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包括車廂底板,所述車廂底板的中后端底面設有貫通橫梁,其后端底面設有尾部橫梁;所述貫通橫梁與所述車廂底板前端邊沿間設有2根貫通縱梁,所述貫通縱梁間設有多根承載橫梁;所述前部橫梁與臨近的所述承載橫梁間設有一對前端輔助縱梁;任一所述前端輔助縱梁與其臨近的貫通縱梁、車廂底板底面組合形成限位凹槽;所述前端輔助縱梁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一連接,2根所述貫通縱梁中后端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二連接;任一所述貫通縱梁的外側設有多根倒扣沖孔邊梁、側向沖孔邊梁。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實現車廂輕量化,提高車廂的承載能力,提高車廂穩定性。廂穩定性。廂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貨物的運輸需求量逐漸增大,半掛車作為一種載貨車已經得到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半掛車是通過牽引部與牽引車頭相連接的一種重型的運輸交通工具,自卸半掛車通過液壓或機械舉升而自行卸載貨物,通常自卸半掛車采用車廂容納貨物,車廂底板需要承受貨物的沖擊,因此車廂底板的強度對于車輛來說至關重要。
[0003]在現有技術中,通常在車廂底板下焊接加強筋或者增加底板厚度以此加強底板強度,但是這樣會導致車輛總重量增加,承載能力降低;并且由于現有的車架是搭接在牽引車頭上的,因而車架大梁的前端水平面較高,現有的車架底板直接疊合在車架大梁上,車廂重心較高,車輛在運動過程中車廂容易出現橫向的晃動,影響整車的穩定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包括車廂底板,所述車廂底板的中后端底面設有貫通橫梁,其后端底面設有尾部橫梁;
[0006]所述貫通橫梁與所述車廂底板前端邊沿間設有2根平行設置的貫通縱梁,所述貫通縱梁間設有多根承載橫梁;所述車廂底板前端邊沿與最近的所述承載橫梁間設有一對平行設置的前端輔助縱梁,所述前端輔助縱梁位于所述貫通縱梁內側;任一所述前端輔助縱梁與其臨近的貫通縱梁、車廂底板底面組合形成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內的底部底面安裝有多個襯板,所述襯板底面所處水平面高于所述承載橫梁底面所處水平面;
[0007]所述前端輔助縱梁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一連接,2根所述貫通縱梁中后端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二連接;任一所述貫通縱梁的外側設有多根倒扣沖孔邊梁、側向沖孔邊梁,所述倒扣沖孔邊梁、側向沖孔邊梁橫向延伸至所述車廂底板外側邊沿。
[0008]進一步地,所述貫通縱梁前端外側設有向外延伸的前部橫梁,所述前部橫梁延伸至所述車廂底板的外側邊沿。
[0009]進一步地,所述貫通縱梁前端內側設有橫向的輔助梁,所述輔助梁遠離所述貫通縱梁的一端端頭與貫通縱梁間設有前部加強斜筋。
[0010]進一步地,所述承載橫梁的數量為3根。
[0011]進一步地,距離所述車廂底板前端邊沿最近的所述承載橫梁中部設有中間連接加強筋,所述中間連接加強筋端頭依次穿過中間沖孔橫梁二、承載橫梁、貫通橫梁與尾部橫梁連接。
[0012]進一步地,所述前端輔助縱梁后端與其臨近的所述承載橫梁間設有三角形的加強板一。
[0013]進一步地,距離所述車廂底板前端邊沿最近的所述承載橫梁面向尾部橫梁的一側側面兩端與所述貫通縱梁間分別設有三角形的加強板二;所述貫通橫梁與所述貫通縱梁外側面間設有三角形的加強板三。
[0014]進一步地,所述貫通橫梁與尾部橫梁間設有多根尾部加強筋。
[0015]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沖孔橫梁一底面上設有沖孔一,所述中間沖孔橫梁二底面上設有沖孔二。
[0016]進一步地,所述倒扣沖孔邊梁底面上設有沖孔三,所述側向沖孔邊梁的側面上設有沖孔四,所述倒扣沖孔邊梁與所述側向沖孔邊梁交替間隔設置。
[0017]本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車廂底板采用了中間沖孔橫梁一、中間沖孔橫梁二、倒扣沖孔邊梁與側向沖孔邊梁配合設置,增加車廂底板強度的同時實現輕量化,有效降低了車輛的整體自重,從而提高了車輛的承載能力;貫通縱梁采用貫通式,提高車廂的承載能力;車廂底板的限位凹槽容納車架大梁前端的高平面,車架大梁后端位于貫通縱梁的內側,限位凹槽可實現車廂底板與車架大梁低重心結合,限位凹槽對車架大梁進行限位,提高車廂底板的穩定性,從而提高整車的穩定性,大大提升了車輛的行駛安全;襯板的設置利于增強車廂底板的承壓能力;此外,倒扣沖孔邊梁底面上具有沖孔三,側向沖孔邊梁側面上具有沖孔四,二者相互配合提高了車廂底部的抗扭能力,進一步提高車廂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技術的車廂底板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技術的車廂底板與車架大梁閉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1
?
車廂底板,2
?
貫通橫梁,3
?
尾部橫梁,4
?
貫通縱梁,5
?
承載橫梁,6
?
前端輔助縱梁,7
?
限位凹槽,8
?
襯板,9
?
中間沖孔橫梁一,91
?
沖孔一,10
?
中間沖孔橫梁二,100
?
沖孔二,11
?
倒扣沖孔邊梁,111
?
沖孔三,12
?
側向沖孔邊梁,14
?
前部橫梁,15
?
輔助梁,16
?
前部加強斜筋,17
?
中間連接加強筋,18
?
尾部加強筋,19
?
加強板一,20
?
加強板二,21
?
加強板三,200
?
車架大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0022]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0023]如圖1~2所示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包括車廂底板1,所述車廂底板1的中后端底面設有貫通橫梁2,其后端底面設有尾部橫梁3;
[0024]所述貫通橫梁2與所述車廂底板1前端邊沿間設有2根平行設置的貫通縱梁4,所述貫通縱梁4間設有多根承載橫梁5;所述車廂底板1前端邊沿與最近的所述承載橫梁5間設有一對平行設置的前端輔助縱梁6,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位于所述貫通縱梁4內側;任一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與其臨近的貫通縱梁4、車廂底板1底面組合形成限位凹槽7,所述限位凹槽7內的底部底面安裝有多個襯板8,所述襯板8底面所處水平面高于所述承載橫梁5底面所處水平面;
[0025]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一9連接,2根所述貫通縱梁4中后端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二10連接,所述中間沖孔橫梁一9底面上設有沖孔一91,所述中間沖孔橫梁二10底面上設有沖孔二100;任一所述貫通縱梁4的外側設有多根倒扣沖孔邊梁11、側向沖孔邊梁12,所述倒扣沖孔邊梁11、側向沖孔邊梁12橫向延伸至所述車廂底板1外側邊沿。
[0026]具體地,車廂底板1采用了中間沖孔橫梁一9、中間沖孔橫梁二10、倒扣沖孔邊梁11與側向沖孔邊梁12配合設置,增加車廂底板1強度的同時實現輕量化,有效降低了車輛的整體自重,從而提高了車輛的承載能力;貫通縱梁4采用貫通式,提高車廂的承載能力;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車廂底板(1),所述車廂底板(1)的中后端底面設有貫通橫梁(2),其后端底面設有尾部橫梁(3);所述貫通橫梁(2)與所述車廂底板(1)前端邊沿間設有2根平行設置的貫通縱梁(4),所述貫通縱梁(4)間設有多根承載橫梁(5);所述車廂底板(1)前端邊沿與最近的所述承載橫梁(5)間設有一對平行設置的前端輔助縱梁(6),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位于所述貫通縱梁(4)內側;任一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與其臨近的貫通縱梁(4)、車廂底板(1)底面組合形成限位凹槽(7),所述限位凹槽(7)內的底部底面安裝有多個襯板(8),所述襯板(8)底面所處水平面高于所述承載橫梁(5)底面所處水平面;所述前端輔助縱梁(6)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一(9)連接,2根所述貫通縱梁(4)中后端之間通過多根中間沖孔橫梁二(10)連接;任一所述貫通縱梁(4)的外側設有多根倒扣沖孔邊梁(11)、側向沖孔邊梁(12),所述倒扣沖孔邊梁(11)、側向沖孔邊梁(12)橫向延伸至所述車廂底板(1)外側邊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貫通縱梁(4)前端外側設有向外延伸的前部橫梁(14),所述前部橫梁(14)延伸至所述車廂底板(1)的外側邊沿。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卸半掛車的車廂底板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貫通縱梁(4)前端內側設有橫向的輔助梁(15),所述輔助梁(15)遠離所述貫通縱梁(4)的一端端頭與貫通縱梁(4)間設有前部加強斜筋(16)。4.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良福,鄒仁松,童治群,王家文,賀滿洪,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創奇汽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