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包括R塑膠蓋、L塑膠蓋、兩個高頻頭,兩個所述高頻頭分別與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固定連接;所述L塑膠蓋上開設有滑槽,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之間設置有滑桿,所述滑桿的首端與所述R塑膠蓋的外壁相固定,所述滑桿的尾端與所述L塑膠蓋上的所述滑槽滑動連接,且通過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L塑膠蓋內。本申請的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能夠快速且方便的調整兩個高頻頭之間的間距,使用體驗高。高。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
[0001]本申請涉及低噪聲降頻放大器
,具體是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
技術介紹
[0002]LNB(low noise bloKk downKonverter)就是低噪聲降頻放大器,它由混頻器、本機振蕩器構成。LNB一般可分為KU頻段LNB(3.4GHZ
?
4.2GHZ)和KU頻段LNB (10.7GHZ
?
12.75GHZ)。因衛星全部信號在抵達天線前已相當微弱及同軸電纜傳輸的頻率越高信號損耗越大,所以才需要LNB來放大,同時還不能過多地惡化信噪比。LNB的工作流程就是先將衛星高頻信號放大,再利用本地振蕩電路,根據LNB種類決定中頻范圍,將高頻衛星信號轉換至中頻950MHZ
?
2150MHZ并再一次放大,以利于同軸電纜的傳輸及衛星接收機的解調和工作。
[0003]傳統的LNB在接收兩個衛星的節目時,一般采用在一根上調節間距找到衛星的最佳信號強度,然后螺絲固定,缺點是對星難度大,固定不牢固。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能夠快速且方便的調整兩個高頻頭之間的間距,使用體驗高。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包括R塑膠蓋、 L塑膠蓋、兩個高頻頭,兩個所述高頻頭分別與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固定連接;所述L塑膠蓋上開設有滑槽,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之間設置有滑桿,所述滑桿的首端與所述R塑膠蓋的外壁相固定,所述滑桿的尾端與所述L塑膠蓋上的所述滑槽滑動連接,且通過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L塑膠蓋內。
[0006]作為優選,所述R塑膠蓋包括R上蓋、R下蓋,所述R上蓋、所述R下蓋卡合連接并形成有R空腔,其中一個所述高頻頭設置于該R空腔內;所述L塑膠蓋包括L上蓋、L下蓋,所述L上蓋、所述L下蓋卡合連接并形成有L空腔,另一個所述高頻頭設置于該L空腔內。
[0007]作為優選,所述高頻頭包括高頻頭本體、PCB板、F型接頭、兩個極化探針,兩個所述極化探針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高頻頭本體的波導腔內,另一端穿透所述PCB板并與所述PCB 板相固定;靠近所述高頻頭本體的首端設置有平面,所述PCB板安裝于該平面上;所述F 型接頭安裝于所述PCB板的頂面。
[0008]作為優選,所述PCB板的底面安裝有金屬蓋板。
[0009]作為優選,所述F型接頭靠近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的首端設置,且所述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的首端均鉸接安裝有F頭防護翻蓋,所述F頭防護翻蓋在垂直于所述 R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端面的豎直面內的翻轉角度為90
°±5°
。
[0010]作為優選,所述高頻頭本體的尾端套設有防水帽蓋。
[0011]作為優選,所述滑桿上設置有刻度線,所述滑桿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分別與所述R
塑膠蓋、所述L塑膠蓋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相垂直。
[0012]有益效果:本申請的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將兩個高頻頭安裝在R塑膠蓋、 L塑膠蓋內,R塑膠蓋與L塑膠蓋之間通過滑桿和滑槽進行間距調節,從而實現兩個高頻頭之間的間距調節,方便操作使用。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是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中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第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中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第二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中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0017]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中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拉開后的狀態示意圖;
[0018]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中高頻頭的結構示意圖;
[0019]附圖標記:100、高頻頭;101、高頻頭本體;102、極化探針;1033PCB板;104、F 型接頭;105、金屬蓋板;106、防水帽蓋;200、R塑膠蓋;201、R上蓋;202、R下蓋; 300、L塑膠蓋;301、L上蓋;302、L下蓋;400、滑桿;500、F頭防護翻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實施例
[0022]請查閱圖1
?5[0023]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包括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兩個高頻頭100,兩個高頻頭100分別與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螺接進行固定。
[0024]參考圖3所示,R塑膠蓋200包括R上蓋201、R下蓋202,R上蓋201、R下蓋202卡合連接并形成有R空腔,其中一個高頻頭100設置于該R空腔內。
[0025]L塑膠蓋300包括L上蓋301、L下蓋302,L上蓋301、L下蓋302卡合連接并形成有 L空腔,另一個高頻頭100設置于該L空腔內。
[0026]參考圖5所示,高頻頭100包括高頻頭本體101、PCB板103、F型接頭104、兩個極化探針102,兩個極化探針102的一端延伸至高頻頭本體101的波導腔內,另一端穿透PCB 板103并與PCB板103焊接固定。靠近高頻頭本體101的首端設置有平面,PCB板103安裝于該平面上。F型接頭104安裝于PCB板103的頂面。高頻頭本體101的波導腔接收到從天線聚焦的衛星電視信號,并通過波導腔體傳輸到極化探針102,極化探針102再傳輸到PCB板103,PCB板103
對信號進行放大、混頻、中頻放大,輸出至F型接頭600。PCB 板103的底面螺接安裝有金屬蓋板105,金屬蓋板105對外界的干擾進行屏蔽。
[0027]結合圖3和圖4所示,L塑膠蓋300上開設有滑槽,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之間設置有滑桿400,滑桿400的首端與R塑膠蓋200的外壁相固定,滑桿400的尾端與L塑膠蓋300上的滑槽滑動連接,且通過滑槽延伸至L塑膠蓋300內。
[0028]在本實施例中,滑桿400上設置有刻度線,滑桿400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分別與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長度方向上的中心線相垂直。
[0029]通過推拉L塑膠蓋300,使L塑膠蓋300沿著滑桿400移動,從而調節兩個高頻頭100 之間的間距,一般的,通過滑桿400的設置,兩個高頻頭100之間間距調節后實現一個天線接收相鄰經度在6~15度的兩個衛星的電視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R塑膠蓋(200)、L塑膠蓋(300)、兩個高頻頭(100),兩個所述高頻頭(100)分別與所述R塑膠蓋(200)、所述L塑膠蓋(300)固定連接;所述L塑膠蓋(300)上開設有滑槽,所述R塑膠蓋(200)、所述L塑膠蓋(300)之間設置有滑桿(400),所述滑桿(400)的首端與所述R塑膠蓋(200)的外壁相固定,所述滑桿(400)的尾端與所述L塑膠蓋(300)上的所述滑槽滑動連接,且通過所述滑槽延伸至所述L塑膠蓋(300)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塑膠蓋(200)包括R上蓋(201)、R下蓋(202),所述R上蓋(201)、所述R下蓋(202)卡合連接并形成有R空腔,其中一個所述高頻頭(100)設置于該R空腔內;所述L塑膠蓋(300)包括L上蓋(301)、L下蓋(302),所述L上蓋(301)、所述L下蓋(302)卡合連接并形成有L空腔,另一個所述高頻頭(100)設置于該L空腔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間距的KU波段高頻頭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頻頭(100)包括高頻頭本體(101)、PCB板(103)、F型接頭(104)、兩個極化探針(102),兩個所述極化探針(102)的一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印,劉洋,
申請(專利權)人:普視達惠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