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屬于電纜輔助工具技術領域,包括底座、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折彎機構;所述底座上設有底板;所述折彎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桿和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移動桿的一端設有通孔和限位塊;所述通孔的內徑與所述定位桿的外徑相匹配,所述通孔與所述限位塊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纜的外徑。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以往電纜施工過程中電纜折彎不便的技術問題,操作簡單靈活,便于控制,可轉動不同的角度實現對電纜不同程度的彎折,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結構穩定,適用性強。適用性強。適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
[0001]本技術涉及電纜輔助工具
,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
技術介紹
[0002]隨著小城鎮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和新農村電氣化建設步伐不斷推進,供電企業及電力客戶均對電力設施設計、施工、檢修的標準要求越來越高。電力電纜施工工作中,為實現其與架空線路、開關柜和計量設施等供用電設備的有效聯接,需借用外力將電力電纜折成一定的弧度,使電力電纜走向得以有效改變。
[0003]在傳統的電力電纜折彎中,往往由操作者事先估算折彎長度、曲線弧度,借助雙手及身體其他部位,或兩人以上用力地將電纜折成一定的彎度,非常費力。也有借助工具,對電纜進行折彎,這類工具多數類似鉗子,不容易掌握力度,變形尺寸和彎曲程度控制不準,也容易造成電纜損壞。
[0004]公告號為CN209577963U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線纜彎折工具,包括底板,垂直安裝在底板上的固定板,平行設置于固定板前側并通過支撐塊與固定板固定的支撐板,設置在支撐板背對固定板側的銷釘和第二定型輪,通過設于其中心的輪軸固定在固定板前側且可旋轉的轉動盤,以及通過設于其中心的輪軸固定在轉動盤背對固定板側的邊緣的第一定型輪。該技術制作拉線成型快,拉線不容易散股,同時拉線受力均勻,不形成潛在的隱患,制作時人體不容易受傷。廣泛用于電力線路及弱電線路桿塔的拉線現場制作,能改變長期以來人力手工制作拉線難以成型的難題,從而減少勞動強度,節省勞動時間,制作成型的拉線工藝美觀,大大減少手工制作拉線對過度彎曲線纜的損傷,延長線纜的使用壽命。但是,該技術在對電纜折彎時,需要對電纜一端固定,另一端經過銷釘,穿過兩個定型輪之間,對于硬度大的電纜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包括底座、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折彎機構;所述底座上設有底板;所述折彎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桿和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移動桿的一端設有通孔和限位塊;所述通孔的內徑與所述定位桿的外徑相匹配,所述通孔與所述限位塊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纜的外徑。
[0008]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桿設置三個,分別為定位桿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以所述定位桿Ⅰ為端點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定位桿Ⅰ與所述定位桿Ⅱ、定位桿Ⅲ分布于所述電纜的兩側;所述定位桿Ⅰ到所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電纜的外徑。
[0009]進一步的,所述移動桿設置兩個,分別通過所述通孔套設在所述定位桿Ⅱ和所述
定位桿Ⅲ上,所述定位桿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的外徑相同。
[0010]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上均設有墊圈,所述移動桿套設在所述墊圈的上部。
[0011]進一步的,所述移動桿的另一端設置U型把手,所述U型把手的開口方向朝外,所述U型把手上設有護套。
[0012]進一步的,所述定位桿Ⅱ、所述定位桿Ⅲ、所述限位塊上均內設有墊片。
[001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術的底座上設有底板,折彎機構設置在底板上,包括定位桿和移動桿。定位桿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以定位桿Ⅰ為端點,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移動桿為長方體結構,設有通孔和限位塊,通過通孔分別套設在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上。將需要彎折的電纜放置在移動桿上,卡在定位桿Ⅱ、定位桿Ⅲ和限位塊之間,同時轉動兩個移動桿,通過擠壓對電纜進行折彎,可根據需要折彎的弧度選擇轉動不同的角度。定位桿Ⅰ對電纜折彎位置進行定位,同時防止在折彎過程中,中間位置向外凸起。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上均設有墊圈,減少移動桿對底板的摩擦。移動桿的另一端設置U型把手, U型把手的開口方向朝外,設有護套,減少移動桿對手部的損傷。定位桿Ⅱ、定位桿Ⅲ、限位塊上均內設有墊片,減少對電纜的損傷。
[0015]本技術解決了以往電纜施工過程中電纜折彎不便的技術問題,操作簡單靈活,便于控制,可轉動不同的角度實現對電纜不同程度的彎折,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結構穩定,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電力電纜折彎工具的俯視圖。
[0018]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定位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電力電纜折彎工具的側視圖。
[0020]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2電力電纜折彎工具的俯視圖。
[0021]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3折彎機構的側視圖。
[0022]各附圖標記的含義如下:
[0023]1:底座、2:底板、3:螺栓、4:定位桿Ⅱ、5:限位塊、6:移動桿、7:U型把手、8:定位桿Ⅰ、9:電纜、10:定位桿Ⅲ、11:墊圈、12: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附圖1
?
5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
?
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包括底座1、和設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折彎機構;所述底座1上設有底板2;所述折彎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定位
桿和移動桿6;所述移動桿6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移動桿6的一端設有通孔和限位塊5;所述通孔的內徑與所述定位桿的外徑相匹配,所述通孔與所述限位塊5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纜9的外徑。
[0027]所述定位桿設置三個,分別為定位桿
Ⅰ?
8、定位桿
Ⅱ?
4和定位桿
Ⅲ?
10,以所述定位桿
Ⅰ?
8為端點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定位桿
Ⅰ?
8與所述定位桿
Ⅱ?
4、定位桿
Ⅲ?
10分布于所述電纜9的兩側;所述定位桿
Ⅰ?
8到所述定位桿
Ⅱ?
4和定位桿
Ⅲ?
10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電纜9的外徑。
[0028]所述移動桿6設置兩個,分別通過所述通孔套設在所述定位桿
Ⅱ?
4和所述定位桿
Ⅲ?
10上,所述定位桿
Ⅰ?
8、定位桿
Ⅱ?
4和定位桿
Ⅲ?
10的外徑相同。
[0029]所述定位桿
Ⅱ?
4和定位桿
Ⅲ?
10上均設有墊圈11,所述移動桿6套設在所述墊圈11的上部。
[0030]其中,底板2通過螺栓3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底板2、定位桿
Ⅰ?
8、定位桿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設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折彎機構;所述底座上設有底板;所述折彎機構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定位桿和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為長方體結構;所述移動桿的一端設有通孔和限位塊;所述通孔的內徑與所述定位桿的外徑相匹配,所述通孔與所述限位塊之間的距離大于電纜的外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力電纜折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桿設置三個,分別為定位桿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以所述定位桿Ⅰ為端點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定位桿Ⅰ與所述定位桿Ⅱ、定位桿Ⅲ分布于所述電纜的兩側;所述定位桿Ⅰ到所述定位桿Ⅱ和定位桿Ⅲ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大于所述電纜的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鵬宇,劉松峰,李曉陽,陳慎,
申請(專利權)人: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唐河縣供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