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公開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包括:用于承載待處理污水的池體、架設于所述池體的上方且能夠驅動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的控制臂和連接于所述控制臂且連通于所述池體的出水口的出水控制機構;其中,所述出水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時開啟所述池體的出水口,并且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時密封所述池體的出水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避免鋼管腐蝕,且能夠在進行氧化曝氣的污水處理時才進行排污。夠在進行氧化曝氣的污水處理時才進行排污。夠在進行氧化曝氣的污水處理時才進行排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
[0001]本技術涉及污水處理
,特別涉及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
技術介紹
[0002]氧化池是廢水處理的一個場所,主要通過生物接觸達到凈化水的功效。氧化池一般為生物接觸氧化池的簡稱。當前的氧化池還會配置曝氣裝置,進而實現曝氣池的供氧。
[0003]目前的氧化池中的曝氣裝置的鋼管在水池中極易被腐蝕,進而影響氧化池的污水處理。另外,目前氧化池的污水排放通過手動來控制,那么極易在未進行污水處理時依然排出污水。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提出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該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可以避免鋼管腐蝕,且能夠在進行氧化曝氣的污水處理時才進行排污。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6]本技術還提供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包括:用于承載待處理污水的池體、架設于所述池體的上方且能夠驅動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的控制臂和連接于所述控制臂且連通于所述池體的出水口的出水控制機構;其中,所述出水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時開啟所述池體的出水口,并且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時密封所述池體的出水口。
[0007]優選地,所述控制臂包括:架設于所述池體上方的架體、安裝于所述架體上的驅動氣缸以及安裝于所述驅動氣缸的伸縮桿上的橫桿;其中,所述曝氣裝置安裝于所述橫桿上,所述驅動氣缸能夠驅動所述橫桿沿豎直方向移動,使得所述曝氣裝置能夠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
[0008]優選地,所述出水控制機構包括:連通于所述池體的出水口的管段調節組件、連接于所述橫桿上的動力轉換組件、連接于所述動力轉換組件且與所述管段調節組件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池體的出水口開啟或密封的擋板;其中,所述動力轉換組件能夠在所述橫桿移動時帶動所述擋板朝反方向移動,使得所述池體的出水口開啟或密封。
[0009]優選地,所述擋板的端面上設置有通孔和插槽;并且,所述管段調節組件包括:一端連通于所述池體的出水口的套管以及連接于所述套管且通過彈性連接件安裝于所述橫桿上的調節手柄;其中,所述套管插入所述通孔時所述池體的出水口處于開啟狀態,所述套管插入所述插槽時,所述池體的出水口處于密封狀態;所述調節手柄能夠響應用戶的操作使得所述套管移出所述插槽或通孔,且所述彈性連接件的恢復力能夠使得所述套管移動至所述插槽或通孔所在位置時自動攻入所述插槽或通孔。
[0010]優選地,所述調節手柄包括:手持段、連接于所述手持段的水平段以及連接于所述水平段和套管的豎直段;并且,所述橫桿上設置容納所述豎直段穿過的開孔,所述豎直段通
過所述彈性連接件連接于所述開孔的端面。
[0011]優選地,所述水平段上設置有凸起;所述橫桿上設置有限制所述凸起移動方向的滑槽。
[0012]優選地,所述套管的周邊設置有連接于所述豎直段的加強筋。
[0013]優選地,所述動力轉換組件包括:置于所述橫桿上且帶有第一齒紋的豎桿、置于所述擋板的側面上且帶有第二齒紋的連接板以及嚙合于所述第一齒紋和第二齒紋的齒輪;其中,所述齒輪能夠在所述豎桿朝一個方向移動時向所述連接板傳遞相反方向的驅動力。
[0014]優選地,所述池體的出水口上設置有連通所述套管的軟管。
[0015]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利用設計的控制臂實現了曝氣裝置的上下移動,避免了曝氣裝置在不工作時可能造成的腐蝕,另外,利用設計的出水控制機構使得曝氣裝置能夠在進行工作時打開出水口,在不工作時關閉出水口,兩者的控制相關聯。
[0016]本技術的其它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7]構成本技術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技術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的控制臂和出水控制機構的一個視角的連接結構示意圖;以及
[0020]圖3為本技術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的控制臂和出水控制機構的另一個視角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0022]1、池體;2、架體;3、驅動氣缸;4、橫桿;5、擋板;6、通孔;7、插槽;8、套管;9、彈性連接件;10、手持段;11、水平段;12、豎直段; 13、凸起;14、滑槽;15、加強筋;16、豎桿;17、連接板;18、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
[0024]在本技術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技術。
[0025]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 所示,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包括:用于承載待處理污水的池體1、架設于所述池體1的上方且能夠驅動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的控制臂和連接于所述控制臂且連通于所述池體1 的出水口的出水控制機構;其中,所述出水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時開啟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并且在
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時密封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
[0026]如上所示,所述池體1為一個矩形的凹槽體,所述曝氣裝置處于所述池體1的上方,其通過池體1上方特別設置的控制臂來實現驅動移動,在本技術中曝氣裝置并不是主要專利技術點,因此,在本技術中并未示出,但是不影響對本技術的理解,所述出水控制機構與所述控制臂是相互連接的,控制臂的移動可以帶動所述出水控制機構的移動進而在進行曝氣的時候可以實現出水口的打開,具體的控制方式如下所示。
[0027]優選地,所述控制臂可以包括:架設于所述池體1上方的架體2、安裝于所述架體2上的驅動氣缸3以及安裝于所述驅動氣缸3的伸縮桿上的橫桿 4;其中,所述曝氣裝置安裝于所述橫桿4上,所述驅動氣缸3能夠驅動所述橫桿4沿豎直方向移動,使得所述曝氣裝置能夠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其中,如圖1所示,所述架體2的結構是架設在池體1的側壁上的,驅動氣缸3安裝于架體2上,在驅動氣缸3工作時其下方的橫桿4會向下方移動,在需要進行曝氣時即向下移動,在不需要曝氣時為了防止曝氣裝置腐蝕,將其移動至待處理污水的上方。
[0028]優選地,如圖2、3所示,所述出水控制機構可以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包括:用于承載待處理污水的池體(1)、架設于所述池體(1)的上方且能夠驅動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的控制臂和連接于所述控制臂且連通于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的出水控制機構;其中,所述出水控制機構被配置為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時開啟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并且在所述曝氣裝置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時密封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包括:架設于所述池體(1)上方的架體(2)、安裝于所述架體(2)上的驅動氣缸(3)以及安裝于所述驅動氣缸(3)的伸縮桿上的橫桿(4);其中,所述曝氣裝置安裝于所述橫桿(4)上,所述驅動氣缸(3)能夠驅動所述橫桿(4)沿豎直方向移動,使得所述曝氣裝置能夠移動至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內部或所述待處理污水的外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控制機構包括:連通于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的管段調節組件、連接于所述橫桿(4)上的動力轉換組件、連接于所述動力轉換組件且與所述管段調節組件相配合以使得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開啟或密封的擋板(5);其中,所述動力轉換組件能夠在所述橫桿(4)移動時帶動所述擋板(5)朝反方向移動,使得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開啟或密封。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處理用曝氣氧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5)的端面上設置有通孔(6)和插槽(7);并且,所述管段調節組件包括:一端連通于所述池體(1)的出水口的套管(8)以及連接于所述套管(8)且通過彈性連接件(9)安裝于所述橫桿(4)上的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圣洲,夏嵩,郭剛,王露露,
申請(專利權)人:易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