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隔離閥,具體涉及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在現代航空、航天、石化、能源、動力等領域的液體控制系統中,為保證流體介質工作前的可靠關斷密封及工作時的低流阻流通,常使用一次性的隔離閥類產品。電爆閥和氣爆閥是兩種較為廣泛使用的隔離閥,目前在實際使用中,電爆閥及氣爆閥通常分開使用,二者在工作中使用的能源不同。電爆閥使用集成在閥中的電爆管通電產生的電爆爆破壓力作為能源,在隔離耐高壓的大通徑流體管道時,為保證工作前可靠關斷,其襯套壁較厚,因此為實現工作時可靠切破使介質流通,電爆閥所需電爆管能量高,工作時爆破壓力大,安全性較差;氣爆閥常使用外部流體介質壓力作為能源,需要一套外部增壓與控制系統為其供能,系統復雜,可靠性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電爆閥單獨使用所需能量高、爆破壓力大導致安全性差的問題,以及氣爆閥單獨使用需外部供能導致系統復雜的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及其控制方法。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包括入口管路、電爆組件、控制管路及氣爆組件,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入口管路用于連通上游高壓流體介質,入口管路的側面設置小通徑的旁路;所述電爆組件包括電爆殼體、同軸設置在電爆殼體內的電爆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包括入口管路(1)、電爆組件(2)、控制管路(3)及氣爆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路(1)用于連通上游高壓流體介質,入口管路(1)的側面設置小通徑的旁路(13);所述電爆組件(2)包括電爆殼體(5)、同軸設置在電爆殼體(5)內的電爆切刀(7)以及沿電爆殼體(5)徑向設置的帶盲端的電爆襯套(6),所述電爆襯套(6)的一端位于電爆殼體(5)內,另一端連通旁路(13);所述電爆殼體(5)的一端設置有內錐面,另一端用于連接電爆管(8)且與電爆管(8)、電爆切刀(7)間形成電爆容腔;所述電爆切刀(7)一端設置有與內錐面相配合的外錐面,且外錐面與內錐面之間留有軸向間距,電爆切刀(7)上沿軸向依次設置有徑向的第一凹槽和徑向貫通電爆切刀(7)的腰型過流孔,第一凹槽位于遠離電爆管(8)的一端,所述電爆襯套(6)的盲端位于第一凹槽內;所述電爆殼體(5)的側壁上與電爆襯套(6)相對位置沿徑向設置有電爆組件出口(14),電爆組件出口(14)與控制管路(3)連通;所述氣爆組件(4)包括氣爆殼體(10)、設置在氣爆殼體(10)內的氣爆切刀(11)、徑向設置在氣爆殼體(10)一端帶盲端的氣爆襯套(9);所述氣爆襯套(9)的一端位于氣爆殼體(10)內,另一端連通入口管路(1);所述氣爆殼體(10)內設置有切破腔A和控制腔B,切破腔A的內徑小于控制腔B的內徑;所述氣爆切刀(11)為臺階柱狀結構,氣爆切刀(11)的小端置于切破腔A中,大端置于控制腔B中與控制腔B的內徑相匹配,且與控制腔B的外端部留有軸向間距;所述氣爆切刀(11)的小端側面設置有徑向的第二凹槽;所述氣爆襯套(9)的盲端置于第二凹槽內;所述氣爆殼體(10)的側壁上與氣爆襯套(9)相對位置沿徑向設置有與切破腔A連通的介質出口(15);所述氣爆殼體(10)側壁上位于控制腔B與切破腔A連接的位置沿徑向設置有控制口(16),控制口(16)的一端與控制腔B連通,另一端與控制管路(3)連通;所述控制腔B的外端部設置有限位端蓋(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爆
?
氣爆組合式隔離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爆襯套(6)的通徑小于氣爆襯套(9)的通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靳泓睿,趙雙龍,雷小飛,曾維亮,尤裕榮,劉小明,雷紫薇,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