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垃圾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醫療垃圾桶包括:桶身、桶蓋、桶口卡蓋和回復機構;所述桶口卡蓋包括卡合部和容置部,其中卡合部可卡接在桶身的桶口上,容置部設置于所述卡合部的上方;所述桶蓋在初始狀態下與桶口卡蓋的容置部相接觸,并可覆蓋桶口;所述回復機構分別與桶口卡蓋和桶蓋相連,并在桶蓋離開桶口卡蓋時向桶蓋施加使其回復初始狀態的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醫療垃圾桶具有節省開蓋空間、方便消毒的優點。方便消毒的優點。方便消毒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醫療垃圾桶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護理輔助工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醫療垃圾桶。
技術介紹
[0002]醫學護理是臨床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在接受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一感受和恢復以及預后的質量效果與護理工作的質量密不可分,護理工作在醫療活動的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0003]在護理人員進行醫學護理的日常工作中,其工作場景大部分是在病房中照顧病患且往往會使用護理治療車輔助工作。護理治療車的常規設計包括工作臺、立柱、底板和腳輪,其中腳輪安裝在底板下側,立柱豎立在底板上并支撐工作臺,護士可推著護理治療車對不同的病人進行護理。而由于醫學護理中容易產生大量醫療垃圾,現有護理治療車的設計中也常常包括設置在底板和工作臺之間的空間內的醫療垃圾桶。
[0004]現有醫療垃圾桶的設計有搖蓋式、腳踏式和感應式,其中搖蓋式垃圾桶需要通過桶蓋的擺動而實現開啟和關閉,因此需要較大空間供蓋體活動,從而導致垃圾收納空間十分有限;而腳踏式垃圾桶,腳踏時桶蓋向上打開,同樣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因此上述兩種設計對醫療垃圾桶設置在護理治療車內有限空間的使用場景存在較大的缺陷。而感應式垃圾桶雖然可以通過電子元件實現滑動式開蓋,但產品造價高且需要仔細保養,在醫療垃圾桶需要經常消毒的使用情況下極易出現故障。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用機械方式實現滑動開蓋并自動復位的醫療垃圾桶。
[0006]一種醫療垃圾桶,包括桶身、桶口卡蓋、桶蓋和回復機構;所述桶口卡蓋設置于桶口處的桶身上,其相對的兩個側壁上設有滑槽,所述桶蓋邊緣嵌于滑槽中,并覆蓋桶口;所述回復機構與桶身相對固定,并在桶蓋沿滑槽滑動并露出桶口時向桶蓋施加回復力。
[0007]本技術所述的醫療垃圾桶,通過在常規醫療垃圾桶設計上增加桶口卡蓋和回復機構,并利用滑槽限制桶蓋的運動路線,使垃圾桶實現滑動開蓋和自動復位。在實際使用中將其放入護理治療車底板和工作臺之間的空間內時,盡管垃圾桶大小會受到護理治療車空間的限制,但滑動開蓋的設計可有效節省桶內空間,使垃圾桶的容納空間最大化。而與感應式垃圾桶相比,本技術所述的醫療垃圾桶用簡單的機械機構實現了其大部分功能,制造和維護成本更低且更方便進行全面消毒。
[0008]進一步地,所述回復機構為至少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桶身相對固定,另一端與桶蓋連接;或所述彈簧與桶身相對固定,其兩端均與桶蓋相連。
[0009]進一步地,所述桶口卡蓋為環狀結構,包括卡合部和容置部,其中,所述卡合部通過其卡合槽卡接于桶身,所述容置部位于卡合部上方,所述滑槽設置于容置部的兩側壁上,且容置部前壁還設有與滑槽連通的可供桶蓋通過的開口。
[0010]進一步地,所述桶口卡蓋還包括擋蓋,所述擋蓋固定設置于桶口卡蓋背壁一側,并遮蓋部分桶口,在所述桶蓋蓋合所述桶口時,所述擋蓋與所述桶蓋部分交疊。
[0011]進一步地,所述桶蓋為柔性蓋體。
[0012]進一步地,所述桶蓋包括牽引蓋和彎折蓋,其中牽引蓋為硬質蓋體,其一端與彈簧相連接,另一端與彎折蓋相連,其兩側嵌于桶口卡蓋容置部的滑槽內且與滑槽側壁相接觸;所述彎折蓋為柔性蓋體,其一端與牽引蓋相連,兩側嵌于滑槽內但不與滑槽側壁接觸。
[0013]進一步地,所述桶口卡蓋容置部的滑槽側壁沿開口到背壁方向依序設有第一粗糙區、光滑區和第二粗糙區,所述牽引蓋在所述第一粗糙區和第二粗糙區與所述滑槽側壁產生摩擦力。
[0014]進一步地,所述牽引蓋與所述滑槽側壁的接觸面設有若干凸起。
[0015]進一步地,所述醫療垃圾桶還包括拉繩,所述拉繩一端與蓋體突出于開口的一端相連,另一端懸垂于桶外。
[0016]進一步地,所述醫療垃圾桶還包括拉環,所述拉環連接于拉繩上。
[0017]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實施,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桶蓋被打開的醫療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用另一種方式打開桶蓋的醫療垃圾桶的示意圖;
[0020]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中圖1所示桶口卡蓋沿A
?
A方向的剖視圖;
[0021]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醫療垃圾桶的桶身、桶口卡蓋、回復機構組合后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圖4所示桶口卡蓋沿A
?
A方向的剖視圖;
[0023]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醫療垃圾桶的桶蓋處于緊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桶蓋被打開的醫療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中桶蓋被打開的醫療垃圾桶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中圖8所示桶口卡蓋沿A
?
A方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實施例1
[0028]請同時參閱圖1至圖3。所述醫療垃圾桶包括桶身1、桶口卡蓋2、桶蓋3、回復機構、拉繩5和拉環6。
[0029]其中,所述桶身1為常規的桶狀結構,包括桶底和桶壁,由桶壁圍成的桶口與桶底正對。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桶口為矩形,在其他實施例中桶口可根據實際生產使用需要設置為其他形狀。
[0030]本技術所述的“內側”為面向桶內的一側,“外側”為面向桶外的一側。
[0031]所述桶口卡蓋2固定在桶身上。在本實施例中桶口卡蓋2為與桶口形狀相對應并卡接在桶口的環狀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桶口卡蓋2也可以是其他可以固定于桶口的形狀,例如相對于本實施例中矩形的桶口,桶口卡蓋2也可以是僅包圍桶口三面的結構。所述桶口卡蓋 2包括卡合部21和容置部22。所述卡合部21開口邊緣的底面設有卡合槽211,所述卡合
槽 211朝向所述桶口并卡接在桶口邊緣的桶壁上。所述容置部22設置在所述卡合部21的上方,根據桶口的形狀分為前壁、背壁、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其中所述前壁和背壁相對,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設置在前壁和背壁之間。其中,容置部22在前壁上設有一開口222,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內側設有與所述開口222連通的滑槽221,所述滑槽221分別貫穿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且所述開口222與滑槽221均與桶口平行設置。
[0032]所述桶蓋3通過所述桶口卡蓋2前壁的開口222嵌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滑槽221,以覆蓋所述桶口。所述桶蓋3為柔性蓋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桶蓋3為柔軟的硅膠蓋,被拉出時可輕易地下拉彎折。
[0033]所述回復機構分別與桶口卡蓋2和桶蓋3相連并在桶蓋3離開桶口卡蓋2時向桶蓋3施加使其回復初始狀態的力。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回復機構為彈簧4,其一端固定連接于容置部22的背壁外側,另一端穿過容置部22的背壁后與桶蓋3相連。優選地,所述彈簧4有兩個且分別穿過背壁與兩個滑槽221的連接處,此時彈簧4被拉開后將不會橫跨桶口阻礙垃圾放入。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彈簧4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設置,如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醫療垃圾桶,包括桶身,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桶口卡蓋、桶蓋和回復機構;所述桶口卡蓋設置于桶口處的桶身上,其相對的兩個側壁上設有滑槽,所述桶蓋邊緣嵌于滑槽中,并覆蓋桶口;所述回復機構與桶身相對固定,并在桶蓋沿滑槽滑動并露出桶口時向桶蓋施加回復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復機構為至少一個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與桶身相對固定,另一端與桶蓋連接;或所述彈簧與桶身相對固定,其兩端均與桶蓋相連。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醫療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口卡蓋為環狀結構,包括卡合部和容置部,其中,所述卡合部通過其卡合槽卡接于桶身,所述容置部位于卡合部上方,所述滑槽設置于容置部的兩側壁上,且容置部前壁還設有與滑槽連通的可供桶蓋通過的開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療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口卡蓋還包括擋蓋,所述擋蓋固定設置于桶口卡蓋背壁一側,并遮蓋部分桶口,在所述桶蓋蓋合所述桶口時,所述擋蓋與所述桶蓋部分交疊。5.根據權利要求4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雪梅,戴巧艷,黃小芬,李春艷,
申請(專利權)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