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包括透析安裝筒和透析膜片;所述透析安裝筒包括兩個筒蓋和筒體,兩個筒蓋上分別設有血液輸入口和血液輸出口;所述筒體的側壁上設有透析液輸入口和透析液輸出口;所述透析膜片為由雙層膜構成且具有中空內腔的結構,該結構包括入液區和出液區,所述入液區設有入液口,該入液口與透析液輸入口連通;所述出液區設有出液口,該出液口與透析液輸出口連通;所述筒蓋的內側設有兩組相對設置的引導安裝柱,每組引導安裝柱包括多個引導安裝柱;所述透析膜片設有入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出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該透析膜片設有出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入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兩組引導安裝柱上。兩組引導安裝柱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血液透析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
技術介紹
[0002]腎功能衰竭的患者因為無法排出蛋白質消化后的產物、尿素、肌酐、磷酸鹽或維他命B12等身體廢棄物,故需要利用人工透析法來彌補腎臟原有的排泄功能。常見的人工透析法例如是使用血液透析器將患者的血液進行透析,血液透析是血液凈化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血液透析是將患者血液引出體外,患者的血液流入透析系統,透析系統內的透析器設置有透析膜,患者的血液與透析膜接觸后,一些外源性或內源性毒素等被透析膜清除,并將凈化后的血液輸回患者體內,從而達到凈化血液的治療目的。
[0003]血液透析器簡稱透析器,是血液和透析液進行溶質交換的管道和容器,是血液透析的關鍵部分。透析器主要由支撐結構和透析膜組成,后者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半透膜,只允許小于膜孔徑的分子通過,膜材料為改良的纖維素膜和合成膜兩種,兩者均可制成高通量的透析器。
[0004]現有的血液透析器的結構主要包括外殼、由纖維絲管組成的纖維束、封裝膠、端蓋、透析液入口、透析液出口、血液入口、血液出口以及位于透析液入口和出口處的阻液板,其中,纖維束裝入外殼內,透析液入口與血液出口位于外殼的一端,而透析液出口和血液入口位于外殼的另一端,纖維束兩端用封裝膠密封,阻液板分別位于外殼兩端正對透析液入口及透析液出口處且與外殼平行,以防止透析液直接進入透析室時對纖維束造成損傷。例如,公布號為CN109925552A公開的血液透析器的端蓋、其制造方法與血液透析器。
[0005]現有的血液透析器存在以下的不足:
[0006]1、現有的血液透析器大多為圓柱形,結構造型死板,制約了內部透析結構的布局,只能使用管狀或者卷形的透析膜,不夠靈活。
[0007]2、由于中空纖維膜的直徑較小,難以進行徹底的清洗,不僅可能會導致有機溶劑與血液接觸進入人體,侵害人體的肝臟和眼球和皮膚等,而且還需要大量用水,生產和使用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0008]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
[0009]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10]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包括透析安裝筒和透析膜片;所述透析安裝筒包括兩個筒蓋和設置在兩個筒蓋之間的筒體,兩個筒蓋上分別設有用于輸入血液的血液輸入口和用于輸出血液的血液輸出口;
[0011]所述筒體的橫截面呈空心的四邊形,該筒體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輸入透析液的透析液輸入口和用于輸出透析液的透析液輸出口;所述透析液輸出口與帶有負壓作用的輸液管連通;
[0012]所述透析膜片為由雙層膜構成且具有中空內腔的結構,該結構包括入液區和出液區,所述入液區設有入液口,該入液口與透析液輸入口連通;所述出液區設有出液口,該出液口與透析液輸出口連通;
[0013]所述筒蓋的內側面上設有兩組相對設置的引導安裝柱,每組引導安裝柱包括多個引導安裝柱;所述透析膜片設有入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出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該透析膜片設有出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入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
[0014]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筒蓋上設有匯水腔,該匯水腔處設有網板,該網板上設有多個網孔。這樣,當血液從血液輸入口進入后,在匯水腔中進行匯聚,繼而從網板的網孔分散流出,以便待透析的血均勻地進入筒體的內腔中。
[0015]進一步,所述匯水腔中的兩個相對側壁上均設有限位固定部;所述網板固定限位在限位固定部上。
[0016]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透析液輸入口和透析液輸出口均設有兩個;
[0017]所述入液口設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入液區的兩端;所述出液口設有兩個,分別設置在出液區的兩端。通過上述結構,可以從入液區的兩端輸入透析液,提高透析液的輸入以及流動的速度,能夠提高透析效率以及獲得更好的透析效果。
[0018]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透析膜片靠近筒蓋的兩端均設有繞帶區,所述入液區和出液區位于兩個繞帶區之間。通過上述結構,將繞帶區繞在引導安裝柱上,實現安裝,可以避免入液區和出液區受到引導安裝柱的擠壓,從而保證透析液順暢地在入液區和出液區流通。
[0019]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入液區和出液區之間設有連通孔,該連通孔的截面積小于入液口的截面積。設置連通孔的作用在于,其中一部分透析液往膜外進行滲透,從而與膜外的血液融合,融合后的混合液體繼續往下流動;另一部分透析液會從連通孔流動至出液區中,再從出液區流向透析回路。這樣,在透析液進行滲透的同時,可以加快透析液的流動,使得透析液的輸送更加流暢,有利于提高透析效率。
[0020]進一步,所述連通孔的截面積與入液口的截面積滿足以下的關系:
[0021][0022]其中,S1為入液口的截面積,S2為連通孔的截面積;L1為入液區在筒體長度方向的長度,L2為連通孔的長度。
[0023]進一步,所述入液區在筒體長度方向的長度與出液區在筒體長度方向的長度的相等,所述連通孔的長度與透析膜片供透析液流動的總長度的關系為:
[0024][0025]L
總
=L1+L2+L3;
[0026]其中,L1為入液區在筒體長度方向的長度,L2為連通孔的長度,L3為出液區在筒體長度方向的長度。
[0027]通過上述參數,不僅可以使得透析液流暢地循環流動,而且重要的是,可以獲得最大的滲出率、滲入率以及透析液與血液(雜質)的混合度,獲得較好的透析液過濾效果和血液透析效果。
[0028]進一步,當入液口設有兩個且分別設置在入液區的兩端時,所述連通孔連通在入液區和出液區的中間位置。
[0029]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專利技術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采用方形的透析安裝筒,并將透析膜片沿著S形的軌跡繞在透析安裝筒中,這樣使用一整張透析膜片即可,降低生產透析器的零部件的工藝難度,而且開放了內部透析結構的布局,不再限制使用管狀或者卷形的透析膜,靈活性較好。
[0031]2、在清洗時,透析膜片可以平直展開,直接對透析膜片的內外表面清洗,有利于徹底將有機溶劑清洗掉,避免有機溶劑進入人體,危害人體。
[0032]3、由于透析膜片能夠大面積地進行展開,便于清洗,可以節省用水量,降低生產和使用成本。
[0033]4、通過在同一張透析膜片中設置入液區和出液區,入液區與透析液輸入口連通,出液區與透析液輸出口連通,透析液先從入液區滲出,與膜外的血液融合,再從回到出液區中,這樣在滲出的過程中,可以將透析液中的雜質濾掉,防止透析液中的雜質污染血液。
附圖說明
[0034]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5]圖2為圖1隱藏了筒體和其中一個筒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6]圖3
?
4為本專利技術中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的兩個不同視角的立體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包括透析安裝筒和透析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安裝筒包括兩個筒蓋和設置在兩個筒蓋之間的筒體,兩個筒蓋上分別設有用于輸入血液的血液輸入口和用于輸出血液的血液輸出口;所述筒體的橫截面呈空心的四邊形,該筒體的側壁上設有用于輸入透析液的透析液輸入口和用于輸出透析液的透析液輸出口;所述透析液輸出口與帶有負壓作用的輸液管連通;所述透析膜片為由雙層膜構成且具有中空內腔的結構,該結構包括入液區和出液區,所述入液區設有入液口,該入液口與透析液輸入口連通;所述出液區設有出液口,該出液口與透析液輸出口連通;所述筒蓋的內側面上設有兩組相對設置的引導安裝柱,每組引導安裝柱包括多個引導安裝柱;所述透析膜片設有入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出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該透析膜片設有出液區的一端依次交接地繞在設有血液輸入口的筒蓋的兩組引導安裝柱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蓋上設有匯水腔,該匯水腔處設有網板,該網板上設有多個網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匯水腔中的兩個相對側壁上均設有限位固定部;所述網板固定限位在限位固定部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醫療血液透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析液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思平,
申請(專利權)人:張思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