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外科護理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包括支撐架一和支撐架二,支撐架一和支撐架二的上端固定連接,支撐架二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操作臺,支撐架一的表面固定開設有調節軌,支撐架一的前端設置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穩定桿,支撐架一的表面設置有臨時支撐結構。本實用套柱和底柱之間的活動套接有利于整個臨時支撐結構進行角度調節,而支撐臂和調節臂之間滑動設置便于調節長度,從而適應實際使用,豎向設置的套接筒從而對外部輸液架的架體進行套接固定,在使用人員通過臨時支撐結構將外部輸液架進行支撐固定之后,外部輸液架的底部通過支撐底板進行支撐。行支撐。行支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
[0001]本技術涉及外科護理
,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
技術介紹
[0002]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外科疾病分為五大類: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這些疾病往往需要以手術或手法處理作為主要手段來治療,因此,手術就成為外科所特有的一種治療方法,而護理架則是這對于對外科疾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輔助用具,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市場上出現了不同種類的外科移動用護理架;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外科移動用護理架,在患者持續驚醒輸液的情況下,不能對患者的輸液裝置進行臨時支撐和安裝,常常需要護理人員對輸液裝置進行手持,導致一些護理操作不能完成,使得護理的難度大大提高,且護理過程中,一些廢液和醫療中的清理物無法進行封閉收集放置,普通的護理架都是直接將液體和其他的清理物進行集中堆放,在護理架移動的過程中易使得其向外灑出,從而污染醫療環境,后期還需進行消毒清理;
[0004]因此,需要一種新的外科移動護理架。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外科移動護理架的目的,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6]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包括支撐架一和支撐架二,支撐架一和支撐架二的上端固定連接,支撐架二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操作臺,支撐架一的表面固定開設有調節軌,支撐架一的前端設置有放置板,放置板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穩定桿,支撐架一的表面設置有臨時支撐結構,臨時支撐結構包括有底柱、套柱、支撐臂、調節臂和套接筒,套柱套接在底柱頂端,支撐臂連接在套柱的表面一側,調節臂疊加在支撐臂的頂部,套接筒固定連接在調節臂的外端,支撐架二的外側連接有支撐底板,支撐架二的內部開設有封閉腔,封閉腔內部嵌入設置有濾板,濾板下方設置有吸附層,封閉腔的外側固定設置有收集盒。
[0007]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操作臺的表面固定開設金屬水槽,且水槽底部設置排水口和支撐架二相通。
[0008]進一步的優選方案:調節軌橫向分布在支撐架一的表面兩側,呈豎向設置,調節軌設置為“E”狀金屬軌道,表面分布有三條滑動槽,放置板的后端兩側對應調節軌設置有兩組凸起的滑動塊,嵌入在調節軌表面的居中軌道中。
[0009]進一步的優選方案:穩定桿設置四個,兩個一組,每組底端嵌入在調節軌表面兩側的滑動槽中。
[0010]進一步的優選方案:臨時支撐結構分布在支撐架一的表面兩側位置。
[0011]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套柱和底柱之間呈活動套接,底柱呈水平向前突出設置,支撐臂和調節臂之間呈疊加滑動設置,且套接筒豎向連接在調節臂的外端,同時套接筒的表面嵌入設置調節螺桿。
[0012]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支撐底板分布在支撐架二的底部兩側,且支撐底板翻轉連接支撐架二。
[0013]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濾板在封閉腔內部呈傾斜設置,且濾板表面均勻分布設置突出的弧形擋板。
[0014]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吸附層水平設置多組,豎向排列設置,且吸附層設置為海綿層,每層吸附層之間分隔設置,收集盒整體豎向設置,位于濾板的傾斜尾端位置。
[0015]有益效果:
[0016]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通過調節軌和嵌入其中的放置板,使得放置板整體可沿調節軌進行豎向滑動調節。
[0017]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放置板在進行升降調節的時候,穩定桿同時沿調節軌滑動,增強放置板在使用時候的穩定性,同時提供支撐。
[0018]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套柱和底柱之間的活動套接有利于整個臨時支撐結構進行角度調節,而支撐臂和調節臂之間滑動設置便于調節長度,從而適應實際使用,豎向設置的套接筒從而對外部輸液架的架體進行套接固定。
[0019]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在使用人員通過臨時支撐結構將外部輸液架進行支撐固定之后,外部輸液架的底部通過支撐底板進行支撐。
[0020]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通過濾板將醫療垃圾進行過濾攔截,進行固液分離。
[0021]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通過吸附層將醫療廢液進行集中吸收,避免在護理架移動的時候廢液灑出,同時便于后期進行清理。
[0022]該種外科移動護理架,濾板對醫療垃圾進行固液分離之后,通過收集盒將固體垃圾進行收集。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剖視圖。
[0024]圖2為本技術的臨時支撐結構連接平面圖。
[0025]圖3為本技術的圖1中A處結構放大圖。
[0026]圖4為本技術的圖1中B處結構放大圖。
[0027]圖1
?
4中:支撐架一1、支撐架二2、操作臺3、調節軌4、臨時支撐結構5、放置板6、支撐底板7、套柱8、底柱9、支撐臂10、調節臂11、套接筒12、收集盒13、濾板14、吸附層15、封閉腔16、穩定桿17。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如附圖1至附圖4所示:
[0029]本技術提供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包括支撐架一1和支撐架二2,支撐架一1和支撐架二2的上端固定連接,支撐架二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操作臺3,支撐架一1的表面固定開設有調節軌4,支撐架一1的前端設置有放置板6,放置板6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穩定桿17,支撐架一1的表面設置有臨時支撐結構5;
[0030]臨時支撐結構5包括有底柱9、套柱8、支撐臂10、調節臂11 和套接筒12,套柱8套接在底柱9頂端,支撐臂10連接在套柱8的表面一側,調節臂11疊加在支撐臂10的頂部,套接筒
12固定連接在調節臂11的外端;
[0031]其中,支撐臂10通過轉軸連接在套柱8的表面一側。
[0032]支撐架二2的外側連接有支撐底板7,支撐架二2的內部開設有封閉腔16,封閉腔16內部嵌入設置有濾板14,濾板14下方設置有吸附層15,封閉腔16的外側固定設置有收集盒13。
[0033]其中,操作臺3的表面固定開設金屬水槽,且水槽底部設置排水口和支撐架二2相通。
[0034]其中,調節軌4橫向分布在支撐架一1的表面兩側,呈豎向設置,調節軌4設置為“E”狀金屬軌道,表面分布有三條滑動槽,放置板 6的后端兩側對應調節軌4設置有兩組凸起的滑動塊,嵌入在調節軌 4表面的居中軌道中,通過調節軌4和嵌入其中的放置板6,使得放置板6整體可沿調節軌4進行豎向滑動調節。
[0035]其中,穩定桿17設置四個,兩個一組,每組底端嵌入在調節軌 4表面兩側的滑動槽中,放置板6在進行升降調節的時候,穩定桿17 同時沿調節軌4滑動,增強放置板6在使用時候的穩定性,同時提供支撐。
[0036]其中,臨時支撐結構5分布在支撐架一1的表面兩側位置。
[0037]其中,套柱8和底柱9之間呈活動套接,底柱9呈水平向前突出設置,支撐臂10和調節臂11之間呈疊加滑動設置,且套接筒12豎向連接在調節臂11的外端,同時套接筒12的表面嵌入設置調節螺桿,套柱8和底柱9之間的活動套接有利于整個臨時支撐結構5進行角度調節,而支撐臂10和調節臂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科移動護理架,包括支撐架一(1)和支撐架二(2),支撐架一(1)和支撐架二(2)的上端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支撐架二(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操作臺(3),支撐架一(1)的表面固定開設有調節軌(4),支撐架一(1)的前端設置有放置板(6),放置板(6)的底端固定連接有穩定桿(17),支撐架一(1)的表面設置有臨時支撐結構(5),臨時支撐結構(5)包括有底柱(9)、套柱(8)、支撐臂(10)、調節臂(11)和套接筒(12),套柱(8)套接在底柱(9)頂端,支撐臂(10)連接在套柱(8)的表面一側,調節臂(11)疊加在支撐臂(10)的頂部,套接筒(12)固定連接在調節臂(11)的外端,支撐架二(2)的外側連接有支撐底板(7),支撐架二(2)的內部開設有封閉腔(16),封閉腔(16)內部嵌入設置有濾板(14),濾板(14)下方設置有吸附層(15),封閉腔(16)的外側固定設置有收集盒(1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移動護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3)的表面固定開設金屬水槽,且水槽底部設置排水口和支撐架二(2)相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移動護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軌(4)橫向分布在支撐架一(1)的表面兩側,呈豎向設置,調節軌(4)設置為“E”狀金屬軌道,表面分布有三條滑動槽,放置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海霞,趙娟,張芳妮,黃玉紅,
申請(專利權)人:鄭海霞,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