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安裝在垃圾車的車廂后部,所述車廂的后部安裝有后門,所述后門的上端鉸接在車廂頂部,所述防污水滴撒結構包括污水收集箱和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安裝在車廂后端下部,污水槽上開設有朝向后方的開口,所述污水收集箱安裝在車廂底部并和污水槽連通,所述后門的下端設有一塊污水導流板,所述污水導流板的上端與后門的下端連接,污水導流板的下端向前偏轉并延伸進污水槽的開口,污水導流板的上側還設有緩流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可避免垃圾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染。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
[0001]本技術涉及垃圾車
,特別是涉及一種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環衛部門加大整治垃圾收集轉運車輛污水滴漏問題,要求所有垃圾轉運車解決污水在轉運過程中的滴漏問題,對一些老式垃圾車進行整改或淘汰。如今垃圾解決污水滴漏問題的方案大多是在車箱與后門間加裝一個橡膠密封條,使垃圾箱型成一個底部密封空間,防止污水從門縫間隙流出,在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后,車箱后門處的膠條可能會出現老化硬化、刮破、壓傷等問題,在發現密封膠條出現問題后,解決辦法是更換一條新的密封膠條。然而在出現膠條損壞到發現這個問題中間的這段時間,垃圾車便會產生污水滲漏,對道路造成污染。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本技術提供一種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可避免垃圾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
[0004]本技術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安裝在垃圾車的車廂后部,所述車廂的后部安裝有后門,所述后門的上端鉸接在車廂頂部,所述防污水滴撒結構包括污水收集箱和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安裝在車廂后端下部,污水槽上開設有朝向后方的開口,所述污水收集箱安裝在車廂底部并和污水槽連通,所述后門的下端設有一塊污水導流板,所述污水導流板的上端與后門的下端連接,污水導流板的下端向前偏轉并延伸進污水槽的開口,污水導流板的上側還設有緩流結構。
[0005]優選地,所述緩流結構包括分隔板、疏水纖維及固接在污水導流板上側的多個阻流板,所述分隔板有多塊,多塊分隔板連接在污水導流板上且沿左右方向排布在污水導流板上,所述疏水纖維設在相鄰的分隔板之間并貼合在污水導流板上側,且疏水纖維和污水導流板之間有過液通道。
[0006]優選地,所述疏水纖維的后端通過連接件與其兩側的分隔板連接,疏水纖維的前端向污水導流板的前端延伸并與污水導流板的前端齊平。
[0007]優選地,所述阻流板的截面為弧形,阻流板的凹陷部朝向污水導流板的底端,多個阻流板交錯設置。
[0008]優選地,所述車廂的后端設有密封膠條,所述后門通過密封膠條與車廂后部密封配合。
[0009]優選地,所述污水槽與污水收集箱之間通過污水管道連通。
[0010]優選地,所述污水收集箱的底部安裝有排水球閥。
[001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的導流板與污水槽結構簡單,可靠,不易損壞,泄露的污水由導流板引導流進污水槽,可避免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工作人員可通過觀察污水槽來判斷垃圾車的漏水情況,且
當后門開啟后,污流槽與導流板處于分離狀態,方便清理槽內垃圾,緩流結構可減緩污水在導流板上流速,防止因震動導致污水濺射至外部。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技術緩流結構的裝配示意圖。
[0014]圖3為本技術阻流板的裝配示意圖。
[0015]圖4為本技術疏水纖維的裝配示意圖。
[0016]附圖標記說明:1、后門;2、密封膠條;3、污水導流板;301、分隔板;302、疏水纖維;303、阻流板;304、連接件;4、污水槽;5、污水管道;6、排水球閥;7、污水收集箱;8、車廂。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18]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安裝在垃圾車的車廂8后部,所述車廂8的后部安裝有后門1,所述后門1的上端鉸接在車廂8頂部,所述防污水滴撒結構包括污水收集箱7和污水槽4,所述污水槽4安裝在車廂8后端下部,污水槽4上開設有朝向后方的開口,所述污水收集箱7安裝在車廂8底部并和污水槽4連通,所述后門1的下端設有一塊污水導流板3,所述污水導流板3的上端與后門1的下端連接,污水導流板3的下端向前偏轉并延伸進污水槽4的開口,污水導流板3的上側還設有緩流結構。本實施例的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可避免垃圾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
[0019]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緩流結構包括分隔板301、疏水纖維302及固接在污水導流板3上的多個阻流板303,所述分隔板301有多塊,多塊分隔板301連接在污水導流板3上,多塊分隔板301沿左右方向排布在污水導流板3上,所述疏水纖維302設在相鄰的分隔板301之間,且疏水纖維302和污水導流板3之間有過液通道,所述阻流板303的截面為弧形,阻流板303的凹陷部朝向污水導流板3的底端,多個阻流板303交錯設置,污水在污水導流板3上流動收到阻流板303的阻力,其流速會降低,。
[0020]所述疏水纖維302的后端通過連接件304與其兩側的分隔板301連接,疏水纖維302的前端向污水導流板3的前端延伸并與污水導流板3的前端齊平,污水由于震動而脫離污水導流板3時,會受到疏水纖維302的阻擋并被分割為小體積的水珠,污水整體的動能也減少,最終以較小的速度滴落或沿疏水纖維302流進污水槽4,分隔板301用于限制污水的流向。
[002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車廂8的后端設有密封膠條2,所述后門1通過密封膠條2與車廂8后部密封配合,當密封膠條2失效發生污水滲漏時,污水沿后門1與膠條之間的縫流到底部,然后經污水導流板3將污水導入污水槽4內,再由污水槽4將污水匯流到污水收集箱7里。當工作人員發現污水槽4及污水收集箱7箱內出現污水時,便可對密封膠條2進行檢修,如此便可避免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優選地,所述污水槽4與污水收集箱7之間通過污水管道5連通,所述污水收集箱7的底部安裝有排水球閥6。
[0022]本實施例的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的導流板與污水槽4結構簡單,可靠,不易損壞,泄露的污水由污水導流板3引導流進污水槽4,可避免在轉運過程中首次滲漏污水對路面的污染,工作人員可通過觀察污水槽4來判斷垃圾車的漏水情況,且當后門1開啟后,污水
槽4與污水導流板3處于分離狀態,方便清理槽內垃圾,緩流結構可減緩污水在導流板上流速,防止因震動導致污水濺射至外部。
[002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創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技術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創造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技術范圍內,本技術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安裝在垃圾車的車廂后部,所述車廂的后部安裝有后門,所述后門的上端鉸接在車廂頂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水滴撒結構包括污水收集箱和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安裝在車廂后端下部,污水槽上開設有朝向后方的開口,所述污水收集箱安裝在車廂底部并和污水槽連通,所述后門的下端設有一塊污水導流板,所述污水導流板的上端與后門的下端連接,污水導流板的下端向前偏轉并延伸進污水槽的開口,污水導流板的上側還設有緩流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車防污水滴撒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流結構包括分隔板、疏水纖維及固接在污水導流板上側的多個阻流板,所述分隔板有多塊,多塊分隔板連接在污水導流板上,多塊分隔板沿左右方向排布在污水導流板上,所述疏水纖維設在相鄰的分隔板之間,且疏水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志杰,邵火灶,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勁牛重工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