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和方法,涉及電池溫度檢測領域。該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包括:數據處理模塊和溫度數據采集模塊,溫度數據采集模塊包括多個熱電偶,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與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電連接,每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靠近電池模組中的防爆閥,多個熱電偶與數據處理模塊構成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回路;數據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在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利用多個熱電偶與數據處理模塊構成的溫度檢測回路實現對電池模組溫度的實時檢測,從而提高對電池模組熱失控的檢測及時率。率。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和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池溫度檢測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和方法。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對電池系統做熱失控的方式通常為使用氣溶膠、煙霧、氫氣以及氣壓等傳感器,在電池系統發生熱失控的情況下,失控的電池會釋放煙霧、氫氣以及烷類氣體,此時該類氣體會被以上傳感器檢測到并發出警報。
[0003]但是,在使用上述提及的傳感器時,均需使用芯片實現對相應成分的檢測,原理較復雜,可靠性有待驗證。另一方面,若使用溫感設備檢測容量較小的電池的熱失控情況,由于釋放的氣體量不多,就會造成溫感設備無法及時檢測到電池的溫度變化情況,從而導致無法及時判斷電池是否發生熱失控。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和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無法及時檢測電池模組溫度變化以及及時判斷電池模組是否發生熱失控的問題。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包括數據處理模塊和溫度數據采集模塊,所述溫度數據采集模塊包括多個熱電偶,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電連接,每個所述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靠近電池模組中的防爆閥,所述多個熱電偶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回路;
[0007]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
[0008]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還用于在所述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所述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
[0009]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每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均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包括至少一個正極熱電偶和至少一個負極熱電偶,所述正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與所述負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一一對應電連接,每個所述正極熱電偶、與所述正極熱電偶電連接的負極熱電偶以及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一個所述溫度檢測回路。
[0010]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溫度檢測回路中的正極熱電偶和負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
[0011]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熱電偶包括第一熱電偶、第二熱電偶和第三熱電偶,所述第一熱電偶和所述第二熱電偶的極性不同,所述第二熱電偶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極性相同;所述第一熱電偶、所述第二熱電偶和所述第三熱電偶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一端相互電連接,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二端均與
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
[0012]其中,所述第一端為所述溫度測量端,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二端為所述溫度采集端,所述第一熱電偶、所述第二熱電偶、所述第三熱電偶和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所述溫度檢測回路。
[0013]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同一條導線上。
[0014]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熱電偶包括至少一個正極熱電偶和至少一個負極熱電偶,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正極熱電偶與負極熱電偶交替電連接,且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第一個熱電偶與最后一個熱電偶的極性不同;
[0015]所述第一個熱電偶與所述最后一個熱電偶中未與其余熱電偶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溫度采集端,所述第一個熱電偶與所述最后一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
[0016]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所述正極熱電偶與所述負極熱電偶的連接點為所述溫度測量端。
[0017]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熱電偶構成多個熱電偶組,每個所述熱電偶組包括一個正極熱電偶和一個負極熱電偶,所述正極熱電偶與所述負極熱電偶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組通過導線依次電連接,且任意相鄰兩個熱電偶組之間的導線所連接的兩個熱電偶的極性不同;
[0018]其中,每個所述熱電偶組中的所述正極熱電偶與所述負極熱電偶的連接點為所述溫度測量端;所述多個熱電偶組中的第一個熱電偶組和最后一個熱電偶組中未與其余熱電偶組電連接的一端為所述溫度采集端,所述第一個熱電偶組與所述最后一個熱電偶組的溫度采集端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組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所述溫度檢測回路。
[0019]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包括信號收發器和電池管理系統,所述溫度采集端與所述信號收發器電連接,所述信號收發器與所述電池管理系統電連接;
[0020]所述信號收發器用于根據所述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并將所述溫度信息發送給所述電池管理系統;
[0021]所述電池管理系統用于在所述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所述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
[0022]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池管理系統還用于在判定所述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的情況下,執行預設的異常處理操作。
[0023]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方法,應用于前述實施方式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所述方法包括:
[0024]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獲取所述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
[0025]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根據所述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
[0026]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在所述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所述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
[0027]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和方法,該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包括:數據處理模塊和溫度數據采集模塊,溫度數據采集模塊包括多個熱電偶,多個熱電偶中
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與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電連接,每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靠近電池模組中的防爆閥,多個熱電偶與數據處理模塊構成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回路;數據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在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利用多個熱電偶與數據處理模塊構成的溫度檢測回路實現對電池模組溫度的實時檢測,從而提高對電池模組熱失控的檢測及時率。
[0028]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2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30]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的一種組成示意圖;
[0031]圖2示出了圖1中多個熱電偶的一種連接示意圖;
[0032]圖3示出了圖1中多個熱電偶的另一種連接示意圖;
[0033]圖4示出了圖1中多個熱電偶的另一種連接示意圖;
[0034]圖5示出了圖1中多個熱電偶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據處理模塊和溫度數據采集模塊,所述溫度數據采集模塊包括多個熱電偶,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至少兩個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電連接,每個所述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靠近電池模組中的防爆閥,所述多個熱電偶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至少一個溫度檢測回路;所述數據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溫度采集端的檢測信號,計算溫度信息;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還用于在所述溫度信息達到預設值時,判定所述電池模組發生熱失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熱電偶中的每個熱電偶的溫度采集端均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所述多個熱電偶包括至少一個正極熱電偶和至少一個負極熱電偶,所述正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與所述負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一一對應電連接,每個所述正極熱電偶、與所述正極熱電偶電連接的負極熱電偶以及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一個所述溫度檢測回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檢測回路中的正極熱電偶和負極熱電偶的溫度測量端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熱電偶包括第一熱電偶、第二熱電偶和第三熱電偶,所述第一熱電偶和所述第二熱電偶的極性不同,所述第二熱電偶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極性相同;所述第一熱電偶、所述第二熱電偶和所述第三熱電偶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一端相互電連接,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二端均與所述數據處理模塊電連接;其中,所述第一端為所述溫度測量端,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二端為所述溫度采集端,所述第一熱電偶、所述第二熱電偶、所述第三熱電偶和所述數據處理模塊構成所述溫度檢測回路。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熱電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熱電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熱電偶的第一端均連接到同一條導線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熱失控檢測系統,其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廣平,倪麗萍,孫亞洲,勞力,周鵬,
申請(專利權)人: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