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橋梁的兩側護欄內且對位于大橋底部的檢測吊架進行同步移動的檢修提吊車,兩個檢修提吊車通過手持遙控器同步控制,檢修提吊車包括移動車體以及均設置在移動車體上的外翻架體、卷揚機和配重塊,外翻架體上設置有多個滑輪,卷揚機的提吊繩伸出端經過多個滑輪與檢測吊架連接,外翻架體的外翻端側底部安裝有電動葫蘆,電動葫蘆的鋼絲繩伸出端與檢測吊架連接,移動車體的移動輪通過伺服電機驅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兩個檢修提吊車在橋面上的相對位置固定,利用第一分控制器和第二分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實現手持遙控器對兩個檢修提吊車的同步控制,靈活可靠。靈活可靠。靈活可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
[0001]本技術屬于橋底吊架同步移動
,具體涉及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
技術介紹
[0002]現有大橋的橋梁底下的支座更換、橋下檢修,施工人員需要全長的施工平臺才能夠方便的到達施工部位進行安裝和檢測。傳統的在橋下搭設滿堂腳手架無法適應橋下復雜的環境,橋下通長的檢測吊架越來越體現出其優勢,現有的檢測吊架通過橋面一體運移車實現可靠的移動,這種方式對于橋面上無復雜結構附件的橋梁尚可實施,但是對于橋面上設計有復雜結構附件的橋梁而言,寸步難行,如對兩側有吊桿的拱橋、斜拉橋,傳統施工平臺無法到達,因此,在橋面的兩側設計獨立的同步移動吊架系統應運而生,現有的橋面上檢測吊架進行橋底檢測時,多采用人工推移,兩個同步困難、運行不平穩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導致大橋底面檢測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設計新穎合理,結構簡單,由于兩個檢修提吊車在橋面上的相對位置固定,利用第一分控制器和第二分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實現手持遙控器對兩個檢修提吊車的同步控制,通過在第一分控制器上連接第一計時器對第一卷揚機或第一伺服電機啟動延時,通過在第二分控制器上連接第二計時器對第二卷揚機或第二伺服電機啟動延時,保持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同步工作、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靈活可靠,實用性強,便于推廣使用。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橋梁的兩側護欄內且對位于大橋底部的檢測吊架進行同步移動的檢修提吊車,兩個檢修提吊車通過手持遙控器同步控制,所述檢修提吊車包括移動車體以及均設置在移動車體上的外翻架體、卷揚機和配重塊,外翻架體設置在移動車體上靠近對應側護欄一側,外翻架體上設置有多個滑輪,卷揚機的提吊繩伸出端經過多個滑輪與檢測吊架連接,外翻架體的外翻端側底部安裝有電動葫蘆,電動葫蘆的鋼絲繩伸出端與檢測吊架連接,移動車體的移動輪通過伺服電機驅動,一個移動車體上設置有第一分控制器,另一個移動車體上設置有第二分控制器;
[0005]卷揚機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一卷揚機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二卷揚機,電動葫蘆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一電動葫蘆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二電動葫蘆,伺服電機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一伺服電機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上的第二伺服電機;
[0006]第一卷揚機、第一電動葫蘆和第一伺服電機均由第一分控制器控制,第二卷揚機、第二電動葫蘆和第二伺服電機均由第二分控制器控制,第一分控制器上連接有第一計時
器、第一輔助通信模塊和第二主無線通信模塊,第二分控制器上連接有第二計時器和與第一輔助通信模塊通信的第二輔助通信模塊;
[0007]所述手持遙控器包括主控制器以及均與主控制器連接且用于與第二主無線通信模塊通信的第一主無線通信模塊、用于啟動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同步工作的第一啟動按鍵、用于啟動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同步工作的第二啟動按鍵。
[0008]上述的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設置在移動車體上遠離對應側護欄一側。
[0009]上述的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車體通過斜支撐與外翻架體連接。
[0010]上述的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吊架上設置有用于檢測檢測吊架傾斜程度的傾斜傳感器,傾斜傳感器與主控制器連接。
[0011]上述的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上還連接有用于提示檢測吊架傾斜超過閾值的提示器。
[0012]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3]1、本技術的檢測吊架兩側均通過電動葫蘆和卷揚機雙線提吊,實現檢測吊架提吊的雙重保障,便于推廣使用。
[0014]2、本技術中由于兩個檢修提吊車同步在橋面移動,因此兩個檢修提吊車之間的距離實時保持一致,因此兩個檢修提吊車在橋面上的相對位置固定,利用第一分控制器和第二分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實現手持遙控器對兩個檢修提吊車的同步控制,其中,具體實現過程中,在第一計時器中存儲第一延時時間,在第二計時器中存儲第二延時時間,第一延時時間大于第二延時時間,且第一延時時間和第二延時時間之間的時間差值為第一分控制器向第二分控制器的通信時間,當延時到時結束,保持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同步工作、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靈活可靠,可靠穩定,使用效果好。
[0015]3、本技術設計新穎合理,通過手持遙控器無線對兩個檢修提吊車進行同步控制,靈活快捷,操作人員可遠程操作也可在橋面操作,不受距離限制,便于推廣使用。
[0016]綜上所述,本技術設計新穎合理,由于兩個檢修提吊車在橋面上的相對位置固定,利用第一分控制器和第二分控制器之間的通信,實現手持遙控器對兩個檢修提吊車的同步控制,通過在第一分控制器上連接第一計時器對第一卷揚機或第一伺服電機啟動延時,通過在第二分控制器上連接第二計時器對第二卷揚機或第二伺服電機啟動延時,保持第一卷揚機和第二卷揚機同步工作、第一伺服電機和第二伺服電機,靈活可靠,便于推廣使用。
[0017]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電路原理框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1—橋梁;
??????????????
2—護欄;
??????????????
3—檢測吊架;
[0022]4—移動車體;
??????????
5—外翻架體;
??????????
6—滑輪;
[0023]7—配重塊;
????????????
8—卷揚機;
????????????8?
1—第一卷揚機;
[0024]8?
2—第二卷揚機;
??????
9—斜支撐;
????????????
10—電動葫蘆;
[0025]10
?
1—第一電動葫蘆;
???
10
?
2—第二電動葫蘆;
???
11
?
1—第一伺服電機;
[0026]11
?
2—第二伺服電機;
???
12—主控制器;
?????????
13—第一啟動按鍵;
[0027]14—第二啟動按鍵;
?????
15—傾斜傳感器;
???????
16—提示器;
[0028]17—第一主無線通信模塊; 18—第二主無線通信模塊;
[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大橋臨時檢測吊架同步移動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對稱設置在橋梁(1)的兩側護欄(2)內且對位于大橋底部的檢測吊架(3)進行同步移動的檢修提吊車,兩個檢修提吊車通過手持遙控器同步控制,所述檢修提吊車包括移動車體(4)以及均設置在移動車體(4)上的外翻架體(5)、卷揚機(8)和配重塊(7),外翻架體(5)設置在移動車體(4)上靠近對應側護欄(2)一側,外翻架體(5)上設置有多個滑輪(6),卷揚機(8)的提吊繩伸出端經過多個滑輪(6)與檢測吊架(3)連接,外翻架體(5)的外翻端側底部安裝有電動葫蘆(10),電動葫蘆(10)的鋼絲繩伸出端與檢測吊架(3)連接,移動車體(4)的移動輪通過伺服電機驅動,一個移動車體(4)上設置有第一分控制器(19
?
1),另一個移動車體(4)上設置有第二分控制器(19
?
2);卷揚機(8)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一卷揚機(8
?
1)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二卷揚機(8
?
2),電動葫蘆(10)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一電動葫蘆(10
?
1)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二電動葫蘆(10
?
2),伺服電機包括設置在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一伺服電機(11
?
1)和設置在另一個移動車體(4)上的第二伺服電機(11
?
2);第一卷揚機(8
?
1)、第一電動葫蘆(10
?
1)和第一伺服電機(11
?
1)均由第一分控制器(19
?
1)控制,第二卷揚機(8
?
2)、第二電動葫蘆(1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柯亮亮,許冰,李京,趙庭,石雄偉,劉劍,王劍飛,魏程,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