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智能校線器,屬于校線器技術領域,包括校驗器,所述校驗器的正面設置有開關、指示燈、接地檢測孔和揚聲器,所述校驗器的上表面設置有接地檢測機構,校驗器內部設置保護機構和校線機構,校線機構位于保護機構的前側,校驗機構的背面固定連接有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通過設置校驗探頭,校驗探頭內設置有通斷指示燈,只有在線纜通的時候,兩端校線人員手中的校線探頭上的綠色通斷指示燈才會點亮。在使用過程中就算在距離遠、環境嘈雜,存在信息溝通失誤的情況下都不會造成校線失誤的情況,同時校線器在校線過程中能提前檢測出由于線纜破損,毛刺等造成的線纜接地的情況。為線纜耐壓試驗排除大量絕緣問題。節省調試時間。試時間。試時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智能校線器
[0001]本技術屬于校線器
,尤其涉及智能校線器。
技術介紹
[0002]機車試驗過程中,每節車上與設備連接的線纜有近1100多根,機車要正常運行就必須確保每根線纜的精準對應可控和符合電器絕緣的要求。因此就需要對這些線纜都進行相關的校對和檢測,線纜的校驗是項耗費時間但又至關重要的一道工序,我們要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對機車校線工序進行優化,利用制作校線器的運用來實現。從根本上降低了機車的故障率,提高機車調試效率。并且讓校線工序更加方便迅速,減輕校線人員的勞動強度。
[0003]由于線纜在制作或安裝過程中出現的破損接地,往往不能直接測出,需要再分別根每根進行一次接地測量或在耐壓工序中才能發現。且校線環境嘈雜很難很難聽清萬用表是否通斷的聲音,校線距離遠時遠離萬用表的調試員根本不知道當前線路的通斷情況全憑報線工作人員喊話,存在信息溝通失誤,造成錯、漏試的隱患。校線線纜無收線器經常打結且放線收線都很麻煩。因此工作效率不高,產品質量也不能有效控制。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校線環境嘈雜很難很難聽清萬用表是否通斷的聲音,校線距離遠時遠離萬用表的調試員根本不知道當前線路的通斷情況全憑報線工作人員喊話,存在信息溝通失誤,造成錯、漏試的隱患。校線線纜無收線器經常打結且放線收線都很麻煩。因此工作效率不高,產品質量也不能有效控制的問題,而提出的智能校線器。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0006]智能校線器,包括校驗器,所述校驗器的正面設置有開關、指示燈、接地檢測孔和揚聲器,所述校驗器的上表面設置有接地檢測機構,校驗器內部設置保護機構和校線機構,校線機構位于保護機構的前側,校驗機構的背面固定連接有定位機構。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通過設置校驗探頭,校驗探頭內設置有通斷指示燈,只有在線纜通的時候,兩端校線人員手中的校線探頭上的綠色通斷指示燈才會點亮。同時高分貝的揚聲器會發聲提醒人們,在校線的同時接地檢測電路利用機車的鋼質車體與連接導線構成回路,當某一線纜破損出現與車體接觸產生接地現象后校線人員手中的校線探頭上的紅色接地指示燈亮。
[0008]所述接地檢測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校驗器上表面的定位片,定位片的正面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內設置有導線,導線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插頭,導線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鱷魚夾。
[0009]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定位片通過限位孔固定住導線,檢測時需要將插頭插入至接地檢測機構上,鱷魚夾加在需要檢測的線路,此時導線通電進行檢測。
[0010]所述校線機構包括卡接在校驗器背面的軸承,軸承內套設有轉軸,轉軸的一端固
定連接有擰塊,擰塊位于校驗器的后側,所述轉軸正面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收卷輪,收卷輪的外側開設有環形槽,環形槽內纏繞有兩個連接線,連接線貫穿校驗器下表面開設的通孔,所述連接線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校驗探頭。
[0011]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當需要使用校驗探頭時,控制擰塊通過轉軸帶動收卷輪旋轉,收卷輪正轉時能夠收卷連接線達到收卷效果,收卷輪反轉時能夠放出連接線,避免連接線出現打結的情況影響使用。
[0012]所述保護機構包括卡接在校驗器下表面的U形板,U形板內設置有收納盒,收納盒內固定連接有隔板,收納盒的左右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第二滑塊,第二滑塊滑動連接在第二滑槽內,兩個第二滑槽分別開設在U形板內壁的左右兩側面,所述U形板下表面的左右兩側均開設有凹槽,凹槽內鉸接有U形桿的一端,U形桿位于收納盒的前側。
[0013]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通過設置保護機構,將校驗探頭放入至收納盒內,隔板能夠將兩個校驗探頭隔開,控制收納盒移動進入至U形板內,隨后旋轉U形桿并套在收納盒的底端,達到對收納盒固定的效果。
[0014]所述定位機構包括開設在U形座背面的空槽,空槽內設置有兩個上下對稱設置的夾板,夾板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有第一滑塊,第一滑塊滑動連接在空槽內壁開設的第一滑槽內,夾板的另一側面鉸接有連桿,連桿的另一端鉸接在固定片的一側面,所述固定片的另一側面通過滑桿固定連接有推塊,滑桿的外側套設有滑套,滑套卡接在U形座的一側面,滑桿的外側套設有彈簧,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推塊和滑套的相對面固定連接。
[0015]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彈簧利用自身彈力伸長頂動推塊移動,推塊帶動滑桿移動至初始位置,從而滑桿能夠通過連桿拉動夾板,兩個夾板能夠有效夾住外部物體達到對校驗器固定的目的。
[0016]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術中,通過設置校驗探頭,校驗探頭內設置有通斷指示燈,只有在線纜通的時候,兩端校線人員手中的校線探頭上的綠色通斷指示燈才會點亮。同時高分貝的揚聲器會發聲提醒人們,在校線的同時接地檢測電路利用機車的鋼質車體與連接導線構成回路,當某一線纜破損出現與車體接觸產生接地現象后校線人員手中的校線探頭上的紅色接地指示燈亮,在使用過程中就算在距離遠、環境嘈雜,存在信息溝通失誤的情況下都不會造成校線失誤的情況,同時校線器在校線過程中能提前檢測出由于線纜破損,毛刺等造成的線纜接地的情況。為線纜耐壓試驗排除大量絕緣問題。節省調試時間。
[0018]2、本技術中,通過設置校線機構,當需要使用校驗探頭時,控制擰塊通過轉軸帶動收卷輪旋轉,收卷輪正轉時能夠收卷連接線達到收卷效果,收卷輪反轉時能夠放出連接線,避免連接線出現打結的情況影響使用,通過設置保護機構,將校驗探頭放入至收納盒內,隔板能夠將兩個校驗探頭隔開,控制收納盒移動進入至U形板內,隨后旋轉U形桿并套在收納盒的底端,達到對收納盒固定的效果,通過設置第二滑塊和第二滑槽,在其作用下收納盒能夠沿著軌跡穩定的移動,同時第二滑塊被第二滑槽限制住,避免收納盒直接脫離掉落。
[0019]3、本技術中,通過設置定位機構,按壓推塊通過滑桿擠壓固定片,固定片通過連桿帶動夾板移動,兩個夾板相遠離后卡在外部的物體上,隨后松開推塊時,彈簧利用自身彈力伸長頂動推塊移動,推塊帶動滑桿移動至初始位置,從而滑桿能夠通過連桿拉動夾板,兩個夾板能夠有效夾住外部物體達到對校驗器固定的目的,解放人們的雙手方便人們操
作,通過設置第一滑塊和第一滑槽,在其作用下夾板能夠沿著軌跡穩定的上下移動。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中校線機構分解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中定位機構后視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中保護機構正視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的總電路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中一個校驗探頭的電路結構示意圖;
[0026]圖7為本技術提出的智能校線器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智能校線器,包括校驗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驗器(1)的正面設置有開關(2)、指示燈(3)、接地檢測孔(4)和揚聲器(5),所述校驗器(1)的上表面設置有接地檢測機構(6),校驗器(1)內部設置保護機構(8)和校線機構(10),校線機構(10)位于保護機構(8)的前側,校驗機構的背面固定連接有定位機構(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校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檢測機構(6)包括固定連接在校驗器(1)上表面的定位片(62),定位片(62)的正面開設有限位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校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內設置有導線(63),導線(6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插頭(61),導線(63)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鱷魚夾(64)。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校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線機構(10)包括卡接在校驗器(1)背面的軸承,軸承內套設有轉軸(103),轉軸(10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擰塊(101),擰塊(101)位于校驗器(1)的后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校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103)正面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收卷輪(104),收卷輪(104)的外側開設有環形槽,環形槽內纏繞有兩個連接線(9),連接線(9)貫穿校驗器(1)下表面開設的通孔(102)。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校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線(9)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校驗探頭(105)。...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清,謝光明,吳偉強,
申請(專利權)人:劉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