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整排放料機構,包括推料機構,及接料放料機構,分別位于輸料輸送帶的兩側;所述推料機構包括若干平行分布的推料桿;所述接料放料機構包括接料板,及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接料板上開設有若干接料孔;所述接料板安裝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上,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接料板旋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推料機構,及接料放料機構;推料機構內設有若干推料桿,將輸料輸送帶上的若干物料一起推入到接料放料機構的接料板,接料板將物料保持住,然后旋轉向下,再將物料整排的投入到下方的排料板上,實現高效的放料作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整排的物料投放進排料板,投放效率高,滿足了自動化生產需求下的批量短小物料的集中排列、搬運需求。搬運需求。搬運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整排放料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小型零部件自動排料上料的系統中的可實現整排物料放料的機構,屬于自動化生產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0002]在生產中,經常會使用到一些小型的零部件,或原料;隨著自動化生產的需求越來越普遍,針對這類大批量、結構簡單的零部件,需要集中進行清單后,再排料、上料,放置到規則的運輸架上,方便輸送、清點,也方便后續的環節進行取用。
[0003]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04760833A的自動排料機,公開了一種自動排布工件的設備,但并不具備上料功能。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210854190U的一種自動上料排料裝置,也公開了類似的設備,但其上料效率較低。
[0004]故,有必要設計一款更加高效的自動排料上料系統,滿足當前自動化生產需求下的批量化產品使用需求。特別是需要對其中的放料機構進行改進,以期實現更加高效的放料作業。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整排放料機構,以期實現物料的整排取放,提高放料作業效率。
[0006]為達到上述技術的目的,提供了一種整排放料機構,包括推料機構,及接料放料機構,分別位于輸料輸送帶的兩側;所述輸料輸送帶上設有排布的輸料塊,輸料塊的凹槽內存儲有待放料的物料;
[0007]所述推料機構包括若干平行分布的推料桿;全部推料桿的推料端面齊平;
[0008]所述推料桿的尾部連接在同一塊推料板上,所述推料板安裝在推料氣缸上;
[0009]所述接料放料機構包括接料板,及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接料板上開設有若干接料孔;
[0010]所述接料孔、輸料輸送帶上輸料塊、推料桿的分布間距均相等,且在自動放料機構內位置相對應;
[0011]所述接料板安裝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上,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接料板旋轉;
[0012]所述接料板的旋轉位置設有2個狀態,分別為接料狀態,及放料狀態;
[0013]接料狀態下,所述接料板豎起,且靠近所述輸料輸送帶的側面,所述接料孔與所述輸料塊上的儲料凹槽相對齊;全部所述推料桿在所述推料氣缸的驅動下,同時插入到前方的輸料輸送帶的輸料塊的凹槽內,并推動凹槽內存儲的物料,將物料推入到所述接料孔內;
[0014]放料狀態下,所述接料板水平,且靠近下方的排料板,物料落入到排料板上的待料孔內。
[0015]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位于所述推料機構及所述接料放料機構之間的所
述輸料輸送帶的下部設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部開設有限位槽,所述輸料輸送帶嵌入在所述限位槽內。
[0016]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接料放料機構內的旋轉驅動裝置,包括與接料板相固定的旋轉板,所述旋轉板安裝在所述接料板的兩端;
[0017]所述旋轉板的上端鉸接安裝在軸承座上;
[0018]其中一側的所述旋轉板通過轉軸穿過軸承座連接到旋轉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
[001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接料放料機構內的所述接料板上設有物料固定機構。
[0020]進一步的,所述物料固定機構為負壓吸附機構,所述接料板的上方設有吸料板,所述吸料板的下方設有若干吸料桿,所述吸料桿的末端設有吸料口,所述吸料口與所述接料孔相對應;
[0021]所述吸料桿與負壓產生設備相連。
[0022]更進一步的,所述吸料板安裝在一輔助放料氣缸上,所述輔助放料氣缸相對所述接料板固定;所述輔助放料氣缸帶動個所述吸料板相對所述接料板運動。
[0023]本技術的一種整排放料機構,通過設置推料機構,及接料放料機構;推料機構內設有若干推料桿,將輸料輸送帶上的若干物料一起推入到接料放料機構的接料板,接料板將物料保持住,然后旋轉向下,再將物料整排的投入到下方的排料板上,實現高效的放料作業。
[0024]本技術通過合理設計,實現了整排/整行的物料投放進排料板,投放效率高,極好的滿足了自動化生產需求下的批量短小物料的集中排列、搬運需求。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技術的一種自動排料上料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自動進料機構的示意圖;
[0027]圖3為自動放料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自動放料機構的整體結構俯視圖;
[0029]圖5為自動放料機構的整體結構側示圖;
[0030]圖6為本技術整體的端部側示圖;
[0031]圖7為排料板粗定位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2]圖8為排料板粗定位機構的整體結構俯意圖;
[0033]圖9為側向定位結構的整體俯視圖;
[0034]圖10為后端定位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5]圖11為定位移動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36]圖12為定位移動機構的整體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38]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一種自動排料上料系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目標在于將短小的物料,規則的排布到排料板里,然后輸出插滿物料的排料板,方便后續工序集中取
用,且排料板排布規則,即方便取用,又方便運輸。
[0039]本技術一種自動排料上料系統,包括上料機1、自動進料機構2、自動放料機構3、排料板定位機構4、排料板輸送機5。所述上料機1優選為振動上料盤,其內集中導入待處理的物料,然后通過振動進行整理、上料,然后逐個輸出到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內。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與所述自動放料機構3之間通過輸料輸送帶進行連接,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將物料逐個擺放在所述輸料輸送帶上,然后集中輸送到所述自動放料機構3內,由所述自動放料機構3集中取下所述輸料輸送帶上排放的物料,將物料以整排的形式放入到排料板內;待料的排料板優選的放置在所述排料板定位機構4上,逐排移動,直至排料板上放滿物料,再由所述排料板輸送機5輸出,同時輸入一塊空的排料板,供繼續排放物料。
[0040]如圖2所示,為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的結構示意圖;上料機1的出料管11接入到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內,將物料逐個輸出。所述自動進料機構2包括分料板21,其安裝在水平滑板 210上,所述分料板21上設有分料凹槽211,所述分料凹槽211僅供單個物料進入;所述分料板21通過安裝支架22連接有一水平推板氣缸23,所述水平推板氣缸23受控帶動所述分料板21左右移動,所述出料管11的出料口與所述分料板21相銜接;當所述分料板21位于待料狀態時,所述出料管11的出料口與所述分料凹槽211相貫通,物料可從所述出料管11 的出料口落入到所述分料凹槽211內;物料進入到所述分料凹槽211內后,所述水平推板氣缸23可受控啟動,帶動所述分料板21移動,所述分料凹槽211移入到推料工位,此時所述分料板21的主體優選的將所述出料管11的出料口進行封閉,防止物料繼續掉出;推料工位設有第一推料桿24、第一推料氣缸25,所述第一推料桿24與所述第一推料氣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整排放料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料機構,及接料放料機構,分別位于輸料輸送帶的兩側;所述輸料輸送帶上設有排布的輸料塊,輸料塊的凹槽內存儲有待放料的物料;所述推料機構包括若干平行分布的推料桿;全部推料桿的推料端面齊平;所述推料桿的尾部連接在同一塊推料板上,所述推料板安裝在推料氣缸上;所述接料放料機構包括接料板,及旋轉驅動裝置;所述接料板上開設有若干接料孔;所述接料孔、輸料輸送帶上輸料塊、推料桿的分布間距均相等,且在自動放料機構內位置相對應;所述接料板安裝在所述旋轉驅動裝置上,所述旋轉驅動裝置帶動所述接料板旋轉;所述接料板的旋轉位置設有2個狀態,分別為接料狀態,及放料狀態;接料狀態下,所述接料板豎起,且靠近所述輸料輸送帶的側面,所述接料孔與所述輸料塊上的儲料凹槽相對齊;全部所述推料桿在所述推料氣缸的驅動下,同時插入到前方的輸料輸送帶的輸料塊的凹槽內,并推動凹槽內存儲的物料,將物料推入到所述接料孔內;放料狀態下,所述接料板水平,且靠近下方的排料板,物料落入到排料板上的待料孔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排放料機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磊,蔣德南,余志鋼,許雪峰,朱宇濤,吳丹妮,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帕沃特起重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