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包括固定架和報警模塊,固定架有兩個,兩個固定架間隔設置,其中一個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另一個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三檢測模塊,三個檢測模塊在對應的固定架上的位置均可調,報警模塊與三個檢測模塊均連接,在機械懸臂負重搬運過程中,第一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機械懸臂遠端的位置偏差,第二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機械懸臂近端的位置偏差,第三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機械懸臂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當上述三種偏差超出各自的允許值時,報警模塊發(fā)出報警信號,另外,第一檢測模塊、第二檢測模塊和第三檢測模塊的位置均可調,以使三者移動至相對機械懸臂合適的位置,靈活性更強。靈活性更強。靈活性更強。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機械設備檢測
,尤其涉及一種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運動的機械結構通常會產生位置偏差。如圖1所示,給出的是用于搬運液晶面板的機械設備的俯視圖。該設備包括移動架101、轉動座102、鉸接結構103和機械懸臂104。其中,移動架101能夠沿豎向(Z軸方向)移動,轉動座102繞豎向可轉動地設置于移動架101上,機械懸臂104通過鉸接結構103轉動連接于轉動座102上,液晶面板放置于機械懸臂104上。如圖1中所示的狀態(tài),移動架101豎向移動時,機械懸臂104與移動架101垂直,設定此時機械懸臂104的長度方向為X軸方向,寬度方向為Y軸方向。鉸接結構103對稱設置有兩組,每一組鉸接結構103均包括相鉸接的第一桿1031和第二桿1032,第一桿1031遠離第二桿1032的一端鉸接于轉動座102,第二桿1032遠離第一桿1031的一端鉸接于機械懸臂104上。通過上述結構可以實現(xiàn)機械懸臂104的上下移動、繞豎直軸線的轉動以及沿自身長度方向(X軸方向)的移動,從而能夠將液晶面板搬運至指定位置。然而,移動架101的上下移動會造成機械懸臂104豎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轉動座102、第一桿1031和第二桿1032的轉動、以及兩組鉸接結構103的轉動不同步等因素會造成機械懸臂104在其寬度方向(Y軸方向)上的位置偏差,這種偏差在自動化生產線中產生的不良影響較大,因此必須對機械懸臂104的位置偏差進行檢測。
[0003]現(xiàn)有技術存在以下缺陷:現(xiàn)有技術中,操作人員通常在設備定期維護時,利用測量儀器人工檢測機械懸臂104的偏移量,一方面,生產車間內設置有多個機械懸臂104,測量工作量較大,效率較低;另一方面,設備定期維護時,機械懸臂104處于未負載狀態(tài),與實際負重搬運時的偏移量存在差異,測量結果不準確,而且,當機械懸臂104在實際負重搬運時的位置偏移量超出預設范圍時,操作人員不能及時檢測出,致使不必要的生產事故發(fā)生。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無需人工檢測位置偏移量,檢測結果更為準確可靠,且能夠及時提醒操作人員停機檢修。
[0005]為達此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6]提供一種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機械懸臂具有遠端和近端,所述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包括:
[0007]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架間隔設置,其中一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另一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三檢測模塊,所述第一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遠端的間距,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近端的間距,所述第三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機械懸臂在豎直方向上的距離,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和所述第三檢測模塊沿水平方向在對應的所述固定架上的位置均可調;
[0008]報警模塊,與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和所述第三檢測模塊均連接。
[0009]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還包括調位組件,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模塊分別通過一個調位組件設置于對應的所述固定架,所述調位組件在X軸方向上相對所述固定架的位置可調。
[0010]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還包括緊固件,所述調位組件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固定架上沿X軸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并伸入任一所述第二安裝孔,以連接所述調位組件和所述固定架。
[0011]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調位組件包括導向件和滑塊,所述導向件連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導向件和所述滑塊中的一者設置有滑槽,另一者設置有導向凸起,所述導向凸起與所述滑槽沿X軸方向可滑動配合。
[0012]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調位組件還包括驅動桿,所述驅動桿可轉動地穿設于所述滑塊,所述驅動桿上同軸設置有齒輪,所述導向件上沿X軸方向設置有齒條,所述齒輪與所述齒條相嚙合。
[0013]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滑槽設置于所述滑塊上,所述滑塊上設置有與所述滑槽連通的容置槽,所述齒輪位于所述容置槽中,所述導向凸起設置于所述導向件上,所述齒條設置于所述導向凸起上。
[0014]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調位組件還包括鎖緊件,所述鎖緊件用于限制所述驅動桿的轉動。
[0015]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驅動桿沿周向凸設有第一止擋部,所述鎖緊件包括相連的螺桿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螺桿部與所述驅動桿同軸設置且螺紋連接,所述第一止擋部和所述第二止擋部能夠分別壓緊于所述滑塊相對的兩側。
[0016]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驅動桿上設置有旋擰部,所述旋擰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擋部遠離所述滑塊的一端。
[0017]作為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沿Z軸方向設置有兩組檢測機構,每組所述檢測機構均包括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模塊。
[0018]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在機械懸臂負重搬運過程中,第一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記錄其自身與機械懸臂遠端之間的距離,以監(jiān)測機械懸臂遠端的位置偏差,第二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記錄其自身與機械懸臂近端之間的距離,以監(jiān)測機械懸臂近端的位置偏差,第三檢測模塊能夠監(jiān)測記錄其自身與機械懸臂在豎直方向上的距離,以監(jiān)測機械懸臂在豎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當上述三種偏差超出各自的允許值時,報警模塊發(fā)出報警信號,從而及時提醒操作人員停機檢修,無需人工檢測位置偏移量,降低勞動強度,且上述監(jiān)測是在機械懸臂負重搬運過程中實時進行的,相比未負載狀態(tài)下進行的檢測,結果更為準確可靠。另外,第一檢測模塊、第二檢測模塊和第三檢測模塊的位置均可調,以使三者移動至相對機械懸臂合適的位置,靈活性更強。
附圖說明
[0019]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0]圖1為液晶面板搬運設備的俯視圖。
[0021]圖2為本技術的各檢測模塊相對機械懸臂的位置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的報警模塊與各檢測模塊的連接示意圖。
[0023]圖4為本技術的兩組檢測機構的布置示意圖。
[0024]圖5為本技術的第一檢測模塊、第三檢測模塊相對機械懸臂的位置示意圖。
[0025]圖6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調位組件的整體示意圖。
[0026]圖7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調位組件的截面視圖。
[0027]圖8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滑塊和驅動桿的連接示意圖。
[0028]圖9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驅動桿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10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調位組件與固定架的連接示意圖。
[0030]圖1至圖10中:
[0031]1、第一檢測模塊;2、第二檢測模塊;3、第三檢測模塊;4、報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機械懸臂具有遠端和近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架間隔設置,其中一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一檢測模塊和第二檢測模塊,另一個所述固定架上設置有第三檢測模塊,所述第一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遠端的間距,所述第二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近端的間距,所述第三檢測模塊用于測量其自身與所述機械懸臂在豎直方向上的距離,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和所述第三檢測模塊沿水平方向在對應的所述固定架上的位置均可調;報警模塊,與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和所述第三檢測模塊均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調位組件,所述第一檢測模塊、所述第二檢測模塊以及所述第三檢測模塊分別通過一個所述調位組件設置于對應的所述固定架,所述調位組件在X軸方向上相對所述固定架的位置可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緊固件,所述調位組件上設置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固定架上沿X軸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第二安裝孔,所述緊固件穿過所述第一安裝孔并伸入任一所述第二安裝孔,以連接所述調位組件和所述固定架。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械懸臂偏移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位組件包括導向件和滑塊,所述導向件連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導向件和所述滑塊中的一者設置有滑槽,另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毛鴻云,
申請(專利權)人:樂金顯示光電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