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及其有機溶劑分散液、以及它們的制造方法
[0001]本申請專利技術是申請號為201580042292.8、專利技術名稱為“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申請日為2015年8月6日的申請的分案申請。
[0002]本專利技術涉及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0003]以往,作為集成電路的密封材料等,將絕緣性陶瓷(例如二氧化硅)微粒填充到環氧樹脂等耐熱性樹脂中而得的密封材料已經被實用化。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集成電路的高集成化、高容量化,存在為了減小集成電路內的信號損失,一直在開發特別是在高頻區域中介電損耗低的絕緣材料的狀況。在此,鎂橄欖石(硅酸鎂;Mg2SiO4)在高頻區域中的介電損耗小、且顯示高的絕緣性,因此作為在微波區域中使用的電介質陶瓷的材料而引起了關注。
[0004]關于這樣的鎂橄欖石,公開了下述方法:將Mg(OH)2粉末或MgO粉末與平均一次粒徑為10μm以下的SiO2粉末在水中進行混合粉碎,利用噴霧干燥機進行噴霧干燥,然后在1100℃進行燒成,然后進一步進行濕式粉碎、噴霧干燥,從而獲得平均一次粒徑為0.05~0.15μm的MgO
?
SiO2系氧化物粉末(參照例如專利文獻1)。此外,公開了下述方法:將硝酸鎂水溶液和硅酸乙酯溶液以鎂量與硅量以摩爾比計為2:1的方式進行混合,將由此獲得的混合液利用噴霧熱分解法在900℃進行熱分解,從而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其特征在于,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了硅烷處理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即通過將具有5~100m2/g的比表面積的鎂橄欖石微粒在含有由異丙醇構成的有機溶劑的分散介質中通過珠磨進行濕式粉碎后,將該鎂橄欖石微粒與有機硅化合物和/或其水解物以有機硅化合物相對于前述鎂橄欖石微粒的質量比即有機硅化合物/鎂橄欖石微粒為相當于所述鎂橄欖石微粒每1nm2的表面積1~5個甲硅烷基的質量比進行混合來進行硅烷處理,且每1nm2的表面積結合1~5個甲硅烷基。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甲硅烷基由下述式(1)表示,
?
Si(R1)
n
(X)3?
n
???
(1)式(1)中,R1的根據Fedors的推算法計算的溶解參數即SP值為5.5~11.5,R1是選自取代或無取代的烷基、芳基、鹵化烷基、鹵化芳基、烯基、環氧基、(甲基)丙烯酰基、巰基、氨基和氰基中的至少1種,X是羥基和碳原子數為1~4的烷氧基中的至少一者,n為0~3的整數。3.一種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特征在于,包含: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和含有有機溶劑的分散介質。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有機溶劑的分散介質的溶解參數即SP值為8~15。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是選自甲醇、乙醇、異丙醇、二甲基甲酰胺、甲基溶纖劑、乙基溶纖劑、丁基溶纖劑、乙二醇、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1
?
戊醇、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雙酚A型環氧樹脂和雙酚F型樹脂中的至少1種。6.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一項所述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分散液的水分含量為5質量%以下。7.一種每1nm2的表面積結合1~5個甲硅烷基的硅烷處理鎂橄欖石微粒的有機溶劑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下述(a)工序和(b)工序,根據需要進一步具有下述工序(c),(a)工序:通過珠磨將具有5~100m2/g的比表面積的鎂橄欖石微粒在含有由異丙醇構成的有機溶劑的分散介質中進行濕式粉碎,從而獲得有機溶劑分散液的工序,(b)工序:按照使有機硅化合物相對于所述鎂橄欖石微粒的質量比即有機硅化合物/鎂橄欖石微粒的質量比成為相當于所述鎂橄欖石微粒每1nm2的表面積1~5個甲硅烷基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伊左治忠之,飛田將大,
申請(專利權)人:日產化學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