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印染技術,公開了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上設置有擾流裝置,所述擾流裝置包括安裝于池體頂部的橫梁、安裝于橫梁上的伸縮架、安裝于伸縮架上的擾流槳葉、安裝于伸縮架上且用于驅使擾流槳葉旋轉的動力源,所述伸縮架的伸縮方向沿池體的高度方向;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安裝于伸縮架上的擾流槳葉能夠在池體內隨著伸縮架的調整而上下升降,并且擾流槳葉在自轉的同時,能夠在運動環(huán)的帶動下以基環(huán)為中心做公轉運動,對反應池內的廢水進行更好的混合,從而提高反應池對廢水處理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反應池對廢水處理的一致性。從而提高反應池對廢水處理的一致性。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印染
,尤其是涉及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
技術介紹
[0002]在傳統(tǒng)行業(yè)中,印染是屬于污染相對較重的行業(yè),印染企業(yè)在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水,這些廢水需要經(jīng)過初級沉淀后進行多次化學反應處理,最后再進行超濾才能進行排放,在這個過程中,會應用到反應池。
[0003]對于反應池而言,目前主要采用的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往反應池內加入處理劑,通過處理劑對廢水進行處理,另一種是在反應池內培養(yǎng)厭氧菌,通過厭氧菌的厭氧反應來達到對廢水進行處理的目的。
[0004]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專利技術人認為存在有以下缺陷:不管是投處理劑還是通過厭氧菌處理,所有的反應過程都需要在時間的推進之下實現(xiàn),而對于反應池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應池內用來處理廢水的有效成分都會有所下沉,造成反應池內不同高度的處理能不同,因此存在廢水處理不均勻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5]為了提高反應池對廢水處理的一致性,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
[0006]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包括池體,所述池體上設置有擾流裝置,所述擾流裝置包括安裝于池體頂部的橫梁、安裝于橫梁上的伸縮架、安裝于伸縮架上的擾流槳葉、安裝于伸縮架上且用于驅使擾流槳葉旋轉的動力源,所述伸縮架的伸縮方向沿池體的高度方向。
[000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池體用于承接以及暫存廢水,橫梁用于支撐伸縮架,擾流槳葉在動力源的帶動下產生旋轉,并且擾流槳葉在轉動的過程中,隨著伸縮架的上下伸縮,擾流槳葉會在池體內做上下運動,對池體內的廢水進行充分混合,使廢水中加入的處理劑或厭氧菌能夠均勻地分布到池體的各個部分,從而達到提高反應池對廢水處理一致性的目的。
[0008]可選的,所述伸縮架包括一端固定于橫梁上另一端朝向池體底部的一級架、伸縮套設于一級架上的二級架、滑移安裝于二級架上且移動方向平行于二級架運動方向的三級架,所述擾流槳葉和動力源安裝于所述三級架上,所述一級架上設置有用于驅使二級架運動的一級驅動組件,且所述二級架上設置有用于驅使三級架運動的二級驅動組件。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一級驅動組件用于驅使二級架產生伸縮,而二級驅動組件則用于驅使三級架產生伸縮,將伸縮架設置為分段式結構后,能夠增大擾流槳葉的活動范圍,從而更好地對廢水進行攪拌混合。
[0010]可選的,所述一級架的中心具有一安裝腔,所述一級驅動組件包括轉動安裝于一級架上且位于一級架的安裝腔內的驅動螺桿、固定于二級架內腔里且?guī)в新菁y孔的驅動塊、固定于橫梁上且與驅動螺桿相聯(lián)動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螺桿穿設于驅動塊的螺紋孔
內并與驅動塊形成螺紋配合。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驅使二級架伸縮時,通過驅動電機驅使驅動螺桿旋轉,由于驅動螺桿與驅動塊之間形成螺紋連接關系,因此在驅動螺桿旋轉的過程中,能夠帶動與驅動塊相對固定的二級架產生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二級架的伸展。
[0012]可選的,所述驅動螺桿遠離驅動塊的一端穿過橫梁后位于橫梁上方,所述驅動螺桿穿過橫梁的一端上固定有聯(lián)動蝸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開設有外螺紋,且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聯(lián)動蝸輪相嚙合。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帶有外螺紋,因此此時驅動電機的輸出軸相當于蝸桿的作用,通過驅動電機輸出軸帶動聯(lián)動蝸輪,再促使驅動螺桿旋轉,從而實現(xiàn)對二級架的伸縮調整。
[0014]可選的,所述二級架上固定有至少兩組關于二級架呈中心對稱分布且平行于二級架運動方向的導向軌,所述三級架包括滑移安裝于導向軌上的基環(huán)、安裝于基環(huán)上且圍繞基環(huán)做圓周運動的運動環(huán),所述基環(huán)上固定有導向條,所述三級架通過導向條和導向軌的插接配合安裝于二級架上,所述擾流槳葉和動力源安裝于運動環(huán)上。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向軌用于引導基環(huán)的運動方向,而基環(huán)同時又作為運動環(huán)的載體,運動環(huán)在基環(huán)上做圓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帶動擾流槳葉產生旋轉,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對廢水的攪拌。
[0016]可選的,所述運動環(huán)上固定有延長桿,所述擾流槳葉和動力源設置于延長桿上并隨運動環(huán)運動。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延長桿能夠增大擾流槳葉和二級架之間的距離,使得擾流槳葉在被運動環(huán)帶動旋轉時,不容易與二級架發(fā)生碰撞,從而確保擾流槳葉的正常運作。
[0018]可選的,所述二級驅動組件包括轉動安裝于基環(huán)上的驅動蝸輪、轉動安裝于二級架上且平行于導向軌的驅動絲桿、固定于二級架上且與驅動絲桿相聯(lián)動的驅動源,所述驅動蝸輪與驅動絲桿相嚙合,且在基環(huán)上設置有用于約束驅動蝸輪和基環(huán)產生相對轉動的定位組件。
[00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驅使基環(huán)滑移時,通過定位組件約束驅動蝸輪和基環(huán)之間的相對轉動,隨后通過驅動源驅使驅動絲桿旋轉,驅動絲桿在轉動的過程中,驅使驅動蝸輪沿自身軸向進行運動,從而實現(xiàn)基環(huán)在二級架上的滑移運動。
[0020]可選的,所述運動環(huán)朝向導向軌的內表面開設有內環(huán)槽,所述驅動蝸輪的轉動軸穿過基環(huán)后進入內環(huán)槽,所述驅動蝸輪的轉動軸位于內環(huán)槽的一端上固定有驅動齒輪,所述運動環(huán)在內環(huán)槽的內壁上開設有傳動齒,所述驅動齒輪與傳動齒相嚙合。
[00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驅動齒輪與運動環(huán)上的傳動齒相嚙合,因此當驅動蝸輪能夠產生旋轉,同時基環(huán)和導向軌之間的相對滑移被約束時,驅動齒輪在轉動的過程中引起運動環(huán)和基環(huán)產生相對轉動,使得擾流槳葉在自轉的同時,還能以二級架為中心進行旋轉,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攪拌混合效果。
[0022]可選的,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固定于基環(huán)上的定位氣缸、固定于定位氣缸活塞桿上的定位塊,所述基環(huán)背對導向軌一側的表面開設有氣缸孔,所述氣缸的活塞桿穿設于氣缸孔內,所述基環(huán)用于與運動環(huán)相接觸一側的表面且位于運動環(huán)和導向軌之間的位置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塊的一端經(jīng)由定位孔進入氣缸孔后再與活塞桿相固定。
[002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驅使運動環(huán)旋轉時,通過定位氣缸將定位塊壓抵在導向軌上,此時基環(huán)和導向軌在定位塊的約束下產生相對固定,當驅動絲桿旋轉時,能夠帶動驅動蝸輪旋轉,進而通過驅動齒輪驅使運動環(huán)在基環(huán)上旋轉,從而實現(xiàn)擾流槳葉的公轉;而當需要驅使基環(huán)滑移時,通過定位氣缸將定位塊壓抵在運動環(huán)上,此時運動環(huán)和基環(huán)之間的相對運動被約束,而驅動齒輪與傳動齒之間的嚙合關系又使得驅動蝸輪的轉動被運動環(huán)約束,當驅動絲桿產生旋轉時,基環(huán)在驅動絲桿的作用下沿導向軌做滑移運動,從而實現(xiàn)三級架的伸縮。
[0024]可選的,所述池體上的進水口位于池體頂部,且池體上的出水口位于池體底部。
[002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頂部進水,底部出水的方式能夠在換水的時候更好的排盡池體內處理過的廢水,同時也能在輸入新廢水的過程中借助廢水的高度差實現(xiàn)初次混合,從而提高廢水的處理效率。
[0026]綜上所述,安裝于伸縮架上的擾流槳葉能夠在池體內隨著伸縮架的調整而上下升降,并且擾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包括池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體(1)上設置有擾流裝置(2),所述擾流裝置(2)包括安裝于池體(1)頂部的橫梁(21)、安裝于橫梁(21)上的伸縮架(22)、安裝于伸縮架(22)上的擾流槳葉(23)、安裝于伸縮架(22)上且用于驅使擾流槳葉(23)旋轉的動力源(24),所述伸縮架(22)的伸縮方向沿池體(1)的高度方向。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架(22)包括一端固定于橫梁(21)上另一端朝向池體(1)底部的一級架(221)、伸縮套設于一級架(221)上的二級架(222)、滑移安裝于二級架(222)上且移動方向平行于二級架(222)運動方向的三級架(223),所述擾流槳葉(23)和動力源(24)安裝于所述三級架(223)上,所述一級架(221)上設置有用于驅使二級架(222)運動的一級驅動組件(3),且所述二級架(222)上設置有用于驅使三級架(223)運動的二級驅動組件(5)。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級架(221)的中心具有一安裝腔(4),所述一級驅動組件(3)包括轉動安裝于一級架(221)上且位于一級架(221)的安裝腔(4)內的驅動螺桿(31)、固定于二級架(222)內腔里且?guī)в新菁y孔(321)的驅動塊(32)、固定于橫梁(21)上且與驅動螺桿(31)相聯(lián)動的驅動電機(33),所述驅動螺桿(31)穿設于驅動塊(32)的螺紋孔(321)內并與驅動塊(32)形成螺紋配合。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螺桿(31)遠離驅動塊(32)的一端穿過橫梁(21)后位于橫梁(21)上方,所述驅動螺桿(31)穿過橫梁(21)的一端上固定有聯(lián)動蝸輪(311),所述驅動電機(33)的輸出軸上開設有外螺紋,且驅動電機(33)的輸出軸與聯(lián)動蝸輪(311)相嚙合。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印染廢水反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級架(222)上固定有至少兩組關于二級架(222)呈中心對稱分布且平行于二級架(222)運動方向的導向軌(226),所述三級架(223)包括滑移安裝于導向軌(226)上的基環(huán)(224)、安裝于基環(huán)(224)上且圍繞基環(huán)(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沈崇江,陳潔剛,李巖霜,潘林鋒,馮偉,魯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濱康印染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