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門窗把手,包括手柄、固定座和驅動軸,特點是固定座內設置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座和第二驅動座,第一驅動座可轉動地安裝在固定座內,第一驅動座的上部向上伸出固定座與手柄固定連接,第二驅動座固定設置在第一驅動座的下部,驅動軸的上端伸入固定座與第二驅動座固定連接,第二驅動座與固定座之間設置有用于實現驅動軸僅可由手柄驅動而發生轉動的鎖止機構。優點是通過在第二驅動座與固定座之間設置鎖止機構,實現驅動軸只能由安裝在室內的手柄帶動第一驅動座轉動驅動,而無法在外部通過第二驅動座帶動第一驅動座轉動,使得該把手具有較好的防盜性能。盜性能。盜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門窗把手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門窗配件,尤其是涉及一種門窗把手。
技術介紹
[0002]門窗把手通常包括手柄、固定座和驅動軸,固定座安裝在門窗上,驅動軸的一端與安裝在門窗上的鎖具連接,驅動軸的另一端穿過固定座插接在手柄上。這種結構的門窗把手,防盜性能較差,盜賊只需要將外部的型材破壞,驅動軸外露,即可打開門窗上的鎖具,入室行竊。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防盜性能較好的門窗把手。
[0004]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門窗把手,包括手柄、固定座和驅動軸,所述的固定座內設置有驅動機構,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座和第二驅動座,所述的第一驅動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固定座內,所述的第一驅動座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的固定座與所述的手柄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第一驅動座的下部,所述的驅動軸的上端伸入所述的固定座與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驅動座與所述的固定座之間設置有用于實現所述的驅動軸僅可由所述的手柄驅動而發生轉動的鎖止機構。
[0006]所述的第一驅動座包括自上而下同軸依次設置的手柄安裝部和轉動連接部,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基座和底蓋,所述的底蓋安裝在所述的基座的下部,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供所述的轉動連接部轉動安裝的轉動安裝腔,所述的轉動連接部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轉動安裝腔內,所述的手柄安裝部向上伸出所述的轉動安裝腔與所述的手柄固定連接。上述第一驅動座結構簡單,通過手柄安裝部實現與手柄的固定連接,通過轉動連接部實現可轉動安裝,從而實現手柄可轉動安裝在固定座上。
[0007]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包括定位柱,所述的轉動連接部上設置有供所述的定位柱伸入安裝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向上伸入安裝在所述的定位孔內,所述的轉動連接部的下端面凸起設置有四個撥動塊,四個所述的撥動塊之間形成一個四個側部均貫通的十字型凹槽,所述的定位孔居中設置在所述的十字型凹槽內,當所述的定位柱伸入安裝到所述的定位孔內后將所述的十字型凹槽分隔為四個凹陷部,所述的定位柱的側部凸起設置有兩個與所述的凹陷部相配合的定位凸塊,兩個所述的定位凸塊相對而設且分別嵌設安裝在兩個相對的所述的凹陷部內,所述的定位柱的下部同軸設置有圓形定位板,所述的圓形定位板的外徑大于所述的定位柱的外徑,所述的底蓋上設置有與所述的圓形定位板相配合的定位腔,所述的圓形定位板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定位腔內;
[0008]所述的轉動連接部的下端面、所述的定位腔的內側端面、安裝有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凹陷部的兩個內端面、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外側端面和所述的圓形定位板的上端面之間圍
設形成一鎖止腔,所述的凹陷部與安裝在其內的所述的定位凸塊之間設置有驅動間隙,每個所述的鎖止腔內設置有一個所述的鎖止機構,所述的鎖止機構包括兩個鎖止柱,兩個所述的鎖止柱間隔設置在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外側端面與所述的定位腔的內側端面之間,兩個所述的鎖止柱之間設置有一壓簧,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外側端面設置有一淺V型釋放凹槽,所述的定位腔的內側端面上設置有多組與所述的鎖止柱相配合的鎖止凹槽組,每組所述的鎖止凹槽組由兩個間隔設置的鎖止凹槽組成,同一組所述的鎖止凹槽組內的兩個所述的鎖止凹槽對應兩個所述的鎖止柱的鎖止位置;鎖止狀態下,在所述的壓簧的作用下,兩個所述的鎖止柱的第一側部分別抵設在所述的淺V型釋放凹槽的兩個端頭端面上,兩個所述的鎖止柱的第二側部嵌設在對應位置的所述的鎖止凹槽內,兩個所述的鎖止柱的第三側部分別抵設在對應位置的所述的撥動塊的側部。上述鎖止機構結構簡單,通過定位凸塊上設置的淺V型釋放凹槽和凹陷部與安裝在其內的定位凸塊之間設置的驅動間隙的配合,實現安裝在第二驅動座上的驅動軸只能由手柄帶動發生轉動,提高了防盜性能。
[0009]所述的鎖止凹槽組為4組,4組所述的鎖止凹槽組均布設置在所述的定位腔的內側端面上。4組均布設置的鎖止凹槽組,可實現手柄在0
°
、90
°
、180
°
和270
°
四個位置上的鎖定,便于鎖止位置的辨識。
[0010]所述的淺V型釋放凹槽的兩個端面為外凸的淺弧形端面。便于鎖止柱較為省力地沿著淺V型釋放凹槽活動,實現鎖止和釋放。
[0011]所述的淺V型釋放凹槽的兩個端頭與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側端面之間通過圓弧形過渡面相連接。通過該圓弧形過渡面可有效防止鎖止柱從定位凸塊內滑脫,確保鎖止柱的穩定安裝,從而穩定地提供防盜作用。
[0012]所述的基座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的底蓋相配合的安裝凹腔,所述的底蓋嵌設安裝在所述的安裝凹腔內。合理利用基座的底部空間,實現整體結構的整齊和緊湊。
[0013]所述的第二驅動座的底部設置有供所述的驅動軸的上端伸入安裝的固定安裝孔,所述的驅動軸的上端穿過所述的底蓋固定安裝在所述的固定安裝孔內。實現驅動軸的穩定安裝。
[0014]所述的驅動間隙為0.5mm
?
0.8mm。驅動間隙過大難以確保鎖止柱安裝的穩定性,驅動間隙過小容易導致鎖止柱無法順利地在撥動塊的帶動下動鎖止凹槽中脫離出來。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在第二驅動座與固定座之間設置鎖止機構,實現驅動軸只能由安裝在室內的手柄帶動第一驅動座轉動驅動,而無法在外部通過第二驅動座帶動第一驅動座轉動,使得該把手具有較好的防盜性能。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中第一驅動座和第二驅動座配合安裝在底蓋上且第二驅動座處于鎖止位置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拆去鎖止柱和壓簧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技術中第一驅動座在仰視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1]圖6為本技術中第一驅動座在側視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技術中第二驅動座鎖止配合安裝在底蓋上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8為本技術中底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4]圖9為本技術中第二驅動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10為本技術在解除鎖止狀態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6]圖11為圖10中B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7]圖12為本技術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8]圖13為本技術中基座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0]如圖所示,一種門窗把手,包括手柄1、固定座2和驅動軸3,固定座2內設置有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座4和第二驅動座5,第一驅動座4可轉動地安裝在固定座2內,第一驅動座4的上部向上伸出固定座2與手柄1固定連接,第二驅動座5固定設置在第一驅動座4的下部,驅動軸3的上端伸入固定座2與第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門窗把手,包括手柄、固定座和驅動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內設置有驅動機構,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座和第二驅動座,所述的第一驅動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固定座內,所述的第一驅動座的上部向上伸出所述的固定座與所述的手柄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的第一驅動座的下部,所述的驅動軸的上端伸入所述的固定座與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驅動座與所述的固定座之間設置有用于實現所述的驅動軸僅可由所述的手柄驅動而發生轉動的鎖止機構。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門窗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驅動座包括自上而下同軸依次設置的手柄安裝部和轉動連接部,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基座和底蓋,所述的底蓋安裝在所述的基座的下部,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上下貫通的供所述的轉動連接部轉動安裝的轉動安裝腔,所述的轉動連接部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的轉動安裝腔內,所述的手柄安裝部向上伸出所述的轉動安裝腔與所述的手柄固定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門窗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驅動座包括定位柱,所述的轉動連接部上設置有供所述的定位柱伸入安裝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向上伸入安裝在所述的定位孔內,所述的轉動連接部的下端面凸起設置有四個撥動塊,四個所述的撥動塊之間形成一個四個側部均貫通的十字型凹槽,所述的定位孔居中設置在所述的十字型凹槽內,當所述的定位柱伸入安裝到所述的定位孔內后將所述的十字型凹槽分隔為四個凹陷部,所述的定位柱的側部凸起設置有兩個與所述的凹陷部相配合的定位凸塊,兩個所述的定位凸塊相對而設且分別嵌設安裝在兩個相對的所述的凹陷部內,所述的定位柱的下部同軸設置有圓形定位板,所述的圓形定位板的外徑大于所述的定位柱的外徑,所述的底蓋上設置有與所述的圓形定位板相配合的定位腔,所述的圓形定位板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定位腔內;所述的轉動連接部的下端面、所述的定位腔的內側端面、安裝有所述的定位凸塊的凹陷部的兩個內端面、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震宇,
申請(專利權)人:聯程機械寧波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