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包括支撐架體和設置在支撐架體頂部的提手,所述支撐架體上設置有擴張板,所述擴張板設置有多個,所述支撐架體上還設置有擴口機構,通過所述擴口機構驅使多個擴張板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所述支撐架體上設置有調節環,所述調節環上設置有調節件,此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以區別于現有技術,使得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通過擴口機構驅使多個擴張板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并根據患者刀口情況,可通過將任意方向上的擴張板拆下,以實現多方向的擴口需求,通過調節件驅使調節環移位以控制刀口擴張大小并實時自鎖定位,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刀口擴張裝置
,具體為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醫療手術中,經常會使用到拉鉤,外科手術中,手術刀把皮膚肌肉切開后,用拉鉤將皮膚肌肉分別向兩邊拉住,這樣中間的手術視野才會露出來,以便醫生進行手術,而治療過程中由于刀口周圍的皮膚和肌肉本身擁有彈性,很可能會出現閉合現象,為了不影響治療,醫務人員會用外力對刀口進行擴張。
[0003]然而,我們在實際使用時發現,目前所采取的方式一般都是利用鉤環進行擴張,不但需要多個醫護人員相互配合,使用繁瑣,勞動強度大,而且還容易因為力度不當造成刀口二次撕裂,十分不便,同時,現有的擴口裝置無法根據不同的刀口對擴張方向進行調整,極大地影響了后續正常手術,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包括支撐架體和設置在支撐架體頂部的提手,所述支撐架體上設置有擴張板,所述擴張板設置有多個,所述支撐架體上還設置有擴口機構,通過所述擴口機構驅使多個擴張板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所述支撐架體上設置有調節環,所述調節環上設置有調節件,以區別于現有技術,使得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通過擴口機構驅使多個擴張板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并根據患者刀口情況,可通過將任意方向上的擴張板拆下,以實現多方向的擴口需求,通過調節件驅使調節環移位以控制刀口擴張大小并實時自鎖定位,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6]優選的,所述擴口機構包括多個均勻設置在調節環上的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均活動設置有偏轉桿,所述支撐架體上開設有移位滑槽,所述移位滑槽內活動設置有移位座,所述偏轉桿端部設置有與安裝座相同的結構,所述移位座與位于偏轉桿端部的安裝座相連接;
[0007]所述擴張板呈圓錐形結構,且所述擴張板分別與相鄰的移位座相連接。
[0008]優選的,所述安裝座內活動設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一端設置有旋鈕,且另一端開設有外螺紋,所述安裝座上設置有內螺紋管,所述外螺紋與內螺紋管相配合使用。
[0009]優選的,所述調節件包括設置在調節環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設置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內活動設置有移位桿,所述移位桿端部設置有限位塊,且所述移位桿外側套設有彈簧,所述彈簧兩端分別與固定管和限位塊相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調節環上設置有提升框,所述提升框上設置有按壓板。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術使得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手術時,通過擴口機構驅使多個擴張板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并根據患者刀口情況,可通過將任意方向上的擴張板拆下,以實現多方向的擴口需求。
[0013]2、本技術通過調節件驅使調節環移位以控制刀口擴張大小并實時自鎖定位,降低醫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圖1另一方位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本實用新圖2局剖結構示意圖;
[0017]圖4為本技術擴口機構部分結構爆炸示意圖。
[0018]圖中:1
?
支撐架體;2
?
提手;3
?
擴張板;4
?
擴口機構;41
?
安裝座;42
?
偏轉桿;43
?
移位滑槽;44
?
移位座;45
?
定位柱;46
?
旋鈕;47
?
外螺紋;48
?
內螺紋管;5
?
調節環;51
?
提升框;52
?
按壓板;6
?
調節件;61
?
定位板;62
?
固定管;63
?
移位桿;64
?
限位塊;65
?
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包括支撐架體1和設置在支撐架體1頂部的提手2,所述支撐架體1和提手2均為現有常見結構,在此不多做贅述;
[0021]所述支撐架體1上設置有支腳,所述支腳上設置有粘附層,以在使用時將支撐架體1粘附在患者身上,所述支撐架體1上設置有擴張板3,所述擴張板3設置有多個,所述支撐架體1上還設置有擴口機構4,所述擴口機構4包括多個均勻設置在調節環5上的安裝座41,所述安裝座41上均活動設置有偏轉桿42,所述支撐架體1上開設有移位滑槽43,所述移位滑槽43內活動設置有移位座44,所述偏轉桿42端部設置有與安裝座41相同的結構,所述移位座44與位于偏轉桿42端部的安裝座41相連接,所述移位滑槽43內均設置有頂桿,以避免偏轉桿42過度轉動而卡住;
[0022]所述擴張板3呈圓錐形結構,且所述擴張板3分別與相鄰的移位座44相連接;
[0023]所述安裝座41內活動設置有定位柱45,所述定位柱45一端設置有旋鈕46,且另一端開設有外螺紋47,所述安裝座41上設置有內螺紋管48,所述外螺紋47與內螺紋管48相配合使用,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刀口情況適當調整擴張板3的個數,在擴張板3不使用時,轉動旋鈕46帶動定位柱45轉動,進而取消外螺紋47與內螺紋管48的連接,拔出定位柱45即可將擴張板3向下拔出。
[0024]所述支撐架體1上設置有調節環5,所述調節環5上設置有提升框51,所述提升框51上設置有按壓板52,所述調節環5上設置有調節件6,所述調節件6包括設置在調節環5上的
定位板61,所述定位板61上設置有固定管62,所述固定管62內活動設置有移位桿63,所述移位桿63端部設置有限位塊64,且所述移位桿63外側套設有彈簧65,所述彈簧65兩端分別與固定管62和限位塊64相連接,將支撐架體1粘附在患者身上,醫護人員一手拉動移位桿63,另一手下壓按壓板52,使得調節環5帶動安裝座41向下移位,安裝座41帶動偏轉桿42轉動,進而通過偏轉桿42帶動移位座44在移位滑槽43內移動,以將患者刀口擴張,擴張至適宜大小時,松開移位桿63在彈簧65作用下即可進行定位。
[0025]在使用時,醫護人員根據患者刀口情況適當調整擴張板3的個數,在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包括支撐架體(1)和設置在支撐架體(1)頂部的提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架體(1)上設置有擴張板(3),所述擴張板(3)設置有多個,所述支撐架體(1)上還設置有擴口機構(4),通過所述擴口機構(4)驅使多個擴張板(3)同步移位,以實現患者刀口擴張;所述支撐架體(1)上設置有調節環(5),所述調節環(5)上設置有調節件(6),通過所述調節件(6)驅使調節環(5)移位以控制刀口擴張大小并實時自鎖定位。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臨床外科用的多方向擴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擴口機構(4)包括多個均勻設置在調節環(5)上的安裝座(41),所述安裝座(41)上均活動設置有偏轉桿(42),所述支撐架體(1)上開設有移位滑槽(43),所述移位滑槽(43)內活動設置有移位座(44),所述偏轉桿(42)端部設置有與安裝座(41)相同的結構,所述移位座(44)與位于偏轉桿(42)端部的安裝座(41)相連接;所述擴張板(3)呈圓錐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永波,羅含,李山林,
申請(專利權)人:陳永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