箱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設備箱2,設備箱2的內頂壁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3,第一電機3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轉盤4,轉盤4的外表面偏心固定安裝有限位柱5,限位柱5的外表面設置有移動板6,移動板6的內部開設有與限位柱5相適配的通槽,移動板6的相對兩側均固定安裝有滑塊13,設備箱2的內壁開設有與滑塊13相適配的滑槽14,滑塊13和滑槽14可對移動板6可限制移動板6的移動范圍,同時可使移動板6移動的更加平穩。
[0035]請參照圖1和圖3,移動板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支撐架7,支撐架7的內壁固定安裝有第二電機8,第二電機8設置有兩個,第二電機8貫穿支撐架7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升降桿9,升降桿9貫穿至儲存箱1的內部,升降桿9遠離第二電機8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攪拌桿10,兩個升降桿9上的攪拌桿10交錯設置。
[0036]請參照圖1,儲存箱1的外壁固定安裝有支撐板,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抽液泵15,抽液泵15貫穿支撐板的進液端固定安裝有進液管16,進液管16貫穿至儲存箱1的內部,抽液泵15可通過進液管16將儲存箱1內部的油墨抽出。儲存箱1的內底壁設置有斜面18,斜面18可使儲存箱1內部的有油墨集中在進液管16附近,從而方便抽液泵15對油墨的抽取。
[0037]本技術的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包括儲存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儲存箱(1)的頂部固定安裝有設備箱(2),所述設備箱(2)的內頂壁固定安裝有第一電機(3),所述第一電機(3)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轉盤(4),所述轉盤(4)的外表面偏心固定安裝有限位柱(5),所述限位柱(5)的外表面設置有移動板(6),所述移動板(6)的內部開設有與所述限位柱(5)相適配的通槽,所述移動板(6)的兩側與設備箱(2)的兩側內壁滑動抵觸;所述移動板(6)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支撐架(7),所述支撐架(7)的內壁固定安裝有第二電機(8),所述第二電機(8)貫穿支撐架(7)的輸出端固定安裝有升降桿(9),所述升降桿(9)貫穿至儲存箱(1)的內部,所述升降桿(9)遠離第二電機(8)的一端固定安裝有攪拌桿(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儲存箱(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橡膠減震墊(1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油墨自動輸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儲存箱(1)的內部開設有加熱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劍松,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兄弟印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