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植被恢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0002]高原地區由于太陽輻射強烈、日照時間長、蒸發量極大、氣溫低、空氣稀薄、干濕季分 明、氣候環境極其惡劣、高原地區的植被遭到破壞后難以恢復。高原地區自身環境承載能力 極為有限,土壤層形成較為年輕,土壤層薄弱,經上百甚至上千年形成薄弱土層和草甸層, 惡劣的氣候條件阻礙植被的生長,一旦土壤層遭到破壞,植被短期內很難恢復或恢復效果不 佳。傳統植被恢復材料在高原條件下不穩定,且難以適應高原地區環境,因此提升高原地區 植被恢復材料對溫度變化的緩沖能力、功能持效性及植被恢復效果是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能有效解決傳統修復 高原植被的效果差、功能弱的技術缺陷。
[0004]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
[0005]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包括養分調控材料、水分調控材料與溫度調控材 料;
[0006]按重量份數計,所述養分調控材料包括20
?
30份的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5
?
10份 的納米二氧化硅與10
?
15份的磷酸二氫鉀粉末;
[0007]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水分調控材料包括10
?
20份的竹炭顆粒、10
?r/>20份的高吸水樹脂與 10
?
15份的磷酸二氫氨;
[0008]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溫度調控材料包括10
?
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
?
50份的微生物菌渣與 1
?
2份的乙二醇。
[0009]優選的,所述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為:將四氧化三鐵與磷酸鈣粉末按 照重量比1:1混合,按照1份混合材料加入3份無水乙醇、1份蒸餾水和0.5份氨水于室溫下 攪拌制成,所述攪拌速度為700
?
900rpm,攪拌時間為20
?
40分鐘。
[0010]優選的,所述微生物菌渣的制備方法為:將在海拔2500
?
3000m地區進行培養的固氮菌、 里氏木霉、酵母菌培養液過濾后的菌渣按重量比1:1:1混合形成。
[0011]優選的,在制作中,為了增強各材料之間的混合,提高整體材料的穩定性,所述養分調 控材料中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顆粒直徑為0.05
?
0.1mm;納米二氧化硅顆粒直徑為300
?
400nm;磷酸二氫鉀粉末顆粒直徑為5μm
?
10μm;所述水分調控材料中竹炭顆粒顆粒直 徑為2
?
3mm;高吸水樹脂顆粒直徑為0.01
?
0.05mm;磷酸二氫氨顆粒直徑為0.1
?
0.5mm;所述 溫度調控材料中聚丙烯酰胺顆粒直徑為0.1
?
0.3mm;微生物菌渣顆粒直徑為0.5
?
1mm。
[0012]一種制備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13]制作養分調控材料:
[0014]將20
?
30份的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5
?
10份的納米二氧化硅與10
?
15份的磷酸二 氫鉀粉末均勻混合,于室溫下攪拌10
?
15分鐘,所述攪拌速度為500
?
600rpm;
[0015]制作水分調控材料:
[0016]將10
?
20份的竹炭顆粒、10
?
20份的高吸水樹脂與10
?
15份的磷酸二氫氨均勻混合,于室 溫下攪拌10
?
15分鐘,所述攪拌速度為200
?
300rpm;
[0017]制作溫度調控材料:
[0018]將10
?
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
?
50份的微生物菌渣與1
?
2份的乙二醇均勻混合,在30
?
40℃ 環境下低溫造粒形成直徑為1
?
2mm的顆粒;
[0019]制作植被恢復材料:
[0020]將所述養分調控材料、水分調控材料與溫度調控材料按照重量比1:1:2混合均勻。
[0021]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的應用,按重量份將1
?
2份所述植被恢復材料與8
?
12 份土壤混合均勻后噴播于邊坡上,所述噴播厚度為10
?
15cm。
[0022]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
[0023]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建立了養分調控材料、 水分調控材料、溫度調控材料協同配方體系,針對高原地區路基邊坡的植被恢復,使植物能 在夏季溫度變化劇烈及冬季冰凍條件下存活,本專利技術可提升高原地區植被恢復工程對溫度變 化的緩沖能力、功能持效性及植被恢復效果,針對高原地區路基邊坡特點,實現了植被恢復 材料在高原條件下的長久穩定,提升了邊坡植被恢復效果,解決了傳統植被恢復材料在高原 地區適應性差難題。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方案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闡述。 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
[0025]實施例1
[0026]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包括養分調控材料、水分調控材料 與溫度調控材料;
[0027]按重量份數計,所述養分調控材料包括20
?
30份的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5
?
10份 的納米二氧化硅與10
?
15份的磷酸二氫鉀粉末;
[0028]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水分調控材料包括10
?
20份的竹炭顆粒、10
?
20份的高吸水樹脂與 10
?
15份的磷酸二氫氨;
[0029]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溫度調控材料包括10
?
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
?
50份的微生物菌渣與 1
?
2份的乙二醇。
[0030]在所述養分調控材料中,所述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對 養分元素及其他功能材料進行良好的吸附,形成長久的功能保持,同時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 分散性,減少材料在高海拔條件下對可見光的吸收,對低溫及高溫環境有良好的緩沖作用。 所述納米二氧化硅可減少材料在高海拔條件下對紫外線的吸收,實現材料對低溫及高溫環境 的緩沖,所述磷酸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養分調控材料、水分調控材料與溫度調控材料;按重量份數計,所述養分調控材料包括20
?
30份的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5
?
10份的納米二氧化硅與10
?
15份的磷酸二氫鉀粉末;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水分調控材料包括10
?
20份的竹炭顆粒、10
?
20份的高吸水樹脂與10
?
15份的磷酸二氫氨;按重量份數計,所述溫度調控材料包括10
?
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
?
50份的微生物菌渣與1
?
2份的乙二醇。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為:將四氧化三鐵與磷酸鈣粉末按照重量比1:1混合,按照1份混合材料加入3份無水乙醇、1份蒸餾水和0.5份氨水于室溫下攪拌制成,所述攪拌速度為700
?
900rpm,攪拌時間為20
?
40分鐘。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渣的制備方法為:將在海拔2500
?
3000m地區進行培養的固氮菌、里氏木霉、酵母菌培養液過濾后的菌渣按重量比1:1:1混合形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原地區路基邊坡植被恢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養分調控材料中四氧化三鐵
?
磷酸鈣復合材料顆粒直徑為0.05
?
0.1mm、納米二氧化硅顆粒直徑為300
?
400nm、磷酸二氫鉀粉末顆粒直徑為5μm
?
10μm;所述水分調控材料中竹炭顆粒顆粒直徑為2
?
3mm、高吸水樹脂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應華,蒲銳,劉春煜,幸可薇,
申請(專利權)人:中鐵二局集團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