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布了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其特征是腹帶主體為矩形帶體,它包括:縫制于腹帶主體左端正面的方形母魔術貼;縫制于腹帶主體右端反面的方形子魔術貼;分別與母、子魔術貼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分別縫制于左無痕布正面右下方及右無痕布正面左下方的兩個短條形引流管固定襻;分別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位于腹帶主體中部,連接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的方形棉布;四根分別縫制于左、右兩塊松緊帶兩側接縫內的扁條形合金彈力棒。該新型腹帶無痕布可任意裁剪孔洞不散邊,引流管及腸造口袋可穿過裁剪好的孔洞放置,不受壓折疊。引流管可用系繩固定在引流管固定襻上,減少意外拔管風險。拔管風險。拔管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
[0001]本技術適合腹部手術病人術后使用。
技術介紹
[0002]腹帶是腹部手術病人術后常用的醫療工具,束緊、固定腹部后能減輕腹壁切口張力及局部水腫、疼痛,促進術后康復。目前,市場上的普通腹帶,一般采用魔術貼粘合,松緊帶較寬,彈力大,固定效果好,但無孔。外科腹部手術后的患者腹部常置有引流管,引流管一般以縫線纏繞固定于皮膚上,術后在引流管出口下方的皮膚上膠布加強固定,如使用普通腹帶易壓迫引流管,影響引流,同時易造成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腸造口患者術后需在腹壁粘貼造口底盤及造口袋,使用普通腹帶易壓迫腸造口及造口底盤、造口袋,影響腸造口血運及排便;如在普通腹帶上裁剪孔洞,則會導致裁剪部位的面料散邊、脫線。有些腹帶腰部兩側平行縫有幾條窄的松緊帶,之間的縫隙可以穿過引流管和造口袋,但因松緊帶之間的縫隙存在,彈力不佳,固定效果不好,縫隙位置與引流管或腸造口的位置也不能吻合,也易造成引流管折疊、受壓或腸造口受壓。有些腹帶留有引流管及造口預留孔,但因個體差異及手術的靈活多變性,預留位置與術后引流管或腸造口的位置也不能完全吻合。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該腹帶彈力大,固定效果好,可根據引流管或腸造口的位置及大小在腹帶上隨意裁剪孔徑不散邊,引流管與造口袋可穿過腹帶上裁剪好的孔妥善放置,引流管與造口袋不易受壓,減少了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風險,不影響腸造口血運及排便。腹帶上設置引流管固定襻,與引流管走向一致,固定方便、效果好,減少意外拔管的風險。
[0004]本技術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腹帶主體為矩形帶體,它包括:縫制于腹帶主體左端正面的方形母魔術貼;縫制于腹帶主體右端反面的方形子魔術貼;分別與母、子魔術貼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分別縫制于左無痕布正面右下方及右無痕布正面左下方的兩個短條形引流管固定襻;分別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位于腹帶主體中部,連接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的方形棉布;四根分別縫制于左、右兩塊松緊帶兩側接縫內的扁條形合金彈力棒。
[0005]所述的母魔術貼為方形,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左端正面;所述的子魔術貼為方形,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右端反面;母魔術貼與子魔術貼均背襯棉布,分別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外側緣縫合在一起,母魔術貼與子魔術貼粘合時則該腹帶主體閉合,可自由調節松緊度。
[0006]所述的無痕布,為方形,分左、右兩塊,外側緣分別與母魔術貼、子魔術貼縫合,內側緣分別與左、右松緊帶縫合;將該腹帶圍于人體腹部,母魔術貼與子魔術貼在腹前正中粘合時,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的位置為人體腹部引流管及腸造口常規位置;該無痕布可隨意裁剪不散邊,因此,可根據引流管及腸造口的位置及形狀準確修剪出合適的孔洞。
[0007]所述的引流管固定襻,為左、右兩條短長方形棉布細條,與該腹帶下方邊緣垂直,
與引流管走向一致,分別將該引流管固定襻的窄邊兩端平行縫于左無痕布正面右下方及右無痕布正面左下方。
[0008]所述的松緊帶,為高彈力方形松緊帶,可調節該腹帶的松緊,分左、右兩塊,每塊外側緣對應與左、右無痕布縫合。
[0009]所述的方形棉布,位于腹帶中部,連接左、右松緊帶,純棉布料,透氣吸汗,輕柔舒爽,采用雙層設計,牢固、固定效果好。
[0010]所述的合金彈力棒,扁條形,共4根,分別安裝于左、右松緊帶與腹帶中部的方形棉布接縫內,左、右松緊帶與左、右無痕布接縫內,支撐腰背,減少卷邊不變形,硅膠軟頭不戳肉,穿戴更舒適。
[0011]本技術的工作原理為:魔術貼自由粘貼調節腹帶松緊度;無痕布可隨意裁剪不散邊;腹帶上設置引流管固定襻,與引流管走向一致,固定方便、效果好,減少意外拔管的風險;松緊帶彈力大,能很好貼合腰背部生理曲線;棉布輕柔透氣,保證舒適度;合金彈力棒支撐腰背,減少卷邊不變形。
[0012]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腹帶彈力大,固定效果好,舒適度高,可根據引流管或腸造口的位置及大小在該腹帶無痕布上裁剪孔徑,裁剪出的孔不散邊脫線,引流管與造口袋可穿過該腹帶無痕布上剪好的孔妥善放置,不受壓,減少了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風險,不影響腸造口血運及排便。該腹帶上設置引流管固定襻,與引流管走向一致,固定方便、效果好,減少意外拔管的風險。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腹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看圖1,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它包括母魔術貼 (1);子魔術貼(2)無痕布(3);引流管固定襻 (4);松緊帶(5);方形棉布(6);合金彈力棒(7)。
[0015]本技術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為一塊寬約20cm的矩形帶體,根據人體胖瘦設置小、中、大、加大四個碼數。
[0016]所述的母魔術貼為方形,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左端正面;所述的子魔術貼為方形,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右端反面;母魔術貼與子魔術貼均背襯棉布,長度均為10 cm,粘合時則該腹帶主體閉合,可自由調節松緊度。所述的無痕布,為方形,分左、右兩塊,外側緣分別與母魔術貼、子魔術貼縫合,內側緣分別與左、右松緊帶縫合。將該腹帶圍于人體腹部,母魔術貼與子魔術貼在腹前正中粘合時,則該左、右無痕布的位置為人體腹部引流管及腸造口常規位置,該無痕布可隨意裁剪不散邊,因此,可根據引流管及腸造口的位置及形狀準確修剪出合適的孔洞,引流管及腸造口袋從腹帶上穿出,避免受壓。左、右無痕布長度依據該腹帶的碼數,由小到大,以4cm為一碼,設定在10
?
22cm之間。
[0017]所述的引流管固定襻,為左、右兩條短長方形棉布細條,長約4 cm,寬約1 cm,與該腹帶下方邊緣垂直,與引流管走向一致,分別將該引流管固定襻的窄邊兩端平行縫于左無痕布正面右下方及右無痕布正面左下方,引流管穿出在該腹帶無痕布上裁剪出的孔后,即可用膠布或系繩將引流管固定在該引流管固定襻上。
[0018]所述的松緊帶,為高彈力方形松緊帶,可調節該腹帶的松緊,分左、右兩塊,每塊外側緣對應與左、右無痕布縫合,長度依據該腹帶的碼數,由小到大,以1cm為一碼,設定在7
?
10cm之間。所述的方形棉布,位于腹帶中部,連接左、右松緊帶,純棉布料,透氣吸汗,輕柔舒爽,采用雙層設計,牢固,用以圍于腰背部,固定效果好,依據該腹帶的碼數,由小到大,以1cm為一碼,長度設定在20
?
23 cm之間。
[0019]所述的合金彈力棒,扁條形,長約18cm,寬約1cm,共4根,分別安裝于該腹帶中部的棉布兩側與松緊帶接縫內、兩側松緊帶與無痕布接縫內,支撐腰背,減少卷邊不變形,硅膠軟頭不戳肉,穿戴更舒適。
[0020]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腹帶彈力大,固定效果好,舒適度高,可根據引流管或腸造口的位置及大小在該腹帶無痕布上裁剪孔徑,裁剪出的孔不散邊脫線,引流管與造口袋可穿過該腹帶無痕布上裁剪好的孔妥善放置,不受壓,減少了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其特征是腹帶主體為矩形帶體,它包括:縫制于腹帶主體左端正面的方形母魔術貼(1);縫制于腹帶主體右端反面的方形子魔術貼(2);分別與母、子魔術貼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3);分別縫制于左無痕布正面右下方及右無痕布正面左下方的兩個短條形引流管固定襻(4);分別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連接的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5);位于腹帶主體中部,連接左、右兩塊方形松緊帶的方形棉布(6);四根分別縫制于左、右兩塊松緊帶兩側接縫內的扁條形合金彈力棒(7)。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其特征是母魔術貼(1)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左端正面;子魔術貼(2)縫制于該腹帶主體右端反面;母魔術貼(1)與子魔術貼(2)均背襯棉布,分別與左、右兩塊方形無痕布(3)外側緣縫合在一起,母魔術貼(1)與子魔術貼(2)粘合時則該腹帶主體閉合,可自由調節松緊度。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可裁剪帶引流管固定襻腹帶,其特征是無痕布(3)為方形,分左、右兩塊,外側緣分別與母魔術貼(1)、子魔術貼(2)縫合,內側緣分別與左、右兩塊松緊帶(5)縫合;將該腹帶圍于人體腹部,母魔術貼(1)與子魔術貼(2)在腹前正中粘合時,則左、右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袁偉,
申請(專利權)人:袁偉,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