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涉及醫療器材技術領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固定底盤、連接盤、連接環、排出口、清洗導管、第一透明袋和第二透明袋,第一透明袋的出口端位于第二透明袋內部;第一透明袋出口端設有扭簧,扭簧的一端與第一透明袋內壁固定連接,扭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封擋第一透明袋出口端的擋片,擋片的端部與第一透明袋內壁觸接;第二透明袋外壁設有與第二透明袋內部連通的除臭排氣管。該排便造瘺口袋能對造瘺口處的排出物進行收集,并能防止收集的排出物發生逆流對患者造瘺口處產生污染甚至感染,且方便對患者造瘺口處和袋體進行清潔,清洗操作簡單易行,且可反復使用,減低成本。本。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
[0001]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材
,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
技術介紹
[0002]針對腸道嚴重損傷或各種腸道腫瘤不能I期吻合,或者泌尿系統腹壁造瘺等患者,需行腸造瘺或尿造瘺,將腸管或輸尿管或膀胱的一端引出到體表(腸管或泌尿系統管道移至腹壁)形成一個開口,術后需一段時間或終身在腹壁造一人工肛門或排尿口,需將大小便出口移至腹部。
[0003]正常人的大腸功能是用來吸收水分和儲存糞便,而造瘺術后患者,由于大腸變短且失去了肛門,糞便來不及成型,便會從造瘺口緩慢流出,通過將造瘺袋掛于患者的腰腹部,能夠對造瘺口處排出的糞便及代謝物進行收集。
[0004]目前,現有技術中的造瘺口袋通常為兩件式造瘺口袋,其包括一個底盤和一個與底盤可拆卸連接的袋子。使用時,將袋子通過底盤粘接在造瘺口處,待袋子裝滿后對其進行傾倒和清洗。在使用造瘺口袋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底盤與造瘺口處時常會出現泄漏,容易對患者造瘺口處造成污染,引發造瘺口周圍皮膚感染,患者造瘺口處皮膚與造口壁之間不易愈合,故而需要對經常造瘺口處進行清洗操作。現有技術中的造瘺口袋的使用過程中,需將造瘺口袋拆卸后進行清洗,清洗操作流程復雜且不方便,不容易做到隨時保持造瘺口袋的清潔。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該腸造瘺袋能對造瘺口處的排出物進行及時收集,并能防止收集的排出物發生逆流對患者造瘺口處產生污染,且方便對患者造瘺口處和袋體進行清潔,清洗操作簡單、方便,且可反復使用,減低成本。
[0006]本技術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由黏貼于患者腹壁的固定底盤和與固定底盤可拆卸連接的袋體構成;所述固定底盤中部設有連接盤;所述袋體入口端設有連接環,所述連接環與連接盤可拆卸連接;所述固定底盤中心處設有貫穿固定底盤和連接盤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與袋體內部連通;所述袋體靠近連接環的外壁設有清洗導管,所述清洗導管的一端部貫穿袋體壁面靠近底盤邊緣;
[0007]所述袋體包括第一透明袋和第二透明袋,所述第一透明袋與連接環一體成型,所述第二透明袋密封套設于第一透明袋外壁,且所述第一透明袋的出口端位于第二透明袋內部;所述第一透明袋出口端設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與第一透明袋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封擋第一透明袋出口端的擋片,所述擋片的端部與第一透明袋內壁觸接;
[0008]所述第二透明袋外壁設有與第二透明袋內部連通的除臭排氣管。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針對于腸造瘺術后的患者,將固定底盤固定黏貼于患者腹壁的造瘺口處,且使固定底盤的排出口與患者腹壁的造瘺口重合,然后通過第一透明袋上的連接環和固定底盤上的連接盤,將第一透明袋與固定底盤之間進行安裝連接,便于造瘺口處的排出物排入至第一透明袋中;當造瘺口處的排出物排入至第一透明袋中后,排出物堆積至第一透明袋底端的擋片出,由于排出物的重力作用,使扭簧在受力作用下進行伸展,使擋片從第一透明袋出口端打開,便于使排出物進入第二透明袋中進行收集;當排出物進入第二透明袋中后,擋片失去重力作用時,扭簧進行伸縮,從而帶動擋片動作將第一透明袋出口端進行封擋;通過第一透明袋出口端的扭簧、擋片和第二透明袋,便于防止排出物進入主體后發生逆流而對患者造瘺口處造成污染的情況;通過清洗導管,便于注入水對造瘺口處、第一透明袋及第二透明袋進行清洗,且通過清洗導管注入的水在清洗后能夠通過排出口流入第一透明袋和第二透明袋,不易在清洗過程中造成清洗污染,且清洗操作簡單,方便;通過除臭排氣管,便于對排入至第二透明袋中排出物的異味及臭味進行祛除,且能夠將第二透明袋中的氣體進行排放;該腸造瘺口袋能對造瘺口處的排出物進行收集,并能防止收集的排出物發生逆流對患者造瘺口處產生污染,且方便對患者造瘺口處和袋體進行清潔,清洗操作簡單、方便。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盤黏貼于患者腹壁的表面為透氣黏貼面,所述透氣黏貼面表面設有撕膜,所述撕膜邊緣設有與撕膜一體成型的撕條。
[00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透氣黏貼面,便于將固定底盤穩定黏貼于患者腹壁的造瘺口處,且便于造瘺口周圍皮膚的透氣;通過撕膜,便于對未使用時的透氣黏貼面進行保護,防止其失去黏貼性能;通過撕條,便于撕開撕膜的操作。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透明袋底端設有排放袋,所述排放袋與第二透明袋內部相通,所述排放袋一端與第二透明袋底端固定連接,所述排放袋另一端與第二透明袋底端可拆卸連接。
[00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排放袋,便于將第二透明袋內收集滿的排出物進行排放。
[0014]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除臭排氣管內部設有除臭透氣層,所述除臭排氣管遠離第二透明袋的端部可拆卸連接有第一封帽。
[00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除臭透氣層,便于實現除去第二透明袋內排出物臭味的功能;通過第一封帽,便于對除臭排氣管的出口進行封蓋。
[0016]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清洗導管遠離第一透明袋外壁的入口端可拆卸連接有第二封帽。
[001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二封帽,便于對清洗導管的入口進行封蓋。
[001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底盤邊緣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固定貼帶。
[001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固定貼帶,便于進一步使固定底盤穩定黏貼于患者腹壁的造瘺口處,防止固定底盤掉落。
[002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盤邊緣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連接限位環;所述連接環邊緣設有兩個與連接限位環相匹配的連接限位件。
[002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連接限位環和連接限位件,便于對連接盤和連接環
的安裝連接進行限位固定。
[0022]綜上所述,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時,將固定底盤固定黏貼于患者腹壁的造瘺口處,且使固定底盤的排出口與患者腹壁的造瘺口重合,然后通過第一透明袋上的連接環和固定底盤上的連接盤,將第一透明袋與固定底盤之間進行安裝連接,便于造瘺口處的排出物排入至第一透明袋中;當造瘺口處的排出物排入至第一透明袋中后,排出物堆積至第一透明袋底端的擋片出,由于排出物的重力作用,使扭簧在受力作用下進行伸展,使擋片從第一透明袋出口端打開,便于使排出物進入第二透明袋中進行收集;當排出物進入第二透明袋中后,擋片失去重力作用時,扭簧進行伸縮,從而帶動擋片動作將第一透明袋出口端進行封擋;通過第一透明袋出口端的扭簧、擋片和第二透明袋,便于防止排出物進入主體后發生逆流而對患者造瘺口處造成污染的情況;通過清洗導管,便于注入水對造瘺口處、第一透明袋及第二透明袋進行清洗,且通過清洗導管注入的水在清洗后能夠通過排出口流入第一透明袋和第二透明袋,不易在清洗過程中造成清洗污染,且清洗操作簡單,方便;通過除臭排氣管,便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其特征是: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由黏貼于患者腹壁的固定底盤(1)和與固定底盤(1)可拆卸連接的袋體構成;所述固定底盤(1)中部設有連接盤(5);所述袋體入口端設有連接環(4),所述連接環(4)與連接盤(5)可拆卸連接;所述固定底盤(1)中心處設有貫穿固定底盤(1)和連接盤(5)的排出口(6),所述排出口(6)與袋體內部連通;所述袋體靠近連接環(4)的外壁設有清洗導管(7),所述清洗導管(7)的一端部貫穿袋體壁面靠近底盤邊緣;所述袋體包括第一透明袋(2)和第二透明袋(3),所述第一透明袋(2)與連接環(4)一體成型,所述第二透明袋(3)密封套設于第一透明袋(2)外壁,且所述第一透明袋(2)的出口端位于第二透明袋(3)內部;所述第一透明袋(2)出口端設有扭簧(8),所述扭簧(8)的一端與第一透明袋(2)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扭簧(8)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封擋第一透明袋(2)出口端的擋片(9),所述擋片(9)的端部與第一透明袋(2)內壁觸接;所述第二透明袋(3)外壁設有與第二透明袋(3)內部連通的除臭排氣管(1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便于清潔、除臭及反復使用的腹壁排便造口袋,其特征是:所述底盤黏貼于患者腹壁的表面為透氣黏貼面(11),所述透氣黏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貴清,趙高平,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人民醫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