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半隱框窗戶,包括墻體連接件,包含固接到墻板上的連接型材,所述連接型材的外側設有外連接件,內側設有內連接件;第一窗框型材,固定裝置于所述外連接件上;第二窗框型材,通過相應的扣接件固定扣接于相應的外墻龍骨上,所述內連接件卡緊于所述扣接件的外側,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的寬度,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成階梯狀設置;密封隔熱機構,固定裝置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之間;窗扇,其窗扇型材通過相應的滑撐固接安裝到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側壁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能夠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且能夠有效提升抗壓、抗拉性能。抗拉性能。抗拉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半隱框窗戶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用窗戶
,具體是指一種半隱框窗戶。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窗戶一般包含外墻龍骨和安裝于外墻龍骨外側的窗框,然后再將窗扇可啟閉裝置到窗框上。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為確保使用安全性,現有的窗戶用窗框一般采用整體式窗框型材制成,其造價相對較高,導致窗戶的整體建造成本相對較高;
[0003]2)整體式窗框型材主要通過外部鎖緊件(如鎖具螺釘)與相應的扣件配合直接鎖緊到外墻龍骨上,其受力完全依靠外部鎖緊件和扣件配合進行提供,因此裝配后窗戶整體的抗壓、抗拉能力相對不足,導致窗戶容易在強風天氣中產生損壞、甚至是損毀,很是麻煩。
[0004]因此,設計一款既能夠有效降低建造成本,且能夠有效提升抗壓、抗拉性能的半隱框窗戶是本技術的研究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在于提供一種半隱框窗戶,該半隱框窗戶能夠有效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
[0006]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半隱框窗戶,包括
[0008]墻體連接件,包含固接到墻板上的連接型材,所述連接型材的外側呈階梯狀向內設有相應的外連接件,連接型材的內側呈階梯狀向外設有相應的內連接件;
[0009]第一窗框型材,固定裝置于所述外連接件上;
[0010]第二窗框型材,通過相應的扣接件固定扣接于相應的外墻龍骨上,所述內連接件卡緊于所述扣接件的外側,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的寬度,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成階梯狀設置;
[0011]密封隔熱機構,所述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之間呈間隔設置,所述密封隔熱機構固定裝置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之間;
[0012]窗扇,包含中空玻璃,所述中空玻璃的內側邊緣處固接有相應的窗扇型材,所述窗扇型材通過相應的滑撐固接安裝到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側壁上,所述中空玻璃的邊緣處鑲裝于所述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
[0013]所述第一窗框型材的內外側分別一體化成型設有第一安裝板和第一銜接板,所述第一銜接板未連接第一窗框型材的一端向內、向前分別一體化成型設有相應的第一抵接板和第一扣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呈倒L形設置,所述第一扣接板的外側向外延伸并呈弧形狀向內凸起設置,第一扣接板的延伸段中部呈T形狀向內一體化成型連接有相應的第一加強板,所述第一加強板的內端與所述第一抵接板的內端、第一扣接板的凸起部之間均呈間隔設置;所述外連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裝板和第一抵接板、第一扣接板、第一加強板之間,外連接件與第一抵接板、第一扣接板、第一加強板之間擠壓裝置有一相應的防水密封膠條。
[0014]所述防水密封膠條包含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內端向內翻折并扣接到所述外連接件上,第一密封部密封壓合在所述第一窗框型材的側壁上;所述第一密封部的外端垂直向前設有相應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外側按間隔設有四個相應的弧形擋水部,前三個弧形擋水部按順序擠壓抵接在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加強板的內端、以及第一扣接板的凸起部,后一個弧形擋水部設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的銜接處。
[0015]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內側一體化成型設有一結構等同于所述第一銜接板的第二銜接板,所述第二銜接板未連接第二窗框型材的一端向外、向前分別一體化成型設有結構等同于所述第一抵接板和第一扣接板的第二抵接板和第二扣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呈倒L形設置,所述第二扣接板的外側向外延伸并呈弧形狀向外凸起設置,第二扣接板的延伸段中部呈T形狀向外一體化成型連接有一形狀等同于所述第一加強板的第二加強板,所述第二加強板的外端與第二抵接板的外端、第二扣接板的凸起部之間均呈間隔設置。
[0016]所述扣接件包含固定部和扣接部,所述固定部通過螺釘固定鎖緊到相應的外墻龍骨上,所述扣接部的內側面呈鋸齒狀設置并卡緊到所述第二抵接板和第二加強板的外端、以及第二扣接板的凸起部上。
[0017]所述固定部和扣接部的銜接處呈弧面狀設置,所述第二扣接板的凸起部與所述固定部和扣接部的銜接處之間成間隔設置。
[0018]所述第二窗框型材的中部一體化成型向前設有一相應的卡緊板,所述卡緊板卡緊在所述內連接件的外側。
[0019]所述密封隔熱機構包含一組密封隔熱條,所述密封隔熱條的兩端分別通過卡槽連接方式連接于所述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
[0020]本技術的優點:
[0021]1)本技術的在傳統的墻板的基礎上,增設有墻體連接件,其包含固接到墻板上的連接型材,連接型材的外側呈階梯狀向內設有相應的外連接件,連接型材的內側呈階梯狀向外設有相應的內連接件;同時將傳統的整體式窗框分為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通過外連接件對第一窗框型材進行固定安裝,并通過內連接件對用于安裝第二窗框型材的扣接件進行卡緊加固;最后通過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的階梯狀設置,有效在窗扇型材通過滑撐安裝到第二窗框型材的側壁上的同時,使中空玻璃的邊緣處能夠鑲裝于第二窗框型材與第一窗框型材之間,以便于進行窗扇安裝。
[0022]從而在確保裝配穩定性的基礎上,將整體式窗框分為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以降低窗框部分的加工難度和制造成本,以有效降低本技術的整體建造成本。
[0023]且在外連接件和內連接件的介入下,能夠有效分別對第一窗框型材和第二窗框型材形成穩定的連接,特別是在內連接件的作用下,能夠有效對用于安裝第二窗框型材的扣接件進行卡緊加固,以限制扣接件的外移,從而有效大幅提升本技術的整體裝配穩定性,以有效提升本技術的抗壓、抗拉性能。
[0024]2)裝配后的第一窗框型材與外連接件之間不僅需要具有足夠的裝配穩定性,且二者之間要求具有極佳的防水性能,以防止出現漏水問題。為此,本技術通過第一銜接板的設置,有效進一步進行第一抵接板和第一扣接板設置,然后在第一扣接板的基礎上進行第一加強板設置;并對第一抵接板、第一加強板和第一扣接板的具體結構進行設計,使第一抵接板、第一加強板和第一扣接板之間形成相應的排水導水槽,在防水密封膠條擠壓裝置
到位之后,既能夠有效形成充分的擠壓密封面,又能夠有效逐級對水進行隔離,并及時將隔離的水導入第一抵接板、第一加強板和第一扣接板之間所形成的排水導水槽進行排出,從而在確保裝配穩定的基礎上,有效確保第一窗框型材與外連接件之間的連接密封性,以有效防止出現漏水問題。
[0025]3)本技術的防水密封膠條包含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的內端向內翻折并扣接到外連接件上,第一密封部密封壓合在第一窗框型材的側壁上,從而有效對防水密封膠條形成穩定的裝配,并有效形成足夠的密封效果。
[0026]在此基礎上,本技術的第一密封部的外端進一步垂直向前設有相應的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的外側按間隔設有四個相應的弧形擋水部,前三個弧形擋水部按順序擠壓抵接在第一抵接板和第一加強板的內端、以及第一扣接板的凸起部,后一個弧形擋水部設置于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半隱框窗戶,其特征在于:包括墻體連接件(1),包含固接到墻板(2)上的連接型材(101),所述連接型材(101)的外側呈階梯狀向內設有相應的外連接件(102),連接型材(101)的內側呈階梯狀向外設有相應的內連接件(103);第一窗框型材(3),固定裝置于所述外連接件(102)上;第二窗框型材(4),通過相應的扣接件(5)固定扣接于相應的外墻龍骨(6)上,所述內連接件(103)卡緊于所述扣接件(5)的外側,所述第二窗框型材(4)的寬度大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3)的寬度,第二窗框型材(4)與第一窗框型材(3)之間成階梯狀設置;密封隔熱機構(7),所述第一窗框型材(3)和第二窗框型材(4)之間呈間隔設置,所述密封隔熱機構(7)固定裝置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3)和第二窗框型材(4)之間;窗扇(8),包含中空玻璃(801),所述中空玻璃(801)的內側邊緣處固接有相應的窗扇型材(802),所述窗扇型材(802)通過相應的滑撐(9)固接安裝到所述第二窗框型材(4)的側壁上,所述中空玻璃(801)的邊緣處鑲裝于所述第二窗框型材(4)與第一窗框型材(3)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半隱框窗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框型材(3)的內外側分別一體化成型設有第一安裝板(10)和第一銜接板(11),所述第一銜接板(11)未連接第一窗框型材(3)的一端向內、向前分別一體化成型設有相應的第一抵接板(12)和第一扣接板(13),所述第一抵接板(12)呈倒L形設置,所述第一扣接板(13)的外側向外延伸并呈弧形狀向內凸起設置,第一扣接板(13)的延伸段中部呈T形狀向內一體化成型連接有相應的第一加強板(14),所述第一加強板(14)的內端與所述第一抵接板(12)的內端、第一扣接板(13)的凸起部之間均呈間隔設置;所述外連接件(102)卡接于所述第一安裝板(10)和第一抵接板(12)、第一扣接板(13)、第一加強板(14)之間,外連接件(102)與第一抵接板(12)、第一扣接板(13)、第一加強板(14)之間擠壓裝置有一相應的防水密封膠條(1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半隱框窗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密封膠條(15)包含第一密封部(1501),所述第一密封部(1501)的內端向內翻折并扣接到所述外連接件(102)上,第一密封部(15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炎坤,
申請(專利權)人:帷森廈門建材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