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狀態切換機構和定位裝置,其中,狀態切換機構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驅動件,所述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并能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分離或相互靠近;彈性件,所述彈性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分離,所述第一連接件通過所述彈性件柔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或,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抵持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該該狀態切換機構能夠在剛性狀態和柔性狀態之間進行切換,該狀態切換機構結構簡單、且狀態切換效率高。且狀態切換效率高。且狀態切換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狀態切換機構和定位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新能源電池加工
,特別涉及一種狀態切換機構和應用該狀態切換機構的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新能源的利用,新能源汽車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中,新能源動力電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新能源動力電池的生產加工尤為重要。
[0003]在新能源電池生產、加工過程中,在不同的工序中需要對電池施加剛性作用力或柔性作用力,使得電池保證加工精確的同時不會對電池的表面造成刮花等影響。在對電池提供剛性或柔性作用力時采用不同的機構不僅結構復雜,且在不同的機構間切換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提供一種狀態切換機構,該狀態切換機構能夠在剛性狀態和柔性狀態之間進行切換,該狀態切換機構結構簡單、且狀態切換效率高。
[0005]本技術提出的狀態切換機構,所述狀態切換機構包括:
[0006]第一連接件;
[0007]第二連接件;
[0008]驅動件,所述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并能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分離或相互靠近;以及
[0009]彈性件,所述彈性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
[0010]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分離,所述第一連接件通過所述彈性件柔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或,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抵持于所述第二連接件。
[0011]可選地,所述驅動件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述驅動件沿所述第一連接件或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周向間隔均勻分布。
[0012]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具有相對設置的兩長側邊和相對設置的兩短側邊,所述驅動件為兩個,兩個所述驅動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兩短側邊。
[0013]可選地,所述彈性件為多個,多個所述彈性件于兩所述驅動件之間間隔均勻分布。
[0014]可選地,所述驅動件為一個,所述驅動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中心位置。
[0015]可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至少之一設有凹槽,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分離時,所述彈性件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連接件抵持于所述第二連接件時,所述彈性件全部容置于所述凹槽。
[0016]可選地,所述第二連接件面向所述第一連接件的表面凹陷形成所述凹槽,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壁,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面向所述第二連接件的表面。
[0017]可選地,所述驅動件包括固定部和活動部,所述固定部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背離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側,所述活動部穿過所述第二連接件連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一連接件。
[0018]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包括定位頂板、頂升件和狀態切換機構;
[0019]所述頂升件連接于第二連接件,工件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背離第二連接件的一側,所述定位頂板位于所述工件背離所述狀態切換機構的一側;
[0020]所述頂升件推動所述狀態切換機構朝向所述定位頂板方向運動,至所述工件抵持于所述定位頂板。
[0021]可選地,所述定位裝置還包括底座,頂升件連接于所述第二連接件背離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側,所述頂升件滑動連接于所述底座。
[0022]本技術實施例中,將工件置于第一連接件背離第二連接件的一側。需要利用該狀態切換機構對工件進行柔性支撐時,驅動件驅動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分離,使得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形成一定距離,連接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的彈性件能夠為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進行緩沖,使得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為柔性連接,狀態切換裝置處于柔性連接狀態。需要利用該狀態切換機構對工件進行剛性支撐時,驅動件驅動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互靠近,使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相抵持,使得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為剛性連接,狀態切換裝置處于剛性連接狀態。本技術技術方案僅通過驅動件對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之間的位置進行改變,以實現柔性和剛性的切換,不僅結構簡單且操作方便。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4]圖1為本技術定位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2為圖1中未安裝工件的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圖1中狀態切換機構處于柔性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為圖1中狀態切換機構處于剛性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8]附圖標號說明:
[0029]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0定位裝置15驅動件10狀態切換機構151固定部11第一連接件153活動部13第二連接件17彈性件131凹槽200工件
[0030]本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31]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32]需要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0033]另外,在本技術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0034]參見圖1和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狀態切換機構10,該狀態切換機構10應用于定位裝置100。定位裝置100上可以放置有工件200,例如電池,當需要利用定位裝置100對工件200進行剛性抵持時,可以將狀態切換機構10切換為剛性狀態,定位裝置100能夠對工件200進行剛性抵持,能夠將工件200與其他零部件進行連接安裝。當需要利用定位裝置100對工件200進行柔性抵持時,可以將狀態切換機構10切換為柔性狀態,定位裝置100能夠對工件200進行柔性抵持,能夠對工件200進行定位等操作。
[0035]結合圖3,本技術實施例中,狀態切換機構10包括:第一連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狀態切換機構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驅動件,所述驅動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并能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相互分離或相互靠近;以及彈性件,所述彈性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與所述第二連接件分離,所述第一連接件通過所述彈性件柔性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或,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連接件抵持于所述第二連接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所述驅動件沿所述第一連接件或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周向間隔均勻分布。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具有相對設置的兩長側邊和相對設置的兩短側邊,所述驅動件為兩個,兩個所述驅動件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兩短側邊。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為多個,多個所述彈性件于兩所述驅動件之間間隔均勻分布。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件為一個,所述驅動件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中心位置和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中心位置。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狀態切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天寶,蘇舟,陳春水,高云松,楊迅,郭啟軍,高云峰,
申請(專利權)人: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