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包括:殼體,其設置有通風開口,所述殼體上環繞所述通風開口的位置向前凸起并形成集水槽;轉盤,其位于所述通風開口內,所述轉盤的外側伸入所述集水槽內;旋轉驅動件,其位于所述殼體的前方,所述旋轉驅動件驅動連接于所述轉盤,所述旋轉驅動件可帶動所述轉盤自轉;支撐件,其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驅動件上,所述支撐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殼體的前側,所述支撐件圍繞所述旋轉驅動件設置有多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隔離水霧和大顆粒油脂進入外設的凈化器后再進一步凈化,極大地提升凈化效果,并降低對外設凈化器的清洗次數。對外設凈化器的清洗次數。對外設凈化器的清洗次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煙氣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油煙凈化設備在正常使用時,通常會在電場前面加裝多孔網,用于均勻分流水霧和顆粒油煙,但普通的多孔網沒法阻檔和分離大的水霧和大顆粒油脂霧,而水霧和大顆粒油脂霧進入電場后,容易造成靜化設備產生打火,影響使用性能,因此需頻繁對靜電場進行清洗。隨著人工清洗維護成本也原來越高,增大用戶使用成本,另外靜化電場經過使用一段時間后,因多次清洗還會降低使用凈化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一個或多個技術問題,至少提供一種有益的選擇或創造條件。
[0004]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
[0005]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包括:殼體,其設置有通風開口,所述殼體上環繞所述通風開口的位置向前凸起并形成集水槽;轉盤,其位于所述通風開口內,所述轉盤的外側伸入所述集水槽內;旋轉驅動件,其位于所述殼體的前方,所述旋轉驅動件驅動連接于所述轉盤,所述旋轉驅動件可帶動所述轉盤自轉;支撐件,其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驅動件上,所述支撐件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殼體的前側,所述支撐件圍繞所述旋轉驅動件設置有多個。
[0006]該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支撐件可使得旋轉驅動件相對固定于殼體上,旋轉驅動件則為轉盤提供旋轉的驅動力,并將轉盤相對固定于通風開口內,旋轉驅動件帶動轉盤轉動,油煙氣向前吸入到通風開口,轉盤將水霧和大油脂顆粒打散后甩到集水槽內,經過轉盤后的油煙氣再流入外設的凈化器中,如此通過隔離水霧和大顆粒油脂進入外設的凈化器后再進一步凈化,極大地提升凈化效果,并降低對外設凈化器的清洗次數。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盤包括外固定環、位于所述外固定環內的軸盤、連接于所述外固定環與所述軸盤之間的幅條,所述幅條環繞所述軸盤圓周陣列有多個,所述旋轉驅動件驅動連接于所述軸盤。旋轉驅動件連接至軸盤上,帶動各個幅條轉動,外固定環與軸盤位于幅條的兩端,對整體起到穩定作用,多個幅條可對油煙氣起到均風作用,并攔截水霧和大油脂顆粒。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幅條呈弧形延伸,所述幅條的弧形開口方向與所述幅條的旋轉方向相反。弧形的幅條可更好地將攔截到的水霧和大油脂顆粒向外甩至集水槽,減少集中至軸盤上。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幅條的后側面包括沿背離所述幅條的旋轉方向依次連接的第一傾斜段、第二傾斜段與第三傾斜段,所述第一傾斜段與所述第二傾斜均沿背離所述幅條的旋轉方向傾斜向后延伸,所述第二傾斜段的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傾斜段的傾斜角度,所述第三傾斜段沿背離所述幅條的旋轉方向傾斜向前延伸。第一傾斜段、
第二傾斜段與第三傾斜段使得幅條呈彎掠機翼型設計,保證氣流進入轉盤后,將水霧和大油脂顆粒打散并甩至集水槽,并且第二傾斜段的傾斜角度大于第一傾斜段的傾斜角度,使得油煙氣向前經過幅條時向兩側分流的范圍加大,而提高第一傾斜段與油煙氣的攔截與打散效果。
[0010]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傾斜段與所述幅條的前側面連接處、所述第一傾斜段與所述第二傾斜段的連接處、所述第二傾斜段與所述第三傾斜段的連接處、所述第三傾斜段與所述幅條的前側面連接處均為倒圓角結構。倒圓角結構可使得油煙氣過渡更自然,減少對整個軸盤的壓力。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固定環與所述集水槽的內壁之間具有10毫米至12毫米的間隙。在此范圍內,可避免水霧和大顆粒油脂進入集水槽后,被吸回至外固定環上。
[0012]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件與所述殼體之間設置有減震膠。減震膠可減少旋轉驅動件工作時通過支撐件傳導至殼體的振動,降低整體工作噪音,并提高整體結構穩定性。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的至少一個側邊沿水平方向翻折形成加強邊。殼體的側邊水平彎折后可加強殼體的抗折彎能力,并且便于安裝定位。
[0014]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殼體上設置有安裝孔。在安裝孔內可打入連接件,用于對殼體的安裝固定。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0016]圖1是本技術的整體組裝示意圖;
[0017]圖2是本技術的整體爆炸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技術的轉盤正視圖;
[0019]圖4是本技術的幅條截面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中:100
?
殼體、110
?
集水槽、120
?
加強邊、130
?
安裝孔、200
?
轉盤、210
?
外固定環、220
?
軸盤、230
?
幅條、231
?
第一傾斜段、232
?
第二傾斜段、233
?
第三傾斜段、300
?
旋轉驅動件、400
?
支撐件、500
?
減震膠。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連接輔件,來組成更優的連接結構。本專利技術創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
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0022]參照圖1與圖2,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包括:殼體100,其設置有通風開口,所述殼體100上環繞所述通風開口的位置向前凸起并形成集水槽110;轉盤200,其位于所述通風開口內,所述轉盤200的外側伸入所述集水槽110內;旋轉驅動件300,其位于所述殼體100的前方,所述旋轉驅動件300驅動連接于所述轉盤200,所述旋轉驅動件300可帶動所述轉盤200自轉;支撐件400,其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驅動件300上,所述支撐件400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殼體100的前側,所述支撐件400圍繞所述旋轉驅動件300設置有多個。
[0023]由上述可知,支撐件400可使得旋轉驅動件300相對固定于殼體100上,旋轉驅動件300則為轉盤200提供旋轉的驅動力,并將轉盤200相對固定于通風開口內,旋轉驅動件300帶動轉盤200轉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100),其設置有通風開口,所述殼體(100)上環繞所述通風開口的位置向前凸起并形成集水槽(110);轉盤(200),其位于所述通風開口內,所述轉盤(200)的外側伸入所述集水槽(110)內;旋轉驅動件(300),其位于所述殼體(100)的前方,所述旋轉驅動件(300)驅動連接于所述轉盤(200),所述旋轉驅動件(300)可帶動所述轉盤(200)自轉;支撐件(400),其一端連接于所述旋轉驅動件(300)上,所述支撐件(400)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殼體(100)的前側,所述支撐件(400)圍繞所述旋轉驅動件(300)設置有多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盤(200)包括外固定環(210)、位于所述外固定環(210)內的軸盤(220)、連接于所述外固定環(210)與所述軸盤(220)之間的幅條(230),所述幅條(230)環繞所述軸盤(220)圓周陣列有多個,所述旋轉驅動件(300)驅動連接于所述軸盤(22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幅條(230)呈弧形延伸,所述幅條(230)的弧形開口方向與所述幅條(230)的旋轉方向相反。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效油煙分離攔截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幅條(230)的后側面包括沿背離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觀井,唐文鋒,
申請(專利權)人:佛山市南海九洲普惠風機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