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形變檢測方法及配電網系統,通過在信息交互卡上設置形變檢測組件,獲取信息交互卡的形變狀態,實現及時更換信息交互卡,及在出現通信故障時加速故障排查。技術方案為,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包括信息交互卡,用于配電電網的信息傳輸,形變檢測組件,連接于信息交互卡,用于檢測信息交互卡的形變量。本申請主要用于信息交互和形變檢測。申請主要用于信息交互和形變檢測。申請主要用于信息交互和形變檢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形變檢測方法及配電網系統
[0001]本申請涉及電網
,具體涉及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形變檢測方法及配電網系統。
技術介紹
[0002]智能融合終端設置于配電網中的各個配電臺區,用于各配電臺區用電信息采集、設備狀態監測以及就地分析決策。目前,智能融合終端采用電信運營商的無線通信專網與配電自動化主站進行信息交互,實現將各配電臺區的采集的數據傳輸至配電自動化主站。
[0003]配電臺區與配電自動化主站的信息交互主要依賴于如sim卡等通信設備,但是由于配電臺區設備運行和環境的影響,sim卡易因高溫、震動等原因發生變形,導致sim卡金屬觸點同卡槽脫離,進而智能融合終端掉線無法繼續通信,。現有技術中,當智能融合終端掉線時,常需要人工進行智能融合終端掉線的故障排查,無法確定故障是否是由于sim卡形變引起的,也無法直接知曉sim卡形變的程度,導致對掉線原因的排查慢,影響智能融合終端的運行可靠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形變檢測方法及配電網系統,通過在信息交互卡上設置形變檢測組件,獲取信息交互卡的形變狀態,實現及時更換信息交互卡,及在出現通信故障時加速故障排查。
[0005]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包括:
[0006]信息交互卡,用于配電電網的信息傳輸;
[0007]形變檢測組件,連接于信息交互卡,用于檢測信息交互卡的形變量。
[0008]其中,形變檢測組件包括應變片和檢測電路,應變片連接于信息交互卡,應變片與檢測電路電連接;
[0009]應變片用于跟隨信息交互卡形變,檢測電路用于獲取形變量。
[0010]其中,信息交互卡為卡片狀結構,包括相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上設置有集成電路板,應變片層疊設置于第一平面,且位于集成電路板外周,和/或應變片層疊設置于第二平面。
[0011]其中,信息交互卡包括層疊設置的基板和集成電路板,應變片設置于基板和集成電路板之間。
[0012]其中,信息交互卡為卡片狀結構,應變片鋪設于信息交互卡邊沿一周。
[0013]其中,信息交互卡為SIM卡、存儲卡或無線網卡。
[0014]其中,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電源和檢測器;
[0015]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電連接于應變片的第一端,第一電阻的第二端電連接于第二電阻的第一端,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電連接于第三電阻的第一端,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電連接于應變片的第二端,電源的兩端分別電連接于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和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檢測
器的兩端分別電連接于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和第三電阻的第一端;
[0016]應變片用于通過形變改變電阻值,電源用于對應變片施加電壓,檢測器用于獲取應變片兩端的電壓變化量,以獲取形變量。
[0017]另一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形變檢測方法,利用如上述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實現,包括:
[0018]通過形變檢測組件獲取信息交互卡的形變量;
[0019]判斷形變量是否滿足預設條件;
[0020]當形變量不滿足所述預設條件時,生成反饋信號。
[0021]其中,當所述形變量不滿足預設條件時,生成反饋信號,包括:
[0022]當形變量在第一預設時間段內始終不滿足預設條件時,生成反饋信號。
[0023]再一方面,本申請還提供一種配電網系統,包括如上述任一項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以及多個終端和配電自動化主站,多個終端和配電自動化主站分別設置有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多個終端和配電自動化主站通過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進行數據傳輸。
[0024]本申請實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申請中,通過在信息交互卡上設置形變檢測組件,當信息交互卡發生形變時,形變檢測組件獲取形變量,以實現可以根據形變量的大小判斷是否需要更換信息交互卡,避免信息交互卡形變量繼續增加導致通信受阻,以及在出現通信故障時,可通過查看形變量判斷故障是否為信息交互卡形變過大引起的,從而實現加速故障排查,減少通信異常,縮減排查成本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8]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29]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再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0]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又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0031]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形變檢測方法的流程圖;
[0032]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配電網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34]一方面,如圖1所示,本申請提供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包括:
[0035]信息交互卡10,用于配電電網的信息傳輸;
[0036]形變檢測組件20,連接于信息交互卡10,用于檢測信息交互卡10的形變量。
[0037]信息交互卡10設置于配電電網中,用于信息的交互和身份識別等功能,如信息交互卡10可以設置于配電網中的終端,還可以設置在配電自動化主站,起到配電自動化主站識別終端身份以及進行數據交互的作用。信息交互卡10為卡片狀,體積小,方便插拔更換,因此,信息交互卡10容易發生形變,信息交互卡10的形變可能是永久的,也可能是可恢復的階段性彈性形變,然而,無論哪一種形變都有可能導致信息交互卡10與終端或配電自動化主站直接脫離連接,如與插拔卡槽脫離或者發生信號接觸點的位置偏移,導致信號無法傳送,又或者,信息交互卡10的形變還可能導致集成電路損壞進而破壞數據處理功能,最終導致配電自動化主站無法與終端進行信息交互。以上情況均可能導致配電自動化主站端表現為終端掉線。本實施方式中,在信息交互卡10上設置形變檢測組件20,當信息交互卡10由于受熱或振動等因素發生形變時,可通過形變檢測組件20進行監測,形變檢測組件20實時的將信息交互卡10的形變量發送給配電自動化主站或者直接在終端進行展示,以實時觀察信息交互卡10的形態,或者,形變檢測組件20還可連接信號反饋組件30,當形變量達到預設條件時,進行反饋,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說明。
[0038]形變檢測組件20檢測形變量的方式可以為多種,形變量的具體判定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如形變檢測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交互卡,用于配電電網的信息傳輸;形變檢測組件,連接于所述信息交互卡,用于檢測所述信息交互卡的形變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形變檢測組件包括應變片和檢測電路,所述應變片連接于所述信息交互卡,所述應變片與所述檢測電路電連接;所述應變片用于跟隨所述信息交互卡形變,所述檢測電路用于獲取所述形變量。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卡為卡片狀結構,包括相背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上設置有集成電路板,所述應變片層疊設置于所述第一平面,且位于所述集成電路板外周,和/或所述應變片層疊設置于所述第二平面。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卡包括層疊設置的基板和集成電路板,所述應變片設置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集成電路板之間。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卡為卡片狀結構,所述應變片鋪設于所述信息交互卡邊沿一周。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交互卡為SIM卡、存儲卡或無線網卡。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測形變的信息交互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電路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電源和檢測器;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電連接于所述應變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志宏,王瑞玨,王強,王凱,趙金,陳昱同,王偉,張凱,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