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0001]本技術涉及摩擦擺支座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技術介紹
[0002]在橋梁、建筑的上、下部間設置減隔震支座,能有效減少地震對結構破壞,其中:摩擦擺支座利用鐘擺原理延長結構的自振周期,減少地震引起的動力放大效應,將動能轉化為勢能與熱能,有效地隔離和消耗地震能量,減隔震效果明顯,同時還具有支撐能力大、壽命長的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0003]傳統的摩擦擺支座,未考慮橋梁縱、橫向剛度和自振頻率的差異,未對縱橫橋向減隔震差異化設計,故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0004]例如專利CN201520797930.4設計了一種縱、橫向異性的摩擦擺結構,能根據縱、橫向隔震周期需求進行差異化定制,減隔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但是,該支座在正常工作時,橋梁熱脹冷縮支座產生位移,擺動體在柱面上擺動,適應縱橫向位移,同時高度發生改變,有“抬梁”現象,將造成對接橋面不平順,影響車輛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0006]為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0007]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包括:
[0008]第一座板,其頂面形成安裝面,用于和梁體連接,底面為凹槽球面;
[0009]第一擺動體,其頂面形成擺動球面,且所述擺動球面和所述第一座板的凹槽球面配合形成擺動副結構,其底面形成平面結構; />[0010]滑動體,其頂面和底面均為平面結構,且頂面與所述第一擺動體的底面抵接;
[0011]轉動體,其頂面與所述滑動體的底面接觸形成滑動副結構,并在底面形成凸球面結構;
[0012]第二擺動體,其頂面形成凹球面結構,并與所述轉動體的凸球面結構配合形成轉動副結構,且其底面形成凸球面結構;
[0013]第二座板,其頂面形成凹球面結構,并與所述第二擺動體的凸球面結構配合形成擺動副結構,所述第二座板的底面為平面結構,用于和橋墩連接;
[0014]其中,所述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可倒置安裝,即所述第一座板連接橋墩,所述第二座板連接梁體,以形成支座的倒置結構。
[0015]根據本技術上述技術方案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還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001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座板的底面形成有第一擋塊,所述第一座板的凹槽球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擋塊之間。
[00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擺動體的底面形成有第二擋塊,所述滑動體安裝于所述第二擋塊之間,并與所述第二擋塊之間形成滑動間隙。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
[0019]耐磨板,設置于滑動副、擺動副以及轉動副的連接接觸處。
[0020]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呈十字正交結構。
[0021]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座板設置有第一安裝件,所述第一安裝件用于第一座板和橋梁的連接。
[002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二座板設置有第二安裝件,所述第二安裝件用于第二座板和橋墩的連接。
[002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
[0024]第一抗剪銷件,設置于所述第一座板的底面,并與所述第一擺動體的側壁面接觸。
[002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
[0026]第二抗剪銷件,設置于所述第二座板的頂面,并與所述第二擺動體的側壁面接觸。
[0027]本技術提出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本技術通過增加滑動體和滑動間隙,能夠在橋梁熱脹冷縮支座產生位移時,避免支座整體高度發生改變,從而避免“抬梁”現象的發生,進一步地保證對接橋面的平順,減少對車輛通行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影響;
[0029]2.本技術能夠根據縱、橫向隔震周期需求進行差異化定制,從而提高減隔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0030]3.本技術將擺動面由柱面改為球形面,減小了加工難度,提高成型質量以及效率;
[0031]4.本技術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適用大面積推廣。
[0032]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0033]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4]圖1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主視半剖圖;
[0035]圖2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側視半剖圖;
[0036]圖3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俯視圖;
[0037]圖4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主視半剖圖(倒置結構);
[0038]圖5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側視半剖圖(倒置結構);
[0039]圖6是本技術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的俯視圖(倒置結構)。
[0040]其中,圖1至圖6中附圖標記與部件名稱之間的對應關系為:
[0041]101、第一座板;1011、第一擋塊;1012、第一安裝件;1013、第一抗剪銷件;102、第一擺動體;1021、第二擋塊;103、滑動體;104、轉動體;105、第二擺動體;106、第二座板;1061、第二安裝件;1062、第二抗剪銷件;107、耐磨板;108、滑動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43]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44]下面參照圖1至圖6來描述根據本技術一些實施例提供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0045]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
[0046]如圖1至圖6所示,本技術第一個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包括:
[0047]第一座板101,其頂面形成安裝面,用于和梁體連接,底面為凹槽球面;
[0048]第一擺動體102,其頂面形成擺動球面,且所述擺動球面和所述第一座板101的凹槽球面配合形成擺動副結構,其底面形成平面結構;
[0049]滑動體103,其頂面和底面均為平面結構,且頂面與所述第一擺動體102的底面抵接;
[0050]轉動體104,其頂面與所述滑動體103的底面接觸形成滑動副結構,并在底面形成凸球面結構;
[0051]第二擺動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板(101),其頂面形成安裝面,用于和梁體連接,底面為凹槽球面;第一擺動體(102),其頂面形成擺動球面,且所述擺動球面和所述第一座板(101)的凹槽球面配合形成擺動副結構,其底面形成平面結構;滑動體(103),其頂面和底面均為平面結構,且頂面與所述第一擺動體(102)的底面抵接;轉動體(104),其頂面與所述滑動體(103)的底面接觸形成滑動副結構,并在底面形成凸球面結構;第二擺動體(105),其頂面形成凹球面結構,并與所述轉動體(104)的凸球面結構配合形成轉動副結構,且其底面形成凸球面結構;第二座板(106),其頂面形成凹球面結構,并與所述第二擺動體(105)的凸球面結構配合形成擺動副結構,所述第二座板(106)的底面為平面結構,用于和橋墩連接;其中,所述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可倒置安裝,即所述第一座板(101)連接橋墩,所述第二座板(106)連接梁體,以形成支座的倒置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板(101)的底面形成有第一擋塊(1011),所述第一座板(101)的凹槽球面形成在所述第一擋塊(1011)之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十字形摩擦擺減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擺動體(102)的底面形成有第二擋塊(10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