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吊臂工裝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34175025 閱讀: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42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吊臂工裝,包括左支撐臂、右支撐臂和套筒;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為對稱結構;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均包括支撐筋、支撐板、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支撐筋包括拉筋、筋板和撐筋,筋板底部連接有撐筋,筋板左端頂部連接有拉筋,支撐板上開設有與支撐筋左端面形狀相同的凹槽,支撐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內并連接在凹槽內,支撐筋上固定連接有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且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沿著支撐筋的長度方向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以電機機座吊耳孔和穿線孔為基礎點,使用吊臂工裝,設置三個吊耳,同時吊起電機轉子與端蓋,更換軸承操作難度小,且吊臂工裝結構簡單,體積小,質量輕,方便人工搬運。方便人工搬運。方便人工搬運。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吊臂工裝


    [0001]本技術屬于海上風力發電機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海上風力發電機塔筒上吊起電機轉子并同時吊裝端蓋的情況的吊臂工裝。

    技術介紹

    [0002]某公司生產的鼠龍式海上風力發電機,在更換軸承時,需要將轉子吊起,始終保持兩端水平,同時將電機機座端蓋拆卸下來后才能更換軸承。更換軸承工藝方案存在如下問題:
    [0003](1)鼠龍式海上風力發電機兩端的端蓋與轉軸之間均設置有滾柱軸承。在更換一端滾柱軸承時,必須盡可能使轉子保持水平,防止對另一端滾柱軸承造成損壞,導致更換軸承操作難度加大。
    [0004](2)更換滾柱軸承時,在吊起轉子的同時,需拆下端蓋,端蓋重量為400Kg,人工力量無法移動,加大了拆裝端蓋的操作難度。
    [0005](3)機艙上方沒有起吊點,同時機座兩端正上方有空冷器干涉,機艙地面除發電機等設備有承重點外,其余地方采用鋁板結構,只供人行走,沒有其余受力點,因此無法以地面為基礎設置支撐點與吊裝點,導致更換軸承操作的難度加大。
    [0006](4)物料、工件、工具需人工搬運,以及上塔筒時升降梯空間較小,因此工件不能過重以及過大,導致了所設計工件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吊臂工裝,本技術以電機機座吊耳孔和穿線孔為基礎點,使用吊臂工裝,設置三個吊耳,同時吊起電機轉子與端蓋,更換軸承操作難度小,且吊臂工裝結構簡單,體積小,質量輕,方便人工搬運,
    [0008]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9]一種吊臂工裝,包括左支撐臂、右支撐臂和套筒;
    [0010]所述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為對稱結構;
    [0011]所述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均包括支撐筋、支撐板、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所述支撐筋包括拉筋、筋板和撐筋,所述筋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撐筋且筋板和撐筋固定連接后的結構形狀為T型,所述筋板左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拉筋,所述撐筋的長度與筋板的長度相同,所述拉筋的長度小于筋板的長度,所述拉筋、筋板和撐筋的左端齊平;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與支撐筋左端面形狀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撐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內并固定連接在凹槽內,所述支撐筋上固定連接有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且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沿著支撐筋的長度方向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所述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均固定連接在筋板和撐筋之間;所述支撐板上開設有兩個安裝孔;
    [0012]所述左支撐臂用于通過螺栓和螺母連接在電機機座一端左側的吊耳孔和穿線孔
    上,所述右支撐臂用于通過螺栓和螺母連接在電機機座一端右側的吊耳孔和穿線孔上,所述套筒用于套設在電機轉軸上,且套筒的外圈與電機端蓋和電機轉軸之間的滾柱軸承的內圈齊平。
    [0013]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還包括墊塊,所述墊塊包括圓形底座和圓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固定連接在圓形底座上,所述圓形凸臺的直徑小于圓形底座的直徑,所述墊塊上開設有貫穿圓形底座和圓形凸臺的通孔,所述墊塊的圓形凸臺用于安裝在電機機座的吊耳孔內。
    [0014]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筋板的底部通過焊接方式連接有撐筋,所述筋板左端的頂部通過焊接方式連接有拉筋。
    [0015]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板上的凹槽為通槽,即凹槽貫穿支撐板的兩面,所述支撐筋的左端穿入凹槽內且支撐筋與支撐板的兩面均通過焊接方式連接。
    [0016]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均通過焊接方式連接在筋板和撐筋上。
    [0017]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所述套筒采用3240環氧玻璃布管,所述套筒內圈與外圈均涂抹有潤滑脂。
    [001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19]本技術將吊轉子與拆裝端蓋工裝合為一體,以電機機座的吊耳孔和穿線孔為基礎點,使用吊臂工裝,設置三個吊點(即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同時吊起轉子與端蓋。吊臂工裝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減少了工裝的投入,減輕人工搬運的負載。
    [0020]本技術將左支撐臂或右支撐臂與電機機座吊耳孔、穿線孔使用兩個螺栓、螺母固定,這樣可以確保左支撐臂或右支撐臂位置固定,無法移動、旋轉。
    [0021]本技術可以在左支撐臂、右支撐臂的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上懸掛葫蘆吊,另與吊繩相配合,兩邊同時拉動葫蘆吊,將轉子向上慢慢吊起1
    ?
    2mm,隨后使在拆下端蓋的過程中,轉子始終不會下落,不會單邊落在電機機座定子中,對定子絕緣造成損壞,并且可以防止電機機座另一端的轉軸與軸承的摩擦造成損傷。
    [0022]本技術在轉軸上安裝套筒,套筒的外圈與電機端蓋和電機轉軸之間的滾柱軸承的內圈齊平,套筒使用3240環氧玻璃布管材料,在保證硬度的同時,不會對轉軸與端蓋內圈造成損傷。在套筒內圈與外圈涂抹潤滑脂,可以減少套筒與端蓋、轉軸的摩擦,拉動端蓋時更為輕松。
    [0023]本技術使用吊臂工裝上的吊耳一、吊耳二和吊耳三同時吊起轉子與端蓋,電機機座的兩邊均安裝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可以同時起吊轉子兩端,使轉子保持水平,有效防止轉子傾斜對另一端滾柱軸承造成損壞。
    [0024]本技術通過左支撐臂和右支撐臂上的吊耳三吊起端蓋,并在吊耳三上安裝葫蘆吊,通過轉動葫蘆吊進而拉出端蓋,即使端蓋重量大,也可以拉出端蓋,拆裝端蓋操作難度不大。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吊臂工裝安裝在電機機座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6]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27]圖3為支撐筋的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圖3的左視圖。
    [0029]圖5為左支撐臂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左支撐臂的主視圖。
    [0031]圖7為左支撐臂的截面圖。
    [0032]圖8為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0033]圖9為圖8的俯視圖。
    [0034]圖10為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0035]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
    [0036]圖12為吊臂工裝安裝在電機機座上并通過吊繩起吊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3為圖12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根據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出進一步說明:
    [0039]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吊臂工裝,包括左支撐臂3、右支撐臂8、墊塊7和套筒4。
    [0040]如圖2所示,所述左支撐臂3和右支撐臂8為對稱結構。
    [0041]如圖5
    ?
    圖7所示,所述左支撐臂3和右支撐臂8均包括支撐筋3
    ?
    2、支撐板3
    ?
    1、吊耳一3
    ?
    3、吊耳二3
    ?
    4和吊耳三3
    ?
    5。
    [0042]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支撐筋3
    ?
    2包括拉筋3
    ?2?
    2、筋板3
    ?2?...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吊臂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撐臂(3)、右支撐臂(8)和套筒(4);所述左支撐臂(3)和右支撐臂(8)為對稱結構;所述左支撐臂(3)和右支撐臂(8)均包括支撐筋(3
    ?
    2)、支撐板(3
    ?
    1)、吊耳一(3
    ?
    3)、吊耳二(3
    ?
    4)和吊耳三(3
    ?
    5);所述支撐筋(3
    ?
    2)包括拉筋(3
    ?2?
    2)、筋板(3
    ?2?
    1)和撐筋(3
    ?2?
    3),所述筋板(3
    ?2?
    1)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撐筋(3
    ?2?
    3)且筋板(3
    ?2?
    1)和撐筋(3
    ?2?
    3)固定連接后的結構形狀為T型,所述筋板(3
    ?2?
    1)左端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拉筋(3
    ?2?
    2),所述撐筋(3
    ?2?
    3)的長度與筋板(3
    ?2?
    1)的長度相同,所述拉筋(3
    ?2?
    2)的長度小于筋板(3
    ?2?
    1)的長度,所述拉筋(3
    ?2?
    2)、筋板(3
    ?2?
    1)和撐筋(3
    ?2?
    3)的左端齊平;所述支撐板(3
    ?
    1)上開設有與支撐筋(3
    ?
    2)左端面形狀相同的凹槽,所述支撐筋(3
    ?
    2)的左端穿入凹槽內并固定連接在凹槽內,所述支撐筋(3
    ?
    2)上固定連接有吊耳一(3
    ?
    3)、吊耳二(3
    ?
    4)和吊耳三(3
    ?
    5),且吊耳一(3
    ?
    3)、吊耳二(3
    ?
    4)和吊耳三(3
    ?
    5)沿著支撐筋(3
    ?
    2)的長度方向從左至右依次設置,所述吊耳一(3
    ?
    3)、吊耳二(3
    ?
    4)和吊耳三(3
    ?
    5)均固定連接在筋板(3
    ?2?
    1)和撐筋(3
    ?2?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孔德臻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汽輪電機長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特级毛片内射www无码| 亚洲成AV人在线播放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69天堂人成无码麻豆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久无码|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成人|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国产午夜鲁丝片AV无码|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无码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 |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东京热人妻无码人av| 免费一区二区无码东京热|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