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盤扣架以及盤扣架矩陣,應用于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支撐柱以及地板,盤扣架包括多個依次層疊連接的架體單元,架體單元包括兩第一定檔調節桿、兩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四水平伸縮斜桿;四個水平伸縮斜桿依次將兩個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兩個第二定檔調節桿的首尾連接形成封閉的八邊形;其中,水平伸縮斜桿可伸縮,以調節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第二定檔調節桿在調節桿區中的位置。由于定檔調節桿的模數固定不可調節,在此采用創新型的盤扣架來解決地下室混凝土澆筑的支撐問題,通過定檔調節桿以及水平伸縮斜桿的互相配合,可同時兼顧支撐的穩定性以及工人的操作空間,不僅顯著提升了澆筑出的混凝土強度而且不會出現翹曲漏漿。翹曲漏漿。翹曲漏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盤扣架以及盤扣架矩陣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盤扣架以及盤扣架矩陣。
技術介紹
[0002]在地下室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對支撐架體的要求較高。支撐架體距離墻體或梁體太近會導致工人沒有操作空間,支撐架體距離墻體或梁體太遠會導致支撐的穩定性不足,而地下室的支撐柱、墻體、梁結構混合的施工環境,又給上述問題增加了難度。
[0003]目前,技術人員將盤扣架作為支撐架體進行排布時,若遇到柱、梁、高低跨或后澆帶等特殊部位節點,支撐架體的排布間距會非常棘手,設計難度非常大:既要保證梁的最大懸挑長度不超出計算書允許的數值,即保證板混凝土澆筑時邊緣模板不會翹曲漏漿;又要保證上述特殊部位節點有足夠的作業空間,如梁側模、柱模板支設需要的操作空間。因此,行業內亟需一種創新型的盤扣架,來解決上述施工設計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設計出一種盤扣架,可同時兼顧支撐的穩定性以及工人的操作空間。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盤扣架,通過第一定檔調節桿、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水平伸縮斜桿的互相配合,進而使得盤扣架距離筑體的間隙變近,矩形區域即保護區面積縮小到剛好適合工人進行操作而不會浪費空間,因此,可同時兼顧支撐的穩定性以及工人的操作空間,不僅顯著提升了澆筑出的混凝土強度而且不會出現翹曲漏漿。
[0006]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盤扣架,應用于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支撐柱以及地板,所述盤扣架包括多個依次層疊連接的架體單元,所述架體單元包括兩第一定檔調節桿、兩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四水平伸縮斜桿;所述地板為矩形,所述地板包括兩第一對邊、兩第二對邊以及由所述地板的外邊緣向內依次設置的保護區以及調節桿區;所述支撐柱為矩形,所述支撐柱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支撐柱分別設于所述地板的四個角落;兩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分別位于所述地板的兩第一對邊的內側的調節桿區內,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對邊的長度;兩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分別位于所述地板的兩第二對邊的內側的調節桿區內,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對邊的長度;四個所述水平伸縮斜桿依次將兩個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兩個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的首尾連接形成封閉的八邊形;其中,所述水平伸縮斜桿可伸縮,以調節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在所述調節桿區中的位置。
[0007]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水平伸縮斜桿與所述支撐柱之間的距離為0
?
100毫米。
[0008]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地下室還包括第一筑體以及第二筑體;所述支撐柱一側與所述第一筑體連接,所述支撐柱另一側與所述第二筑體連接;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與所述第一筑體平行;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與所述第二筑體平行。
[0009]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保護區的寬度為250
?
350毫米。
[0010]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調節桿區的寬度為80
?
120毫米。
[0011]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包括多個第一標準桿;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包括多個第二標準桿。
[0012]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與所述水平伸縮斜桿之間的夾角為30
?
60度;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與所述水平伸縮斜桿之間的夾角為30
?
60度。
[0013]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所述水平伸縮斜桿均與所述地板平行。
[0014]其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為,所述水平伸縮斜桿的長度可調節為300
?
600毫米。
[0015]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建筑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方案所述的盤扣架,所述盤扣架的數量為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盤扣架之間通過水平伸縮斜桿進行連接。
[0016]在地下室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對支撐架體即盤扣架的要求較高,支撐架體距離筑體(墻或梁)太近會導致工人沒有操作空間,支撐架體距離筑體太遠會導致支撐的穩定性不足。現有技術由于定檔調節桿的模數固定不可調節導致工程師的設計出現技術瓶頸:具體而言,若盤扣架距離筑體的間隙太遠,會影響該間隙區域的支撐效果且容易出現翹曲漏漿;而支撐柱體積大到一定程度會影響盤扣架排布距離筑體的間隙,此時以筑體邊緣為長以支撐柱邊緣為高,會形成長條形的矩形區域,多數情況該矩形區域的尺寸各式各樣,無法通過定檔調節桿實現覆蓋,僅少數情況該矩形區域的尺寸恰好匹配定檔調節桿的尺寸。
[0017]面對前述的多數情況,現有技術只能將盤扣架的四個直角拐角處盡可能貼近筑體,來避免矩形區域過大而影響后續矩形區域內的混凝土澆筑;即現有技術留有矩形區域的面積過大,大到影響了盤扣架對澆筑支撐的穩定性。
[0018]本專利技術采用創新型的盤扣架來解決地下室混凝土澆筑的支撐問題,即通過第一定檔調節桿、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水平伸縮斜桿的互相配合,使得盤扣架的結構向筑體邊緣形成了梯形凸出,該梯形凸出的斜邊尺寸靈活可調節,與支撐柱邊緣形成合適的角度以避開支撐柱的影響,進而使得盤扣架距離筑體的間隙變近,前述矩形區域面積縮小到剛好適合工人進行操作而不會浪費空間,因此,可同時兼顧支撐的穩定性以及工人的操作空間,不僅顯著提升了澆筑出的混凝土強度而且不會出現翹曲漏漿。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的盤扣架的俯視圖。
[0021]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的盤扣架的局部圖。
[0022]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的盤扣架的側視圖。
[0023]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的盤扣架矩陣的外觀圖。
[0024]附圖標記
[0025]盤扣架1、支撐柱2、地板3、盤扣架矩陣4、架體單元10、第一定檔調節桿11、第二定
檔調節桿21、第一標準桿13、第二標準桿14、第一短桿15、第二短桿16、水平伸縮斜桿20、第一筑體21、第二筑體22、第一對邊3a、第二對邊3b、保護區31、調節桿區32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圖中類似的組件標號代表類似的組件。顯然,以下將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7]應當理解,在此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僅僅是出于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如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說明書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使用的那樣,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況,否則單數形式的“一”、“一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盤扣架,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地下室,所述地下室包括支撐柱以及地板,所述盤扣架包括多個依次層疊連接的架體單元,所述架體單元包括兩第一定檔調節桿、兩第二定檔調節桿以及四水平伸縮斜桿;所述地板為矩形,所述地板包括兩第一對邊、兩第二對邊以及由所述地板的外邊緣向內依次設置的保護區以及調節桿區;所述支撐柱為矩形,所述支撐柱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支撐柱分別設于所述地板的四個角落;兩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分別位于所述地板的兩第一對邊的內側的調節桿區內,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對邊的長度;兩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分別位于所述地板的兩第二對邊的內側的調節桿區內,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對邊的長度;四個所述水平伸縮斜桿依次將兩個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兩個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的首尾連接形成封閉的八邊形;其中,所述水平伸縮斜桿可伸縮,以調節所述第一定檔調節桿以及所述第二定檔調節桿在所述調節桿區中的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伸縮斜桿與所述支撐柱之間的距離為0
?
100毫米。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盤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還包括第一筑體以及第二筑體;所述支撐柱一側與所述第一筑體連接,所述支撐柱另一側與所述第二筑體連接;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俊宏,張漢,李鵬飛,歐青松,鐘英樞,
申請(專利權)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