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公交業務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及服務中心。該方法首先需要建立連接服務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然后在接收到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后,使用數據處理服務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處理結果;最后服務中心調用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將處理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本發明專利技術將微服務應用于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數據的傳輸和處理中,使用服務中心替換原來的采集系統、物聯網系統等,提升了平臺業務處理能力,各類微服務可直接添加到系統服務中,減少系統入口、系統維護和數據同步的任務。各類微服務可單機部署或集群部署,在公交業務使用數據量較大的時候也可滿足需求。也可滿足需求。也可滿足需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及服務中心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公交業務數據處理
,具體涉及一種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及服務中心。
技術介紹
[0002]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出行的重要途徑,是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基礎設置。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資源利用率、緩解交通擁堵的重要手段。其中,城市公交是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很多城市已經建設了公交平臺系統,公交平臺系統不僅需要對公交車定位、監控,還需對車載終端傳輸的有關乘客消費的信息進行接收與處理。
[0003]原有的車載終端系統為乘客提供公交卡和二維碼的乘車消費服務,車載終端需要將刷公交卡信息和二維碼消費信息傳輸至公交平臺,由于一個城市的車載終端數量眾多,傳輸的數據量較大,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常常設置有采集系統,該采集系統實際上為一個設置在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的中轉系統,其主要功能為實現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傳輸數據的暫存處理。而且,當乘車數據量巨大的時候,則需要部署多套采集系統,增加了業務的復雜度和系統的運維難度。
[0004]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應用廣泛的智能生物識別技術,在安檢、手機解鎖、人臉識別門鎖等領域均有應用。如今,一些公交車增加了刷臉支付功能,在公交車載終端增加人臉識別的乘車消費業務。然而原有的采集系統無法支撐該新的業務流程,整個系統中需要額外增加物聯網系統和人臉平臺系統來實現數據傳輸處理,其中物聯網系統主要用于實現車載終端、人臉平臺系統、以及公交平臺之間的相同通信與數據交互。增加了物聯網系統和人臉平臺系統后,大大增加了整個系統的運維難度,同時造成功能入口多的情況出現,多個系統間又需要數據同步,這無疑增加了業務的復雜度。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及服務中心,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需要部署多套系統造成的業務復雜度和系統運維難度均較高的問題。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技術方案以及技術方案對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7]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8]1)車載終端發送建立連接命令至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解析該建立連接命令并調用服務中心中已注冊的建立連接服務,使建立連接服務執行其功能,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
[0009]其中,所述服務中心注冊有多類微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且每類微服務的數量均為至少一個;所述建立連接服務用于實
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所述數據處理服務用于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進行處理;所述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用于將數據處理服務處理的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
[0010]2)在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建立連接后,車載終端發送數據處理命令至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解析該數據處理命令并調用相應的數據處理服務,待接收到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后,使數據處理服務執行其功能,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處理結果;
[0011]3)待數據處理服務處理完畢后,服務中心調用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使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執行其功能,以將處理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
[0012]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將微服務應用于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數據的傳輸和處理中來,使用服務中心替換原來的采集系統、物聯網系統等,服務中心中注冊有多類微服務,包括建立連接微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利用這些微服務可相應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進行處理、以及將數據處理服務處理的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微服務技術吸收了物聯網的精華,縮減系統,小而精,提升了平臺業務處理能力,各類微服務可直接添加到系統服務中無需搭建系統,減少系統入口、系統維護和數據同步的任務。而且,各類微服務的數量均可部署一個,實現單機部署,也可部署多個,實現集群部署,從而在公交業務使用數據量較大的時候也可滿足需求。另外,微服務可根據公交業務服務器的不同部署不同的可執行文件,更方便快捷。
[0013]作為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數據處理服務包括脫機服務、聯機服務和人臉應用服務中的至少一類,所述脫機服務用于處理終端脫機業務數據,所述聯機服務用于處理聯機驗證數據,所述人臉應用服務用于處理提取人臉特征碼和/或人臉驗證數據。
[0014]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根據需求從脫機服務、聯機服務和人臉應用服務中進行選擇部署,從而可滿足原有的僅提供公交和二維碼的乘車消費業務的車載終端的需求,也可滿足現在的增加人臉識別的車載終端的乘車消費業務的需求。
[0015]作為方法的進一步改進,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長連接,且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的過程中,需先對車載終端進行安全認證。
[0016]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使用長連接方式,保證只要終端連接即可進行反向消息推送,方便后續業務拓展,同時為了保證不被攻擊,需先對車載終端進行安全認證,保證了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信息交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7]作為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服務中心還注冊有網關服務,所述網關服務用于將公交平臺發送的http請求轉換為rpcx通訊方式。
[0018]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增加了網關服務,實現了公交平臺可向服務中心發送命令,實現了兩者之間的兼容。
[0019]作為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每一個微服務均使用levaldb數據庫。
[0020]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每一個微服務均使用levaldb數據庫,使得數據的處理速度更快。
[0021]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服務中心,所述服務中心注冊有多類微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且每類微服務的數量均為至少一個;所述建立連接服務用于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所述數據處理服務用于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進行處理;所述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用于將數據處理服務處理的結果同步至
中心數據庫。
[0022]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服務中心,所包括的微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使用這三種微服務可實現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之間數據的傳輸和處理,具體功能分別為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進行處理、以及將數據處理服務處理的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微服務技術吸收了物聯網的精華,縮減系統,小而精,提升了平臺業務處理能力,各類微服務可直接添加到系統服務中無需搭建系統,減少系統入口、系統維護和數據同步的任務。而且,各類微服務的數量均可部署一個,實現單機部署,也可部署多個,實現集群部署,從而在公交業務使用數據量較大的時候也可滿足需求。
[0023]作為服務中心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數據處理服務包括脫機服務、聯機服務和人臉應用服務中的至少一類,所述脫機服務用于處理終端脫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車載終端發送建立連接命令至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解析該建立連接命令并調用服務中心中已注冊的建立連接服務,使建立連接服務執行其功能,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其中,所述服務中心注冊有多類微服務,包括建立連接服務、數據處理服務、以及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且每類微服務的數量均為至少一個;所述建立連接服務用于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所述數據處理服務用于對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進行處理;所述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用于將數據處理服務處理的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2)在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建立連接后,車載終端發送數據處理命令至服務中心,服務中心解析該數據處理命令并調用相應的數據處理服務,待接收到車載終端發送的數據后,使數據處理服務執行其功能,對接收的數據進行處理,得到處理結果;3)待數據處理服務處理完畢后,服務中心調用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使數據同步及數據交換服務執行其功能,以將處理結果同步至中心數據庫。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服務包括脫機服務、聯機服務和人臉應用服務中的至少一類,所述脫機服務用于處理終端脫機業務數據,所述聯機服務用于處理聯機驗證數據,所述人臉應用服務用于處理提取人臉特征碼和/或人臉驗證數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載終端與公交平臺間數據傳輸和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長連接,且實現車載終端和服務中心之間的連接的過程中,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長昆,李海威,胡凡凡,黎會芳,丁敏,張偉,楊永貞,
申請(專利權)人: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