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麻醉科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包括支撐桿、調節(jié)組件、連接桿和用于固定肢體的固定組件,所述支撐桿為帶鎖定功能的伸縮結構,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設置在支撐桿上的固定齒圈和沿固定齒圈上下移動的活動齒圈,所述活動齒圈一側安裝帶有固定組件的連接桿;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底座和壓環(huán),所述連接桿一側設有底座,所述底座一端通過彈性件安裝壓環(huán)。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簡單,通過固定齒圈與活動齒圈調整固定組件的使用角度,齒圈嚙合確保使用穩(wěn)定;本裝置降低對使用環(huán)境的要求,使用更加靈活。活。活。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急診科醫(yī)療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急診室又叫急診科,是醫(yī)院中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jīng)之路,是綜合急癥醫(yī)院主要接收求醫(yī)服務的患者的其中一個部門。在對出血的急診患者肢體進行包扎護理時,通常會使用輔助裝置,來對患者的肢體進行支撐。
[0003]急診科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在使用的過程中,通常會根據(jù)患者的情況對輔助裝置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但是在調節(jié)時輔助裝置受到使用環(huán)境的限制,調整不便;另外,現(xiàn)有的輔助裝置體積過大,給使用或者存放帶來不便。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5]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包扎輔助裝置調節(jié)不便的問題。
[0006]本技術實施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包括支撐桿、調節(jié)組件、連接桿和用于固定肢體的固定組件,所述支撐桿為帶鎖定功能的伸縮結構,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設置在支撐桿上的固定齒圈和沿固定齒圈上下移動的活動齒圈,所述活動齒圈一側安裝帶有固定組件的連接桿;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底座和壓環(huán),所述連接桿一側設有底座,所述底座一端通過彈性件安裝壓環(huán)。
[0007]更進一步的,所述活動齒圈一側設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為倒L型結構。
[0008]更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桿一側設有可拆卸連接的置物箱。
[0009]更進一步的,所述連接桿一側設有條形的長槽,所述底座一側安裝沿長槽移動的螺桿,所述連接桿另一側設有用于緊固螺桿的螺母。
[0010]更進一步的,所述底座一側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通過彈性件安裝與壓環(huán)連接的擋塊。
[0011]更進一步的,所述壓環(huán)一側設有沿其上下移動的調節(jié)桿,所述調節(jié)桿一端安裝壓板。
[0012]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技術提供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簡單,通過固定齒圈與活動齒圈調整固定組件的使用角度,齒圈嚙合確保使用穩(wěn)定;本裝置降低對使用環(huán)境的要求,使用更加靈活。
[0014]本技術通過限位桿限制活動齒圈的移動,確保活動齒圈始終與支撐桿連接在一起,防止丟失部件而影響使用。
[0015]本技術通過長槽能夠移動底座,改變其使用位置,且能夠轉動底座改變其使
用角度,結合齒圈對連接桿的調整以及支撐桿伸縮的調整,進一步調整固定組件的使用位置,滿足使用需求。
[0016]本技術設置了置物箱以放置醫(yī)用物品,方便醫(yī)務工作人員使用;且置物箱與支撐桿可拆卸連接,便于工作人員清理。
[0017]本技術通過壓環(huán)、底座以及彈性件對壓環(huán)的作用力實現(xiàn)固定患者肢體的效果,便于后續(xù)包扎;且還能夠通過移動壓板對肢體進一步固定,確保固定效果。
附圖說明
[0018]此處的附圖被并入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術的實施例,并與說明書一起用于解釋本技術的原理。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是支撐桿與齒圈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是底座與壓環(huán)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
[0024]1?
支撐桿、2
?
固定齒圈、3
?
活動齒圈、4
?
連接桿、5
?
底座、6
?
壓環(huán)、7
?
限位桿、8
?
置物箱、9
?
長槽、10
?
螺桿、11
?
螺母、12
?
滑槽、13
?
擋塊、14
?
調節(jié)桿、15
?
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26]為了對本技術實施例進行有效說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0027]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支撐桿1、調節(jié)組件、連接桿4和用于固定肢體的固定組件,所述支撐桿1為帶鎖定功能的伸縮結構,能夠改變底座5的使用高度。
[0028]如圖2所示,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設置在支撐桿1上的固定齒圈2和沿固定齒圈2上下移動的活動齒圈3,所述活動齒圈3一側安裝帶有固定組件的連接桿4。活動齒圈3與固定齒圈2分離后轉動,然后再與固定齒圈2嚙合,完成調整連接桿4使用角度的操作。且齒圈嚙合,使用時更加穩(wěn)定。
[0029]如圖2所示,所述活動齒圈3一側設有限位桿7,所述限位桿7為倒L型結構。限位桿7與活動齒圈3的間距不影響其移動,但是其限制活動齒圈3的移動范圍,既能夠確保活動齒圈3與固定齒圈2分離,還能夠確保活動齒圈3始終與支撐桿1連接在一起,防止丟失部件而影響使用。
[0030]如圖3所示,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底座5和壓環(huán)6,所述連接桿4一側設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一側設有滑槽12,所述滑槽12內通過彈性件安裝與壓環(huán)6連接的擋塊13,所述彈性件
為彈簧,通過彈簧將壓環(huán)6向底座5一側拉緊,從而將肢體固定在壓環(huán)6與底座5之間。
[0031]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桿1一側設有可拆卸連接的置物箱8,所述支撐桿1上設有卡塊,所述置物箱8一側設有與卡塊相配合的卡槽,該結構便于拆卸,若置物箱8內放置用過的醫(yī)療用品,可以將置物箱8拆卸下來后集中進行處理。或者,置物箱8內存放紗布、消毒液等醫(yī)療用品,便于醫(yī)務工作人員使用。
[0032]如圖1所示,所述連接桿4一側設有條形的長槽9,長槽9內壁為光滑面。所述底座5一側安裝沿長槽9移動的螺桿10,所述連接桿4另一側設有用于緊固螺桿10的螺母11,所述螺母11與底座5之間設有墊片,使得螺母11將螺桿10固定在連接桿4一側時固定效果更好。通過長槽9能夠移動底座5,改變其使用位置;且能夠轉動底座5改變其使用角度,滿足使用需求。
[0033]如圖3所示,所述壓環(huán)6一側設有沿其上下移動的調節(jié)桿14,調節(jié)桿14與壓環(huán)6螺紋連接,所述調節(jié)桿14一端安裝壓板15。調節(jié)桿14移動帶動壓板15移動,進一步減少固定肢體的空間,確保固定效果。
[0034]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工作原理如下:
[0035]使用時,醫(yī)務工作人員通過支撐桿1調整連接桿4的使用高度,以滿足后續(xù)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撐桿(1)、調節(jié)組件、連接桿(4)和用于固定肢體的固定組件,其中,所述支撐桿(1)為帶鎖定功能的伸縮結構,所述調節(jié)組件包括設置在支撐桿(1)上的固定齒圈(2)和沿固定齒圈(2)上下移動的活動齒圈(3),所述活動齒圈(3)一側安裝帶有固定組件的連接桿(4);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底座(5)和壓環(huán)(6),所述連接桿(4)一側設有底座(5),所述底座(5)一端通過彈性件安裝壓環(huán)(6)。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齒圈(3)一側設有限位桿(7),所述限位桿(7)為倒L型結構。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急診護理用包扎輔助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朱秀紅,
申請(專利權)人:朱秀紅,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