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攪拌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攪拌箱內部設有反應腔,反應腔的側面上方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箱通過升降機構與攪拌機構連接,攪拌機構通過升降機構的傳動可以在攪拌箱內上下移動,所述攪拌機構的底部設有與反應腔相匹配的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側面與反應腔的內表面相貼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通過設計一種水泥攪拌裝置,當水泥攪拌成型后,升降機構控制移動板上移,通過升降底板使得水泥液面上升至出料口處,成型水泥從出料口中流出,從而實現無需傾倒攪拌箱也能排出水泥的效果,避免水泥泄漏堆積影響設備工作。漏堆積影響設備工作。漏堆積影響設備工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水泥攪拌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水泥生產的
,特別涉及一種水泥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水泥作為一種重要的膠凝材料,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膠結在一起,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水利等工程。在水泥生產中,通過在攪拌桶內將水泥材料的勻化攪拌處理,然而在攪拌過后通常是選擇將攪拌箱傾斜將成品水泥傾倒而出,在傾倒的過程中會使得水泥外漏,從而導致地面的或設備沾染上難清理的水泥,堆積的水泥固化后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克服
技術介紹
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通過設計一種水泥攪拌裝置,當水泥攪拌成型后,升降機構控制移動板上移,通過升降底板使得水泥液面上升至出料口處,成型水泥從出料口中流出,從而實現無需傾倒攪拌箱也能排出水泥的效果,避免水泥泄漏堆積影響設備工作。
[0004]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攪拌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攪拌箱內部設有反應腔,反應腔的側面上方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箱通過升降機構與攪拌機構連接,攪拌機構通過升降機構的傳動可以在攪拌箱內上下移動,所述攪拌機構的底部設有與反應腔相匹配的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側面與反應腔的內表面相貼合。
[0005]進一步的,所述升降底板的上表面為傾斜面,且傾斜面朝著出料口的方向由高到低向下傾斜。
[0006]進一步的,所述升降底板為圓盤狀,所述反應腔為圓柱形,升降底板貼合反應腔的內表面。
[0007]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包括移動板、支撐架和傳動電機,所述移動板通過絲桿傳動的方式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傳動電機固定在支撐架上,所述移動板通過傳動電機的傳動朝著攪拌箱的方向上下移動。
[0008]進一步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連接桿、傳動桿、攪拌盤和電機,所述連接桿與移動板連接,所述傳動桿套設在連接桿上,所述傳動桿能以連接桿的軸心線為軸進行旋轉,傳動桿的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盤連接。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需要攪拌水泥時,升降底板處于反應腔的底部,攪拌盤通過電機的控制旋轉攪拌,當水泥攪拌成型后電機停止工作,傳動電機控制絲桿使得移動板上移并帶動反應腔內的水泥液面上升,上升至出料口處后,水泥從出料口中流出,從而實現無需傾倒攪拌箱也能將反應腔內的成型水泥排出,支撐架上設有傳感器,當升降底板移動至出料口時,移動板接觸傳感器,傳動電機停止工作,傾斜面上的水泥通過重力的作用聚集在傾斜面的最低點并從出料口排出,以便于后續再次攪拌或清理。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盤上設有葉片,所述葉片高于傾斜面的最高
點。
[0011]進一步的,所述攪拌箱的一側設有入料倉和注水口。
[0012]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攪拌盤上設有五個葉片,通過葉片提高攪拌效率,入料倉的入料口朝著移動板的一側,通過注水口控制反應腔內的水泥的成分比,保持成型水泥的質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的剖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的攪拌機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
?
3所示,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箱1、攪拌機構2和升降機構 3,所述攪拌箱1內部設有反應腔12,反應腔12的側面上方設有出料口13,所述攪拌箱1通過升降機構3與攪拌機構2連接,攪拌機構2通過升降機構3的傳動可以在攪拌箱1內上下移動,所述攪拌機構2的底部設有與反應腔12相匹配的升降底板21,所述升降底板21側面與反應腔12的內表面相貼合。
[0018]進一步的,所述升降底板21的上表面為傾斜面211,且傾斜面211朝著出料口13的方向由高到低向下傾斜。進一步的,所述升降底板21為圓盤狀,所述反應腔12為圓柱形,升降底板21貼合反應腔12的內表面。進一步的,所述升降機構3包括移動板31、支撐架32和傳動電機33,所述移動板31通過絲桿傳動的方式安裝在支撐架32上,所述傳動電機33固定在支撐架32上,所述移動板31通過傳動電機33的傳動朝著攪拌箱1的方向上下移動。進一步的,所述攪拌機構2包括連接桿22、傳動桿23、攪拌盤24和電機25,所述連接桿22與移動板31連接,所述傳動桿23套設在連接桿22上,所述傳動桿23能以連接桿 22的軸心線為軸進行旋轉,傳動桿23的一端與電機25連接,另一端與攪拌盤 24連接。
[0019]當需要攪拌水泥時,升降底板21處于反應腔12的底部,攪拌盤24通過電機25的控制旋轉攪拌,當攪拌成型后電機25停止工作,傳動電機33控制絲桿使得移動板31上移并帶動反應腔12內的水泥液面上升,上升至出料口13處后,水泥從出料口13中流出,從而實現無需傾倒攪拌箱1也能將反應腔12內的成型水泥排出,支撐架32上設有傳感器38,當升降底板21移動至出料口13時,移動板31接觸傳感器38,傳動電機33停止工作,傾斜面211上的水泥通過重力的作用聚集在傾斜面211的最低點并從出料口13排出,以便于后續再次攪拌或清理。
[0020]所述攪拌盤24上設有葉片241,所述葉片241高于傾斜面211的最高點。進一步的,所述攪拌箱1的一側設有入料倉16和注水口17。攪拌盤24上設有五個葉片241,通過葉片241提高攪拌效率,入料倉16的入料口朝著移動板31 的一側,通過注水口17控制反應腔12內的水泥的成分比,保持成型水泥的質量。
[0021]各位技術人員須知:雖然本技術已按照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術的專利技術思想并不僅限于此本技術,任何運用本技術思想的改裝,都將納入本專利專利權保護范圍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箱、攪拌機構和升降機構,所述攪拌箱內部設有反應腔,反應腔的側面上方設有出料口,所述攪拌箱通過升降機構與攪拌機構連接,攪拌機構通過升降機構的傳動可以在攪拌箱內上下移動,所述攪拌機構的底部設有與反應腔相匹配的升降底板,所述升降底板側面與反應腔的內表面相貼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板的上表面為傾斜面,且傾斜面朝著出料口的方向由高到低向下傾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板為圓盤狀,所述反應腔為圓柱形,升降底板貼合反應腔的內表面。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水泥攪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一新,胡建連,曹祥彬,陳玲媚,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創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