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共模電感器,涉及電感器技術領域,包括磁芯、底板,底板與磁芯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套,支撐套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分隔柱,支撐套的內部貫穿活動安裝有拼裝結構,分隔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分隔結構,支撐套的外表面活動安裝有扁平線圈,拼裝結構包括活動貫穿于支撐套長軸軸心的連接柱,磁芯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接塊,連接塊的外表面開設有一號連接槽,底板的外表面開設有二號連接槽,該共模電感器解決了現有共模電感器拼裝不夠方便,同時不能夠不滿足不同厚度扁平線圈的安裝,適用性較差、不能夠方便對扁平線圈的分隔同時不滿足大小扁平線圈的分隔的問題。線圈的分隔的問題。線圈的分隔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共模電感器
[0001]本技術涉及電感器
,具體為一種共模電感器。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共模電感通常用于電腦的開關電源中過濾共模的電磁干擾信號,實際上是一種雙向濾波器,但是現有的共模電感器的扁平線圈在電感器上的拼裝不夠方便,同時不能夠不滿足不同厚度扁平線圈的安裝,適用性較差,另外,現有的共模電感器不能夠將相鄰兩組扁平線圈的位置進行分隔,從而不利于扁平線圈之間空隙的留置,不能夠方便對扁平線圈的分隔,同時不滿足大小扁平線圈的分隔,為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提出了一種共模電感器。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共模電感器,解決了現有共模電感器拼裝不夠方便,同時不能夠不滿足不同厚度扁平線圈的安裝,適用性較差、不能夠方便對扁平線圈的分隔同時不滿足大小扁平線圈的分隔的問題。
[0004]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共模電感器,包括磁芯、底板,所述底板與磁芯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套,所述支撐套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分隔柱,所述支撐套的內部貫穿活動安裝有拼裝結構,所述分隔柱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分隔結構,所述支撐套的外表面活動安裝有扁平線圈;
[0005]所述拼裝結構包括活動貫穿于支撐套長軸軸心的連接柱,所述磁芯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彈簧,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的外表面開設有一號連接槽,所述底板的外表面開設有二號連接槽;
[0006]所述分隔結構包括固定安裝于分隔柱外表面的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螺紋柱,所述螺紋柱的外表面轉動安裝有支撐柱。
[0007]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套的兩端固定安裝有連接片,所述支撐套下端的連接片外表面活動安裝有銜接片,所述磁芯和底板的外表面均固定安裝有連接板。
[000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套的數量為兩組且為對稱分布,所述連接片的一端和銜接片的兩端均開設有通孔,所述連接板為從長軸中心彎折的長條薄板狀且彎折的角度為90
°
。
[0009]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柱的兩端分別與一號連接槽和二號連接槽相匹配,所述扁平線圈為螺旋狀布設。
[001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套為內部中空、中間細兩頭粗的柱狀,所述連接塊為圓柱狀。
[001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套為圓柱狀,所述連接套在分隔柱靠近上下兩端處呈對稱分布,一組所述連接套對應螺紋柱的數量為兩組。
[0012]作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柱可以在螺紋柱上通過螺紋進行相對轉動。
[0013]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共模電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5]1、一種共模電感器,通過貫穿于支撐套長軸軸心的連接柱,磁芯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彈簧,彈簧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接塊,連接塊的外表面開設有一號連接槽,底板的外表面開設有二號連接槽,在拼裝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抓住連接塊并擠壓彈簧,另一只手再將支撐套連同連接柱一并拿起將連接柱的下端對應于二號連接槽放入,之后緩緩松動連接塊,使得連接塊上一號連接槽對應于連接柱的上端卡入即可,同時通過彈簧的彈性特性,能夠使得連接塊始終將連接柱擠壓固定,從而能夠滿足不同厚度扁平線圈的拼裝。
[0016]2、一種共模電感器,通過固定安裝于分隔柱外表面的連接套,連接套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螺紋柱,螺紋柱的外表面轉動安裝有支撐柱,在使用時,當需要對扁平線圈的位置進行分隔時,使用者可以抓住支撐柱并進行轉動,從而能夠使得支撐柱對扁平線圈的位置進行分隔,同時通過支撐柱轉動調節的特性,從而能夠滿足對不同粗細扁平線圈的分隔定位,使用的效果較好。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一種共模電感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一種共模電感器的連接柱連同支撐套和扁平線圈的拆卸安裝柱圖;
[0019]圖3為一種共模電感器的剔除結構的圖2的局部正剖視圖;
[0020]圖4為一種共模電感器的剔除結構的分隔柱連同分隔結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磁芯;2、底板;3、支撐套;4、分隔柱;5、拼裝結構;51、連接柱;52、彈簧;53、連接塊;54、一號連接槽;55、二號連接槽;6、分隔結構;61、連接套;62、螺紋柱;63、支撐柱;7、扁平線圈;8、連接片;9、銜接片;10、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3]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共模電感器技術方案:一種共模電感器,包括磁芯1、底板2,底板2與磁芯1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套3,支撐套3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分隔柱4,支撐套3的內部貫穿活動安裝有拼裝結構5,分隔柱4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分隔結構6,支撐套3的外表面活動安裝有扁平線圈7,拼裝結構5包括活動貫穿于支撐套3長軸軸心的連接柱51,磁芯1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彈簧52,彈簧52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接塊53,連接塊53的外表面開設有一號連接槽54,底板2的外表面開設有二號連接槽55,分隔結構6包括固定安裝于分隔柱4外表面的連接套61,連接套61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螺紋柱62,螺紋柱62的外表面轉動安裝有支撐柱63,支撐套3的兩端固定安裝有連接片8,方便通過連接片8進行固定或定位等操作,支撐套3下端的連接片8外表面活動安裝有銜接片9,磁芯1和底板2的外表面均固
定安裝有連接板10,利于電感器的穩定性,支撐套3的數量為兩組且為對稱分布,連接片8的一端和銜接片9的兩端均開設有通孔,連接板10為從長軸中心彎折的長條薄板狀且彎折的角度為90
°
。
[0024]連接柱51的兩端分別與一號連接槽54和二號連接槽55相匹配,利于連接柱51與一號連接槽54和二號連接槽55之間的匹配效果,扁平線圈7為螺旋狀布設,支撐套3為內部中空、中間細兩頭粗的柱狀,連接塊53為圓柱狀,在拼裝的過程中,使用者可以將連接柱51貫穿于支撐套3,使用者先一只手抓住連接塊53并擠壓彈簧52,另一只手再將支撐套3連同連接柱51一并拿起將連接柱51的下端對應于二號連接槽55放入,之后緩緩松動連接塊53,使得連接塊53上一號連接槽54對應于連接柱51的上端卡入即可,同時通過彈簧52的彈性特性,能夠使得連接塊53始終將連接柱51擠壓固定,從而能夠滿足不同厚度扁平線圈7的拼裝。
[0025]連接套61為圓柱狀,連接套61在分隔柱4靠近上下兩端處呈對稱分布,兩組布設有利于方便對扁平線圈7分隔的同時保持扁平線圈7的穩定性,一組連接套61對應螺紋柱62的數量為兩組,支撐柱6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共模電感器,包括磁芯(1)、底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與磁芯(1)之間活動安裝有支撐套(3),所述支撐套(3)的一側固定安裝有分隔柱(4),所述支撐套(3)的內部貫穿活動安裝有拼裝結構(5),所述分隔柱(4)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分隔結構(6),所述支撐套(3)的外表面活動安裝有扁平線圈(7);所述拼裝結構(5)包括活動貫穿于支撐套(3)長軸軸心的連接柱(51),所述磁芯(1)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彈簧(52),所述彈簧(52)的一端固定安裝有連接塊(53),所述連接塊(53)的外表面開設有一號連接槽(54),所述底板(2)的外表面開設有二號連接槽(55);所述分隔結構(6)包括固定安裝于分隔柱(4)外表面的連接套(61),所述連接套(61)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螺紋柱(62),所述螺紋柱(62)的外表面轉動安裝有支撐柱(6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共模電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套(3)的兩端固定安裝有連接片(8),所述支撐套(3)下端的連接片(8)外表面活動安裝有銜接片(9),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桂芳,
申請(專利權)人:朱桂芳,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