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液冷散熱器及其負壓結構、集氣腔體、電源模塊、散熱排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為包括電腦計算機主機、電源、充電樁等在內的電子電路設備散熱的液冷散熱
,具體為液冷散熱器及其負壓結構、集氣腔體、電源模塊、散熱排。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以及充電樁等帶電設備功耗逐漸增大,其散熱需求也日漸迫切,目前市場上有三大類散熱器但效果不佳,分別是1被動散熱器,其只有散熱片,散熱能力不足;2風冷散熱器,在散熱片基礎上加裝風扇,增強散熱能力但是風噪也大;3液冷散熱器,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液冷散熱器都是正壓散熱器,即因水泵向液冷頭泵水,同時冷液受熱膨脹導致包含液冷頭在內的關鍵液路段液路內部壓力大于外界大氣壓,一旦破損即會向外漏液,又由于目前液冷頭接口在機箱內部,所以一旦漏液就容易造成嚴重電氣損害。
[0003]最近又出現一種內部負壓的液冷散熱系統,但其由于無法舍棄巨大的水箱,導致體積臃腫、結構復雜,不利于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上述缺憾提出液冷散熱器及其負壓結構、集氣腔體、電源模塊、散熱排,以解決含電子電路設備采用液冷散熱時產生的漏液及衍生電氣故障問題和現有負壓液冷散熱器體積臃腫結構復雜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公開一種負壓結構,包括第一傳感器、控制器、真空泵,所述第一傳感器探測口密封連通第一進口,所述真空泵進口密封連通第二進口,所述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可以合并,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傳感器、真空泵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傳感器傳輸信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傳感器、控制器、真空泵,所述第一傳感器探測口密封連通第一進口,所述真空泵進口密封連通第二進口,所述第一進口和第二進口可以合并,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第一傳感器、真空泵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傳感器傳輸信號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真空泵啟停,所述第一傳感器可以和所述控制器集成為壓力開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負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為氣液兩用型,和/或專用于內部壓強小于外界的液冷散熱器,所述液冷散熱器包括集氣腔體,所述集氣腔體由硬質致密材料包括塑料或金屬或玻璃構成,內部中空,通過集氣腔體進液口和集氣腔體出液口連通外部,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低于集氣高度,所述集氣高度指冷液內氣體能隨冷液運動而通過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離開所述集氣腔體的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的最低高度,所述集氣腔體包括排氣口,所述排氣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高于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所述排氣口連通所述第二進口,和/或所述第一傳感器背景壓接口密封連通第一出口,所述真空泵出口密封連通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可以合并,和/或包括管路開關,所述管路開關包括球閥或電磁閥或單向閥或泄壓閥或管夾,所述管路開關設于所述真空泵進口與第二進口之間或所述真空泵出口與所述第二出口之間,和/或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管路開關通斷狀態,或所述管路開關的通斷狀態受其兩端壓強差大小控制,和/或包括有線或無線數據接口,輸入信號或數據調控所述控制器或真空泵,或輸出信號或數據控制包括液泵或風扇在內的設備,和/或包括視聽模塊或機械式壓力表,所述視聽模塊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以展示各項參數或狀態或提醒,包括設定壓強值或當前壓強或壓強變化速率或真空泵啟停狀態或啟停時長或啟停頻率或溫度中的至少一個,所述視聽模塊包括燈珠或顯示屏或蜂鳴器或喇叭,所述壓力表密封連通所述第一進口或第一出口或第二進口或第二出口,和/或包括至少兩個所述第一傳感器,每個所述第一傳感器探測口分別密封連通一個與之一一對應的所述第一進口,和/或所述第一傳感器包括壓力傳感器或液位傳感器或壓力開關或液位開關,所述壓力開關或液位開關具有固定的或可機械調整的閾值,或所述控制器預設有至少一項固定的或可由軟件調整的閾值,和/或所述第一進口或第一出口或第二進口或第二出口處串聯有濾液裝置,所述濾液裝置包括裝有吸液芯的容器或所述濾液裝置出口于所述濾液裝置內端高于液面,所述吸液芯包括海綿或紙巾或活性炭或吸水硅膠,在氣體能不受影響的流通的同時使流經所述濾液裝置的冷液只能停留于所述濾液裝置或按原路返回,和/或所述濾液裝置進口于所述濾液裝置內端低于液面,和/或集成在液冷頭上或散熱排上或可分離的安裝在所述液冷頭上或散熱排上,和/或包括外殼,所述第一進口、第二進口位于所述外殼上,或所述第一進口、第二進口同時密封連通位于所述外殼上的第三進口,和/或所述負壓結構的氣路中不包括阻氣裝置,所述阻氣裝置的干燥處能讓氣體通過,
接觸液體處不能讓氣體通過,所述阻氣裝置包括高分子微孔薄膜或疏水涂層薄膜或疏油涂層薄膜,和/或所述外殼內設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括膠或沙,和/或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位于所述外殼上,或所述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同時密封連通位于所述外殼上的第三出口,和/或所述第一進口、第二進口、第三進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第三出口中至少一個于外殼端設有密封連接管路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寶塔接頭或快擰接頭或旋接 接頭或直插接頭,和/或所述我外殼體積小于0.2立方分米。3.一種集氣腔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氣腔體由硬質致密材料包括塑料或金屬或玻璃構成,內部中空,包括集氣腔體進液口和集氣腔體出液口,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低于集氣高度,所述集氣高度指冷液內氣體能隨冷液運動而通過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離開所述集氣腔體的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的最低高度,所述集氣腔體包括排氣口,所述排氣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高于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集氣腔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氣腔體設于液冷頭或散熱排內或安裝在液冷頭或散熱排上,通過集氣腔體進液口和集氣腔體出液口密封串聯進液冷頭液路或散熱排液路中,和/或所述排氣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端高于所述集氣腔體內液面,連通所述集氣腔體內氣體,和/或所述集氣腔體包括擋板或儲氣槽,所述擋板于所述集氣高度以上阻隔氣體通過,所述擋板于所述集氣高度以下設有流通冷液的通道,所述儲氣槽設有凹槽,所述凹槽朝下,和/或所述集氣腔體排氣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段或所述集氣腔體出液口于所述集氣腔體內段可拆換增減不同長度或不同開口方向或不同形狀的延長管,和/或所述集氣腔體冷液中設有阻浪裝置,所述阻浪裝置包括條狀結構或板狀結構或塊狀結構或多孔結構,和/或所述集氣腔體設有補液口,所述補液口高于液面,和/或所述集氣腔體設有液位傳感器,根據所述集氣腔體內液面高度輸出信號或發出報警。5.一種電源模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輸入端連通電源適配器或電源轉接線或一次性電池或充電電池,包括第二輸入端連通使用液冷散熱器的設備,所述設備包括使用所述液冷散熱器的電路板或給所述電路板供電的電源,包括第一輸出端連通負壓結構中的控制器或所述液冷散熱器中的液泵或同時連通所述控制器和液泵。6.一種散熱排,包括U型流道散熱排或同向流道散熱排或S型流道散熱排,所述U型流道散熱排的進液腔體和出液腔體位于散熱排散熱管路一側,所述散熱管路另一側設有連通腔體連通所述進液腔體和出液腔體,所述同向流道散熱排的散熱管路位于進液腔體與出液腔體之間,所述S型流道散熱排包括單一進出口的、來回彎折的散熱管路...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